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幼学琼林《地舆》原文及翻译

  地舆

  【原文】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1]。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2]。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3]。浙江是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郡,又曰吴皋[4]。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5]。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东粤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6]。河南地处华夏之中,故曰中州;陕西即长安之地,原为秦境[7]。四川为西蜀,云南为古滇[8]。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9]。

  【注释】

  [1]黄帝画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于天下很大,百姓又多,难以管理,皇帝就画野分州,有百里之国万余。野,边界、范围。都邑:上古时期的行政区划名称与庶民编制单位。

  [2]宇宙:天地。

  [3]幽燕:今河北、北京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金台:又称燕台,黄金台。相传战国时期,燕昭王为了招贤纳士,筑建土台,上置黄金千两,礼聘天下名士。建业:三国时东吴曾把都城迁至南京,当时称“建业”。金陵:南京有钟山,古代叫“金陵山”。战国时期的楚威王曾在南京设“金陵邑”。

  [4]武林:杭州的别称,杭州西有武林山(又名灵隐山)。豫章:楚汉之际曾设置豫章郡,首府在今天的南昌。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吴皋(ɡāo):春秋战国时江西是吴、越两国边界。皋,指水边的高地。

  [5]闽中:战国时期秦王嬴政设闽中郡,首府在现在的福州。湖广:元朝设置湖广行省,管辖范围大约为今天的湖南、湖北两省。三楚:秦汉时把战国时期的楚国分为西楚、东楚和南楚,总称“三楚”。

  [6]鲁:现在山东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沐水流域,春秋时为鲁国所有,秦汉以后称这一地区为“鲁”。粤(Yuè):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泛称“百越”,越、粤通用。

  [7]华夏之中:河南正好位于古代九州的中心地带。华夏,中国的古称。长安:汉高祖曾在西安设长安县,汉、唐两代都定都于此,称“长安”。秦:周代的诸侯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秦朝。

  [8]西蜀: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因地处中原以西,所以称“西蜀”。滇(diān):云南曾有古滇国,所以简称“滇”。

  [9]蛮方:中国古代对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黔地:秦时曾在贵州一带设置黔中郡,因此贵州又称黔地。

  【译文】

  黄帝按照天上的星宿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有了都、邑这些行政区域;夏禹平治了泛滥的洪水,才初步奠定了山川的走向和位置。天地间的山川河脉虽然不曾更改,但古今对它们的称呼却有所不同。北京古时候属于幽州、燕国的地域,别名又叫金台;南京古时候称作建业,别名又叫金陵。浙江杭州有武林山,因此把浙江称为“武林之区”,古时候属于越王的故国;江西南昌曾经设置豫章郡,因此把江西成为“豫章之郡”,古时候是吴国的边境故又称作“吴皋”。福建省秦代属于闽中郡的地域,湖南、湖北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因此叫做“三楚”。“东鲁”、“西鲁”分别是山东、山西的别名;“东粤”、“西粤”就是今天广东、广西所在的地方。河南地处华夏大地的中心,所以被称作中州;陕西是长安所在的地方,古时候归秦国管辖。四川就是当年的西蜀,云南汉朝时是滇国。贵州地处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从古至今一直被称作黔地。

  【解读】

  大禹是我国古代伟人中最受人们崇敬的一个。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浑水滔天,百姓生活在洪水之灾中,于是舜任命鲧治理水患,鲧治水九年无功。后来舜见鲧治水束手无策,就将鲧流放到羽山,并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洪水。禹跋山涉水不辞辛苦,身先士卒,相传他治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他采用疏导的办法,凿山导河,开辟沟渠,引导洪水流向大海。原来,黄河水系有主流、支流之分,如果把主流加深加宽,把支流疏通,与主流相接,这样就可使所有支流的水,都归主流。同时,他们把原来的高处培修使它更高,把原来的低地疏浚使它更深,便自然形成了陆地和湖泽。他把这些大小湖泽与大小支流联结起来,洪水就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了。解决了多年的洪水之患。大禹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炎黄子孙怀念。

  【原文】

  东岳[10]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饶州[11]之鄱阳,岳州之青草[12],润州之丹阳[13],鄂州[14]之洞庭,苏州[15]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

  【注释】

  [10]岳:高大的山。

  [11]饶州:隋朝时设饶州,首府在今江西省波阳县。

  [12]岳州:隋朝时改巴州为岳州,首府在今湖南省岳阳市。青草:洞庭湖和青草湖相通,自古并称。另说南边叫青草湖,北边叫洞庭湖,实际上是同一个湖两个不同的名字。

  [13]润州:隋朝时设润州,首府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在现在安徽省当涂县东南部,古代是水天相连的大湖,现在已经名存实亡了。

