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古代民歌《侬本是萧草》原文及赏析

  侬本是萧草,持作兰桂名。芬芳顿交盛,感郎为《上声》。

  六朝时期,江南经济发达,城市商业发展尤为迅速,这使不思收复失地的贵族地主有了声色享乐的先天条件。梁代裴子野《宋略》说:“王侯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难怪今人称南朝为“声色社会”(萧涤非语)。南朝民歌的作者大多为歌楼舞女,或唱其情爱的失落,或歌其男女的幽合,或怨以负心郎的别离,或诉以歌女生活的屈辱。《上声歌》即反映了这些内容。

  本篇写女子在得到情郎的宠爱后,深情地为其咏唱一曲表现真挚情感的歌曲。首句“侬本是萧草”,萧草是一种带有香味的草本植物,即艾蒿。这里用“萧草”自指,含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说在众多美女面前,我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萧草,没有什么引人注目之处。其二因萧草含有香味,而主人公又是歌女,脂粉为生,故取其“香味”相同之意。次句“持作兰桂名”,持作,这里指女子被情郎看重、宠爱后受到的情感待遇。兰,兰草、兰花,兰在古代因其浓郁的芳香而一直被视为具有高洁品质的象征。屈原曾以:“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表现自己与尘世的不合及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桂,指桂花树,即本犀 (又作木樨),常绿木本植物,花有异香。此处女主人公用兰桂表示自己在情郎心目中的地位。第三句“芬芳顿交盛”,芬芳,指兰桂浓郁的香味沁人肺腑。顿,立即、马上。交盛,指兰桂之香糅合在一起,散发出阵阵幽香。言自己受到宠爱后,终于爱有所归,自己平时的芳香终于有人赏识并爱怜,达到了“女为悦己者容”的目的。这一句把女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把女子对情郎的真挚情意烘托到了极点。只有在这种十分激动、幸福并为此而自豪的时刻,女子才情不自禁地为情郎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情感,表现于作品就是第四句: “感郎为 《上声》”,感郎,被情郎真诚的爱怜所感动。为 《上声》,即咏唱 《上声歌》。关于 《上声歌》,陈释智匠 《古今乐录》曰: “此因上声促柱而得名。……谓哀思之音,不及中和。”在此,女主人公是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一片真情。可以想象,作为歌女,女主人公是以歌唱为生,但是这次歌唱却非同往日,这是在受到宠爱后发自内心的歌唱,是用歌声替代心声在默默诉说自己的柔情蜜意。换句话说,她是在经历了长期的 “萧草”生活后,一下子变成 “兰桂”,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这时,与其说是在唱,不如说是在哭,用这种哀怨缠绵的音乐告别过去,迎接新的生活。

  这首诗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后,内心掀起的层层波澜。艺术上,与其他南朝乐府不同,没有采用双关语等表现手法,而是直接用拟人的办法将自己 “萧草”与“兰桂”的生活对比,并由此表现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歌  民歌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  
感想

 读《海伦·凯勒》有感

海伦凯勒读后感推荐度:《海伦凯勒》读后感推荐度:读红岩有感推荐度:读童年有感推荐度:读《廉政镜鉴》有感推荐度:相关推荐读《海伦·凯勒》有感500字认真读完一本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