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国初尚《文选》1.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 “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2.至庆历3后,恶其陈腐4.诸作者始 一洗之5.方其盛时,士子至为之语曰6:“文选烂,秀才半。”建炎7以 来,尚苏氏8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语曰:“苏文熟,吃 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选自《老学庵笔记》
注释
2.“故草”四句:讲的是当时人写作中用典的现象。宋初文人言必用典,以显 示风雅。文中的“王孙”“驿使”“望舒”“清晖”都是属于用典现象。如,由于 《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发,春草生兮萋萋”之语,后人说到草时,不直接 称草,而用“王孙”(本义为贵族子弟)代替,以求典雅。其他同此。
3.庆历:宋仁宗年号。
4.恶其陈腐:讨厌这种迂腐的文风。
5.诸作者句:众多文人开始改革这种文风。
6.士子至句:意为文人中最流行的话是。至,最。
7.建炎:宋高宗赵构的第一个年号。
8.苏氏: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他们的文章在北宋中期成就极高,时人纷纷 模仿。称之为“三苏”。
释义
宋朝初期,文人非常崇尚《昭明文选》,当时的文人专门用此书之典,所以说到 草时,不直称草而用“王孙”代替,梅一定用“驿使”代替,月要用“望舒”代替, 山水要用“清晖”代替。直到宋仁宗时,人们厌恶了这种陈腐之风,许多作者开始 改变文风。当初《文选》盛行之时,士子中有俗语说:“《文选》读得烂透,就成了 半个秀才。”宋高宗以来,文人们崇尚苏氏父子的文章,学作文章的人都学习他们 的写作风格,尤其是蜀地的学者们。也有俗语说:“学好了苏氏文章,可以考取进士 ,可以生活优裕,否则将穷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