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苏小妹才压须眉》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三个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号称“三苏”。可巧的是,他们又正好是一家三父子,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以一门之中,产生三个一流大作家,这乃是千古少有之盛事。但好事者仍不满足,还凭空构想出一个苏轼之妹,名唤苏小妹。她也是个才华绝代的女中豪杰,敏慧多辩,不让乃兄。而且,才女配诗人,苏小妹后来嫁与著名词人秦观为妻,成为一对理想夫妻。按理这应该成为流传千古的文坛佳话,但可惜这一切并非事实。经前人反复考证:苏东坡确有二妹,但一嫁柳子玉,一嫁程濬之子程之才,且皆死于治平三年(1066)苏洵去世之前。而东坡第一次会见秦观是在熙宁七年(1074),此时东坡之二妹已死多年,焉能成为秦观之妻?又据《淮海集》,秦观之妻乃主簿徐成甫之女徐文美,不是苏小妹。可见,以上之说法确系无根之辞,乃是后人捕风捉影、点染捏合所致。不过,这一传说产生较早,托名苏轼,“实乃委巷小人所为”(《四库总目》)的《东坡答问录·的对》最先记录此说:

  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一日,妹归集宴,因食煨栗,妹谓坡曰:“栗破凤凰见。”坡思之,天下未尝无对,数日竟思,未能还之。佛印来访,问坡有何著述?坡答:“欲琢一对,未能也。”因举前事,佛印应声曰:“何不云‘藕断鹭鸶飞’?佛印复云:“正如‘无山得似巫山秀’,此亦同音两意。”坡即对云:“何叶能如荷叶圆?”子由曰:“不若‘何水能如河水清’。”以水对山,最为的对。

  后来元代林坤的《诚斋杂记》、明代陈霆的《两山墨谈》之类杂记丛谈,也都加以鼓吹:

  子瞻有小妹,善词赋,敏慧多辩。其额广而如凸,子瞻尝戏之曰:“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先露画屏前。”妹即应声曰:“欲叩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以子瞻多须髯,遂亦戏答之。时年十岁,闻者莫不绝倒。齐东野语,不足信。(《诚斋杂记》卷下)

  但其影响仅限于文人圈子。影响最大的乃是宋元话本小说《苏小妹三难新郎》,由于艺人的讲说敷演,才广为传诵,差不多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苏小妹三难新郎》,见《醒世恒言》卷十一。这篇话本将有关苏小妹的传说,大量收录。小说首先介绍苏小妹“聪明绝世无双”、“才名播满了京城”。她续成了苏洵的《绣球花》诗,与苏轼互相嘲戏;可见其才学慧敏,足以与父兄旗鼓相当。当时慕名而来求亲者,不计其数。苏洵则“立心要妙选天下才子与之为配”。这些求亲者包括当朝宰相王安石之子王雱和门第不高的秀才秦观。苏洵乃将二人文章交小妹批阅,尽管都写得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但小妹阅过后,认为王作秀气泄尽,华而不实,恐非久长之器,而对秦观文字,则批下四句云:

  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她不仅能够一眼就分出二人文字之高下,而且能从眼前文字,看出二人一生发展。后来王雱果然年过二十就夭折,秦观终于能官居翰林。从而证明小妹慧眼识人才。苏洵见小妹对二人评语,知小妹属意秦观。但秦观却担心小妹相貌不佳,乃化装为化缘道人,趁小妹岳庙进香时去见她一面,以决狐疑。当小妹进香完毕、正欲走出之时,即上前问讯云:“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小妹应口答云:“道人何德何能,敢来布施。”秦观又问讯云:“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小妹复答云: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不舍。”少游跟至轿前,再问讯云:“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小妹随口复答云:“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秦少游见小妹应答如流,且相貌不俗,方才求婚下聘,随即拜堂成亲。但新婚之夜,少妹却不准少游进房,在门外留下三道考题,并规定:三试全中,方可饮酒进房;一试不中,饮茶,来宵再试;二试不中,饮水,罚外厢读书三月。少游打开第一道题,是字谜,上写四句诗,打四个字,乃“化缘道人”也。少游很快就完成了。第二道题也是四句诗,打孙权、孔明、子思、太公望四个古人,少游也一猜便着。第三道题是个对儿,只有上联,即“闭门推出窗前月”,要求对上下联。少游久思不得,只管吟哦。苏轼此时正前来探问,见少游窘状,意欲帮忙,又恐小妹知觉;正好看见庭中清水一缸,倒映着天光月影。乃咳嗽一声,取一小石投向缸中,因而触动了少游灵机,立即对上一句“投石冲开水底天”。这样三题皆中,少游才得以饮酒入房完婚,夫妻合美。

