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情人直送到丹阳路,
你也哭,我也哭,赶脚的也来哭。
“赶脚的,你哭是因何故?”
道是: “去的不肯去,哭的只管哭,
你两下里调情也,我的驴儿受了苦!”
——明·冯梦龙辑《挂枝儿》
这首情歌描写了情人送别,一直送到丹阳路依然难分难舍的情景。
“你也哭,我也哭,赶脚的也来哭”,这三个“哭”字,写出了三个人不同的思想感情:你哭,是因不忍跟情人离别;我哭,则因不愿情人远行;赶脚的车夫为什么“也来哭”呢?这个问题很自然地提到了读者的面前。因此,“赶脚的,你哭是因何故?”这句不仅是诗人的提问,也是发自读者内心的问号。好的诗歌就是这样,诗人的诗句足以跟读者的心灵勾通,感情交流,激起共鸣。
“道是: ‘去的不肯去,哭的只管哭,你两下里调情也,我的驴儿受了苦!’”赶脚的车夫这个回答,既朴实无华,又耐人寻味。 “去的不肯去,哭的只管哭”,这就把前面写的“你也哭,我也哭”两个“哭”字作了进一步的区分,原来哭得最伤心的是送行的女方,而即将离别的男方的哭则是由女方的哭引起的。在送行的女方“只管哭”的情况下,男方自然“不肯去”了。情人送别,为什么会这么伤心痛哭呢?须知,这不同于今天情人之间的暂时离别,在那个封建时代,这种离别就很可能带来男方负心、情人永远分手的悲剧。君不见《琵琶记》中的蔡伯喈、《王魁负桂英》中的王魁、《秦香莲》中的陈世美,他们在被情人送别之后,不是一个个皆走上对妻子背义负心的道路么?因此,在这女方送别时的“只管哭”中,该是表现了多么深厚、复杂的感情啊!它蕴含着对那个社会多少痴心女子负心汉的社会悲剧重演的无穷忧虑和耽心。在这一对情侣久久不忍离别,连累及赶车的驴儿老是站着,这自然使车夫感到着急,唯恐他赖以驾车谋生的“驴儿受了苦”。这一转折,就使人们从对情人不忍离别的深切同情之中,转向了对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劳苦大众的热切关注。在那个社会,像赶脚的车夫这样的劳苦大众,他们哪有心情去关心谈情说爱呢?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所考虑的只是如何使自己的驴儿多赶车,以求得生活的温饱。这不是由于他们对情人的离别之苦缺乏同情心,而是因为人的第一需要是温饱,贫苦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不得不如此。
由情人之间的送别而涉及到赶脚的劳苦大众的痛苦,使这首民歌的意境显得非常开阔、深邃。而在情人送别时,插上赶脚的车夫,又显得极为自然、贴切,毫无人工穿凿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