父母育我田使君,精诚为人上天闻。田中致雨山出云,但愿常在不患贫。
本篇为郢州百姓称颂刺吏田仁会恩德的民歌。郢州,州名。西魏大统十七年置,北周改曰石城郡,唐复置郢州。元至元十五年升为安陆府。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县。田仁会,唐长安人。累迁左武侯中郎将。贞观十八年,太宗征辽东,薛延陀以数万骑掩河内,仁会率兵击败之,太宗嘉其功,降玺书慰劳。永徽二年,授平州刺史,劝学务农,称为善政。转郢州刺史。属时旱,仁会自曝祈祷,竟获大雨,其年大熟,百姓歌之。五迁胜州都督,转右卫将军。所得禄俸,估有赢,每以纳官 (见新旧 《唐书》本传)。
“父母育我田使君,精诚为人上天闻。”父母,原是古代用以称呼主管州县政事的长官,作者为了表达百姓对郢州刺史田仁会的感戴,便用来称呼田仁会。使君,原是汉代对刺史的称呼,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为了表达百姓对田仁会的感戴,便用来称呼田仁会。“精神”之“神”字,依新旧《唐书》本传改为“诚”字。此二句言,值得尊敬的郢州刺史田仁会养育了我们,他真诚(“精诚”)助人(“为人”)为乐、施行善政的心怀,不只世人皆知,即连上帝(“上天”)也已熟知。虽然上帝并不存在,但因作者相信有上帝,所以才用“精诚为人上天闻”句以表明其助民的精神品格非同寻常。此二句是首先总括田仁会行善政,帮助百姓的精神品格。
“田中致雨山出云,但愿常在不患贫。”在天旱时,田仁会自曝以祈雨,果然山中浓云密布,田中普降大雨,于是五谷丰登,仓廪盈实,加以平日施行善政,因此歌中才表示:但愿田使君常在郢州当刺史,便不愁生活贫困。岁旱,因普降大雨得丰收,虽非田仁会自曝祈祷所使然,但因当时百姓相信祈雨之灵验,所以第三句才以田仁会在岁旱自曝祈雨获丰收为例,以表明他对百姓生计切肤般的关怀。末句以“但愿(他)常在不患贫”表现百姓对他的感激与拥戴。
应该指出:作者对田仁会的评价,自有其时代与历史的局限性。田仁会只不过是封建社会中较开明的官吏,他是在维护封建统治总的利益的前提下,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他绝不可能超越封建统治阶级利益而为人民服务; 至于把田仁会视为 “父母育我”,则更不符合社会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