  后来,苏小妹还帮助苏轼识破佛印和尚的一首叠字体诗。原诗写成每二字一叠,共一百三十叠。苏轼看过两三遍,仍然念不出来。小妹取过一览,便念成一首长二百六十字的长歌。苏轼听后大惊:“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后将此事告知少游,少游看佛印所书,亦不能解。后读小妹之句,才如梦初觉,深为愧叹。后来,少游与二苏,同官翰林学士,并居史职。而小妹才名,亦为宫中宣仁太后所闻,经常要她题咏,每次都能得到绢帛、饮馔之赐。话本最后用诗一首来结束,诗云:

  文章自古说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三难新郎真异事,一门秀气世间无。

  这篇小说的主旨在于表彰妇女才智,强调妇女在天资颖悟、聪明机敏方面,丝毫也不弱于男子,以反对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清规戒律和传统观念对妇女的约束和禁锢。正是这种约束,造成妇女普遍智能低下,只好听凭男人统治。这种情况,正如小说开篇时所讲的:“男子主四方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主四方之事的,顶冠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主一室之事的,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一日之计,止无过饔餮井曰;终身之计,止无过生男育女。所以大家闺女,虽曾读书识孚,也只要他识些姓名,记些账目,他又不应科举,不求名誉,诗文之事,全不相干。”小说却集中塑造了一个无论在聪明、才智、机敏、舌辩等方面,完全可以与三苏及秦观相媲美的奇女子苏小妹,使大文豪退避三舍,为女性吐气扬眉。小说作者还强调指出:这种才女决非个别现象,“有等聪明的女子,一般过目成诵,不教而能,吟诗与李杜争强,作赋与班马斗胜。这都是山川秀气,偶然不钟于男而钟于女。”这类才女历代产生过不少, “如汉有曹大姑”、“又有个蔡琰”,“晋时有个谢道韫”,“唐时有个上官婕好”,“至于大宋妇人,生色的更多,就中单表一个叫做李易安,一个叫做朱淑贞……”作者引证这么多的历代才女,目的正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即活本开头的四句诗:

  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若许裙钗应科举,女儿那见逊公卿。

  苏小妹的故事,在社会上长期流传,不断被添枝加叶,敷衍捏合,使故事愈来愈复杂。到了清初,苏州派著名作家李玉,乃将苏小妹、秦观、三苏、王安石等人的有关传说和史实加以综合,并以《苏小妹三难新郎》及笔记小说《义倡传》为主要题材,还把《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明悟禅师赶五戒》、《拗相公》等话本中有关故事穿插其中,创作出一部二十八出的长篇传奇《眉山秀》,这个剧本几乎成了苏小妹故事的集大成者。

