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鉴赏辞典 人物形象鉴赏 贾府的男仆和女奴 李嬷嬷和赵嬷嬷》
除去陪房,乳母即俗称的奶妈也是贾府女仆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她们因为奶过小时候的主子,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我的血变的奶,吃的长这么大”,因而主子长大后都会对其另眼相看,其身份地位也与一般仆妇不同。这里也选择两个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个是宝玉乳母李嬷嬷,一个是贾琏乳母赵嬷嬷,两个同样形成鲜明的对照。
1. 倚老卖老、让人讨厌的李嬷嬷
李嬷嬷是宝玉乳母,其子李贵,为宝玉贴身跟班。她已是一个“告老解事出去的”人,但仗着奶妈身份,仍旧喜欢倚老卖老,说一些不中听或者让人讨厌的话。
小说第八回写李嬷嬷跟随宝玉来到梨香院,薛姨妈留宝玉等吃酒,三杯过去,宝玉正心甜意洽之时,她上来拦阻。宝玉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她却回了两句让宝玉顿时扫了兴头的话:
“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隄防问你的书!”
李嬷嬷这手“杀手锏”还真利害,到底是把宝玉从小奶大的,她深知宝玉的“软肋”,果然“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为宝玉打气,让他“别理那老货”,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又说道:
“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
这里李嬷嬷又可谓深知底里,她知道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分量。但是,这番话在宝玉、黛玉听来都是最不中听的,又何况是在薛姨妈处,不仅执拗着不让宝玉吃酒,还用提防老爷问书一类的话吓唬宝玉,这就是李嬷嬷的“背晦”之处。
不仅如此,平时她到宝玉房里,总是倚老卖老,见到什么吃什么,让人讨厌。例如宝玉在薛姨妈处喝酒那天她把宝玉留着的枫露茶喝了,等晚上宝玉半醉着回来要喝这茶时,没了,于是宝玉摔杯子要撵他乳母;第十九回更是写她一来就排揎众丫头,见到盖碗里的酥酪就问:
“这盖碗里是酥酪,怎不送与我去?我就吃了罢。”
说毕自说自话:“拿匙就吃。”丫头告诉她“那是说了给袭人留着的”,让她“快别动”,她更是“又气又愧”,说道:
“我不信他这样坏了。别说我吃了一碗牛奶,就是再比这个值钱的,也是应该的。难道待袭人比我还重?难道他不想想怎么长大了?我的血变的奶,吃的长这么大,如今我吃他一碗牛奶,他就生气了?我偏吃了,看怎么样!你们看袭人不知怎样,那是我手里调理出来的毛丫头,什么阿物儿!”
“一面说,一面赌气将酥酪吃尽。”另一个丫头出来打圆场,说前面的丫头不会说话,惹你老人家生气,她则回说:
“你们也不必妆狐媚子哄我,打量上次为茶撵茜雪的事我不知道呢。明儿有了不是,我再来领!”
“说着,赌气去了。”这是集中描写李嬷嬷的一个场景,这一场景生动地展示了一个“老背晦”的奶妈形象。
小说再次写到她已是第五十七回,紫鹃用情辞试探宝玉,宝玉信以为真,发起了呆病。袭人等不敢造次去回贾母,便差人去请李嬷嬷。本来袭人以为她“年老多知”,所以请她来看;谁知她毫无成算,一进来问他几句话没有回答,用手掐了两下人中也不觉疼,便“呀”的一声放声大哭起来,捶床捣枕说:
“这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世心了!”
不仅把袭人等急得都哭起来,而且连黛玉听后,也以为“李妈妈乃是经过的老妪,说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这一场风波,虽说她不是主要的起因,但她的毫无成算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已“告老解事”,但依然倚老卖老;虽年已积古,却心里毫无成算;这就是小说中的李嬷嬷,用丫头们的话来说,“好一个讨厌的老货”。
2. 知趣识理、言语得体的赵嬷嬷
赵嬷嬷出场是在小说第十六回,当时贾府正忙着准备迎接元春省亲,正是用人之时,而这一切实权就操控在贾琏夫妇手里。于是一天贾琏和风姐正在家吃饭时,赵嬷嬷走来了。
赵嬷嬷一来,就顺着凤姐让她喝酒的话头说:
“我这会子跑了来,倒也不为饮酒,倒有一件正经事,奶奶好歹记在心里,疼顾我些罢。我们这爷,只是嘴里说的好,到了跟前就忘了我们。幸亏我从小儿奶了你这么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两个儿子,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我还再四的求了你几遍,你答应的倒好,到如今还是燥屎。这如今又从天上跑出一件大喜事来,那里用不着人?所以倒是来和奶奶来说是正经,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
这一番话,很是体现了赵嬷嬷说话的智慧: 第一,她在不伤及贾琏体面的前提下,贬责了一通她这奶过的儿子;其次,她不露声色地恭维了凤姐,让其听了高兴;再有,她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一件大喜事”提供的机遇,请求凤姐照看她“那两个儿子”。
果然,凤姐听后满心喜悦,笑道:“妈妈你放心,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你从小儿奶的儿子,你还有什么不知他那脾气的?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可是现放着奶哥哥,那一个不比人强?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儿?没的白便宜了外人。——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内人’一样呢。”一席话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
但赵嬷嬷的聪明在于: 这时她却站出来为贾琏进行了辩解:
赵嬷嬷也笑个不住,又念佛道: “可是屋子里跑出青天来了。若说‘内人’‘外人’这些混帐原故,我们爷是没有,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
这就是赵嬷嬷的知趣识理和说话得体处: 开始她贬贾琏是为抬凤姐,但她贬中有褒,贬得有分寸;在涉及贾琏把“外人”当“内人”这样敏感的话题时,她把贾琏解救了出来,仅仅归结为“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而她此行的主要目的——为她那两个儿子找差事的任务,也在笑声中圆满完成了:“从此我们奶奶作了主,我就没的愁了。”
紧接着,由赵嬷嬷的问话而引出省亲一事,又由省亲一事而引出当年太祖皇帝南巡,以此出脱作者心中无数忆昔感今。当省亲消息坐实后,赵嬷嬷先念佛道:
“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
当凤姐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感叹自己“没造化赶上时”,赵嬷嬷更是声口如闻地说:
“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说起来……”
当凤姐忙接口说到他们王家也预备过一次,如何如何时,赵嬷嬷又有声有色地说:
“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凤姐“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可谓一言破的地道出了其中奥秘:
“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这里,前后分四层,层层渲染,通过赵嬷嬷声口,把当年南巡的事描摹得如闻如见。而且赵嬷嬷事情看得透,她知道接驾是场“虚热闹”,“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所以赵嬷嬷才不愧是年老多知、见多识广之人,她和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恰成鲜明的对照。正如庚辰本脂批所说:“宝玉之李嬷嬷,此处偏又写赵嬷嬷,特犯不犯。先有梨香院一回,两两遥对,却无一笔相重,一事合掌。”
小说写赵嬷嬷仅此一回,以后包括后四十回,都没有再写及这个人物。但《红楼梦》的伟大就在于: 它往往只需不多的笔墨,就能成功塑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本文介绍的这几个男女奴仆,无不是这样的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