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先秦散文《别类》原文及鉴赏

  知不知,上矣①。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②,故亡国戮民无已③。夫草有莘有藟④,独食之则杀人,合而食之则益寿。万堇不杀⑤。漆淖水淖⑥,合两淖则为蹇⑦,湿之则为干。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燔之则为淖⑨。或湿而干,或燔而淖,类固不必⑩,可推知也?

  小方,大方之类也;小马、大马之类也;小智,非大智之类也。

  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11)。”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12),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13),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

  相剑者曰:“白所以为坚也(14),黄所以为韧也(15),黄白杂则坚且韧,良剑也。”难者曰:“白所以为不韧也,黄所以为不坚也,黄白杂则不坚且不韧也。又柔则锩(16),坚则折。剑折且锩,焉得为利剑?剑之情未革(17),而或以为良,或以为恶,说使之也。故有以聪明听说,则妄说者止;无以聪明听说,则尧、桀无别矣。此忠臣之所患也,贤者之所以废也。

  义,小为之则小有福,大为之则大有福。于祸则不然,小有之不若其亡也(18)。射招者欲其中小也(19),射兽者欲其中大也。物固不必,安可推也?

  高阳应将为室家(20),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21),加涂其上(22),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23)。”高阳应曰;“缘子之言(24),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乎大理也。

  骥、鸶、绿耳背日而西走(25),至乎夕则日在其前矣。目固有不见也,智固有不知也,数固有不及也。不知其说所以然而然,圣人因而兴制(26),不事心焉(27)。

  【注释】 ①上:高明。 ②类:类似。 ③戮:杀戮。 ④莘、蘲(lei垒):均药草名,有毒。 ⑤万:“虿”(chai)的古字。虿,蝎子。堇(jin仅):紫堇,药草名,有毒。 ⑥淖(nao闹):烂泥,这里指流体。 ⑦蹇(jian俭):凝固,干硬。 ⑧金:指铜。 ⑨燔(fan凡):烧。 ⑩必:这里指固定不变。 (11)起:用如使动,治活。 (12)偏枯:偏瘫,半身不遂。 (13)为:治。 (14)白:指锡。 (15)黄:指铜。 (16)锩:卷,指刀剑的刃卷曲。 (17)革:改变。 (18)亡:通“无”。 (19)招:箭靶。 (20)高阳应:宋人,姓高阳,名应。 (21)生:指木材湿。 (22)涂:泥。 (23)败:坏,这里指倒坍。 (24)缘:按照。 (25)骥、骜(ao熬):均千里马。绿耳:良马名,传为周穆王八骏之一。 (26)兴制:制定准则。 (27)事心:指凭主观进行判断。事,任,用。

  【今译】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就可说是高明了。犯错误的人的弊病,正在于不知却自以为知。很多事物都是好象如此其实并不如此,很多人也是似乎聪明其实并不聪明,所以国家被灭亡、百姓遭杀戮的事情才接连不断地发生。药草有莘有藟,单独服用会致死,合在一起服用却能益寿延年。蝎子和紫堇都是毒药,配在一起服用反而毒不死人。漆是流体,水也是流体,漆与水相遇却会凝固变硬,越是潮湿就干得越快。铜性柔软,锡性也柔软,把这两种金属熔合在一起,就变成一种坚硬的合金,放在火中烧它,又会化为流体。有的东西受到潮湿反而变干,有的东西用火烧炼反而变成流体,物类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怎么可以靠类推得知呢?

  小的方形跟大的方形是同类的,小马跟大马是同类的,可是小聪明跟大聪明却不是同类。

  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告诉别人说:“我能使死人复活。”别人问他用什么办法,他回答说:“我本来就能医治偏瘫,现在我把治疗偏瘫的药加倍,就可以使死人复活了。”公孙绰并不懂得,有的事物只能在小处起作用,不能在大处起作用,只能对局部起作用,不能对全局起作用。

  鉴定宝剑的人说:“白锡是用来使剑坚硬的,黄铜是用来使剑柔韧的,锡和铜熔化在一起,就既坚硬又柔韧,所以是好剑。”反驳的人说:“白锡可以使剑不柔韧,黄铜可以使剑不坚硬,锡和铜熔化在一起,就既不坚硬又不柔韧。再说,柔韧就会卷刃,坚硬就会折断。易折易卷刃的剑,怎么能算是利剑?”剑的实质没有变化,然而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坏,这是人为的议论造成的。所以,凭明智听取议论,胡乱议论的人就会住口;不能凭明智听取议论,就会连尧、桀也分辨不清了。这正是忠臣感到忧虑的,也是贤人被废弃的原因。

  符合道义的事,小做就得小福,大做就得大福,至于灾祸却不是这样,小有灾祸也不如没有好。射靶子的人希望射中最小的靶心,射野兽的人则希望射中大兽。事物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怎么可以推知呢?

  高阳应打算建造房舍,木匠答复说:“现在还不行。木料还湿,上面再加上泥,一定会被压弯。用湿木料盖房子,眼前看起来虽然很好,以后必将倒坍。”高阳应说:“照你所说,房子就不会倒坍。木料越干就会越结实有力,泥越干就会越轻,用越来越结实的木料承载越来越轻的泥巴,肯定不会倒坍。”木匠无话可答,只好按吩咐盖房。房子刚落成时很好,后来果然倒坍了。高阳应喜欢耍小聪明,却不懂得大道理。

  骥、骜、绿耳背着太阳向西奔跑,到了傍晚,太阳仍在它们的前方。眼睛本来就有看不到的东西,智慧本来就有弄不明白的道理,道术本来就有解释不了的地方。人们不知道一些事物的所以然,但它们确实就是这样。圣人顺应自然制定准则,不凭主观进行判断。

  【集评】 明·瞿景淳:“说幻而新(按:指“鲁人有公孙绰者”一段)。”

  明·王世贞:“辨别最微,立喻最幻。”(见明·侯应琛辑《诸子汇函》)

  【总案】 这是《似顺论》第二篇,重点阐述“类固不必”的思想。文章以莘蘲金锡等物为例,说明事物都有其特殊性,而且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文章批评了不知别类、机械类推的错误做法,并指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不可穷尽的,对于一时尚未知其所以然的事物,首先要顺应其自然,而不要主观臆断。文章反映了作者对“类”的概念的重视,这在认识论上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其中蕴涵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对具体事物要进行具体分析的思想尤其可贵。文章辨察细微,立喻奇幻,转折自如,语言简洁明快,逻辑性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先秦散文《别类》原文及鉴赏  先秦  先秦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散文  散文词条  
感想

 《乌丢丢的奇遇》读后感

《乌丢丢的奇遇》读后感【热门】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乌丢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