  此剧命名,系根据剧中王安石盛赞苏询家“眉山秀气,尽钟苏氏矣”一句而成。剧本开头之六出,全本小说《三难新郎》,但对小妹之才能,渲染得更加突出。如黄庭坚在读过小妹所续之咏绣球花一诗后,赞扬道:“只可惜是个女子,若是一位令郎呵,当代文章有四苏。”并推荐秦少游为婿。又如秦观在新房被考,一时对不上来,不禁慨叹说:“苏家的人物这等利害,苏家的女媚这等难做。”这些话都能使苏小妹之才华,得到更强烈的烘托。剧本第七出以下部分,主要利用《义倡传》的材料,写长沙艺妓文娟因一贯受好少游诗词,进而思恋其人,表示“若非得遇秦学士,奴家永不失身”。经友人建议,乃派人致函于秦观,内写《偷字木兰花》一阕,以表思念之情。少游得词后,因忙于他事,乃转托苏小妹代作答词。小妹挥笔立书《踏莎行》 “雾失楼台”一首,并付来人带走。这时,苏洵因作《辩奸论》触怒王安石,被贬官回乡。苏轼也受到牵连,出知杭州。秦观亦因草疏反对新法,被贬为梆州酒税监。他路过长沙,乃得会见文娟。一连住了几日,两情投合,并结下终身之约。半年之后,苏小妹决定到梆州去探望秦观。为了途中方便,乃女扮男装,并冒少游之名南下。路经长沙时,恰巧遇上正日夜思恋少游的文娟。文娟见小妹与上次见过之少游相貌不同,疑为假冒。而小妹则力辩上次口称少游之人系冒名之徒,自己才是真少游,并拿自己的字迹与前次所书《踏莎行》字迹核对作为证明。文娟见二者字迹果然完全一样,也相信小妹才是真少游,反疑前次之人为假。小妹刚到梆州,又被太后宣召进京诣内廷纂修女史。小妹进入内廷,即向太后申奏二苏及秦观之冤。此时王安石已罢相,新法已废。秦观等人均得召还。秦观路过长沙,特去探访文娟,并拟载取文娟一同返京。但文娟却一口咬定秦观系假冒,并不容分说,拒绝接待。秦观只好怏怏而去,满怀狐疑,百思莫得其解,只有归之于妓女的“水性杨花”。秦观走后,文娟即被小妹派人接取来京。文娟来到秦宅,又遇上秦观,但她仍怀疑少游系假冒。一直等到东坡、小妹出面说明因由,才消除误会。最后,东坡兄妹,少游夫妇妻妾,皆得因圆。

  此剧以苏小妹、秦观、文娟三人事迹为主干,并穿插有关苏洵、苏轼及王安石、佛印等人的有关传说作为枝节。这些附加内容,主要表现了敌视新法、反对变革、丑化王安石和宣扬因果报应、宗教迷信等落后、保守思想,毫无可取,应属剧本中的糟粕。全剧中较有价值的内容还是三难新郎及计赚文娟两部分。这两部分均以苏小妹为中心人物。在计赚文娟这一部分内容中,尽管剧本肯定了这种一妻一妾共事一夫的封建婚姻,不无可议。剧作者的目的也想借以表彰苏小妹豁达大度、宽厚贤惠的封建妇德,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局限。但更重要的创作意图还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她的才华机敏。在原作《义倡传》中,尚无苏小妹其人,义倡亦不载名氏,仅与少游宴侍数日,不敢以私情见,别时才设誓洁身以报。后少游卒于贬所,倡亦殉情而死,二人并未团圆。而此剧则作了较大程度的改动,特别是改变其悲剧结局为喜剧式大团圆,而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正是这个苏小妹。不仅秦少游被赦北归,赖小妹内廷斡旋之力,而且连与文娟词书往来,特别是把她赚迎来府,靠的都是这位“细君”。尽管少游系词人,文娟乃诗妓,二人皆聪明绝代,但却一一被小妹玩弄于股掌之上,全都落入小妹以假乱真的圈套之中,而不明其所以。以至于文娟把真少游看作假少游,把假少游看作真少游,二人的关系完全中断。而最后,解铃还是系铃人,又是小妹出面弥合。这就突出地表现了苏小妹的聪明机智、纵横捭阖,远远高出二人之上。故此,在大团圆时,文娟要拜夫人,秦观要她先拜学士,文娟还是向夫人行礼,并答曰:“夫人学士,一身兼之,尽在一拜中了!”并在唱辞中说:“那里是红粉娇娃,输却男儿豪爽。”这样,苏小妹这个压倒须眉的奇女子形象,就得到了更加完美的表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须眉  须眉词条  小妹  小妹词条  性格  性格词条  特点  特点词条  形象  形象词条  
感想

 《福尔摩斯》读后感1000字

《福尔摩斯》读后感推荐度:《白鹅》读后感推荐度:故乡读后感推荐度:《背影》读后感推荐度:《边城》读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福尔摩斯》读后感1000字读完一本书以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