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歌《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香销罗幌堪魂断,唯闻蟋蟀吟相伴。每岁送寒衣,到头归不归? 千行欹枕泪,恨别添憔悴。罗带旧同心,不曾看至今。

  ——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劳动人民不仅辛勤地从事生产,还得被迫服兵役。戍边的士卒,往往多年难回故园。唐代的府兵制,士卒给养自备。因而每到秋天来临,军属们就得赶制寒衣,远寄亲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正见此情景。本词中的女主人公,大约早已将寒衣缝好,寄出了。在这冷落寂寞的秋夜里,寒衾独拥,伤心无限。 “香销罗幌堪魂断,唯闻蟋蟀吟相伴”,表现的情景是:闺房之中,罗帷低垂,时有秋风透窗;薰香燃尽,香炉兀自摆在几案,隐约折射出清冷的夜光。画面之外,万籁俱静,不绝于耳的唯有蟋蟀凄寒如泣的呻吟之声。这里,描绘渲染出一种寂寞、冷清、凄凉的环境气氛。言“香销”,表明夜已很深,女主人公就寝已久;言蟋蟀之声“相伴”,恰恰说明独枕无伴。她虽然早早降下罗帷,渴望得个好梦,但辗转反侧,久久难以成寐。

  到底是什么使她魂魄欲断,伤心不已呢?作者并不作正面的交待。三四句却突然插入了女主人公的直白:“每岁送寒衣,到头归不归?”这问话,充满怨恨。表面是责怪征人不回故园,让自己一年又一年地独守空闺。实际上却是在愤怒地谴责统治者开边黩武,不恤民情,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其实,征夫何尝不盼着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然而,他们哪里又做得了主呢?因而只有“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了。女主人公的诘问,不仅交待了情事本末,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人物的声色口吻。而且,从“每岁送寒衣”中,使读者了解到她的夫婿征戍边地已是旷日持久了;从“到头归不归”,又可见其前途未卜,命运难以预料。而今,自己尚可“一行书信千行泪”,寻问“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寄夫》),然而又焉知明年会不会“征客迈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张汯《怨诗》)呢?又焉知有一天会不会“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呢?这千头万绪,千愁万虑又怎能不使她忧伤不已,难成梦寐呢?

  下片, “千行欹枕泪,恨别添憔悴”映现出女主人公面部大特写,她欹枕垂泪,泪珠成串成串地滚落在枕边;离愁别恨的终日折磨使她年轻的面庞日见憔悴了。恍惚间,她似乎看到丈夫就在自己面前。于是,开始喃喃地向他诉说离别后无穷无尽的思念:“罗带旧同心,不曾看至今”——你走后,这个家令我感到处处触景伤情。你为我罗衣绾结的同心结,自别后,到如今,我就不曾看过一眼。她是忘了看吗?不,是不敢看啊!因为,那上面带着丈夫的温情,会使她想起二人相亲相爱的甜蜜生活。不见已是难忘,天天观看更何以堪?因而,由“不曾看”更可见出她的深情似海,此确为至热至切之语也。假如说上片的诘问语气冲动,似乎显得有些唐突的话,那么,这句道白则是从深深罗帐之中传出的一声幽幽的叹息,那样悲伤,又是那样的无奈。

  这首小词,在谋篇布局上极有特色。上片,两句白描,两句告白;下片,亦是两句白描,两句告白。上片通过清冷的环境气氛描绘,写出了女主人公寂寞难熬的生活;下片白描则对她忧思伤怀作了进一步的刻写。而上下四句告白,语虽简,而意甚丰。她的思念,她的忧虑,她的怨愤,千言万语都在这诘问、叹息之中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了。白描与告白相间,不仅形式回环、齐整,而且有声有色,将人物的形象刻划得更加形象鲜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歌《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民歌  民歌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菩萨  菩萨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感想

 《呐喊》读后感

【荐】《呐喊》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呐喊》读后感,仅...(展开)

感想

 《墙的生存哲学》读后感

《京瓷哲学》感悟心得推荐度:经典哲学名人名言推荐度:档案室上墙七项制度推荐度:办公室上墙管理制度推荐度: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上墙推荐度:相关推荐《墙的生存哲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