  [14]鄂州:隋朝时改郑州为鄂州,首府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15]苏州:隋朝时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首府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译文】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天下闻名的五大高山,并称“五岳”;饶州的鄱阳湖、岳州的青草湖、润州的丹阳湖、鄂州的洞庭湖、苏州的太湖,这是天下闻名的五大淡水湖,并称“五湖”。

  【解读】

  “五岳”是五大名山的总称。在我国通常指东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北岳恒山(位于山西)和中岳嵩山(位于河南)。有些研究认为,“五岳”一词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对山岳、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其中东岳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是“五岳之首”。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早已闻名于世界。“五岳”被誉为中国的五大奇观。

  【原文】

  金城汤池,谓城池之巩固;砺山带河,乃封建之誓盟[16]。帝都曰京师,故乡曰梓里[17]。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方壶员峤,乃仙子所居[18]。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19]。水神曰冯夷,又曰阳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禄[20]。海神曰海若,海眼曰尾闾[21]。望人包容,曰海涵;谢人恩泽,曰河润[22]。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23]。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24]。

  【注释】

  [16]金城汤池:城墙像金属铸造的一样坚固,护城河像热开水一样无法接近。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城,城墙。汤,热水、开水。池,护城河。砺山带河: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比喻时间久远,任凭动荡也绝不变心。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封建:封邦建国。誓盟:誓言,盟词。

  [17]梓(zǐ)里:即“桑梓”,古人常在房前屋后种植桑树或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来代称故乡。

  [18]蓬莱: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弱水:古水名。方壶:传说中的神山,又名“方丈”。员峤:神话中的仙山名。

  [19]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又变成大海。河清海晏:黄河的水变清了,大海也平静了。河,指黄河。晏,平静。兆:预兆。升平:太平。

  [20]冯夷:传说是轩辕之子,生前为水官,死后为水神。阳侯:传说中的波涛神,生前曾被封为陵阳侯。祝融:神话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被后人尊为火神。回禄:传说中火神,后用做火灾的代称。

  [21]海若:传说中海神的名字。海眼:即泉眼,古人认为井泉的水,潜流地下,通江海,随潮涨落,故称“海眼”。尾闾:古代传说中泄海水的地方。尾,指百川之下。闾,指水聚之处。

  [22]海涵:指气量大,能包容,就像大海能容纳百川一样。涵,包含、包容。河润:像河水滋润土地那样帮助别人。

  [23]系累:牵累。江湖散人:闲散不拘束、毫无牵挂的人。唐朝文学家陆龟年举进士不中,居松江甫里,经营茶园,常泛舟于太湖,自称江湖散人。负:具有,享有。湖海之士:形容气概豪放之人。湖海,水面宽广,气势雄浑,用来形容性格爽朗豪放。

  [24]问舍求田:即“求田问舍”,谋求买田置屋。舍,房屋。掀天揭地:把天掀起,把地揭开,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译文】

  城墙像黄金铸就的一样,护城河像沸腾滚烫的开水,用来说明城池坚固、牢不可破;泰山变得如砺石般坚固,黄河变得如衣带般细长,是封建帝王分封功臣为侯王时的誓盟之辞。皇帝所在地为都城,又叫做京师;漂泊在外的人,把自己的故乡又叫做梓里。蓬莱和弱水地势险要,只有会飞的神仙可以渡过,到达那里;员峤和方壶山高路远,只有修养深厚的神仙才能居住在那里。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的事物变化很大;河清海晏,预兆天下太平盛世。管理河水的神叫冯夷,又称为阳侯;掌管火的神叫祝融,又称为回禄。海神称作海若,海眼称作尾闾。希望得到别人的多多包容,说如同大海能涵容得下一切江河;感谢别人的恩惠照顾,就说像受到河水对泥土滋润一样。无牵无挂的人被称作江湖散人;具有豪放气概的人被称作湖海之士。光知道买田置房的人,这种人原本就胸无大志;能够掀天揭地做大事业的人,才能称得上有奇特才能的人。

  【解读】

  古代的城墙、护城河多是用于防御敌人侵犯,往往城墙高大坚不可摧,护城河宽而深,难于跨越,在这样的双层防御之下,城池牢不可破。着名的古城墙之一,湖北省荆州市古城墙,相传为三国时关羽守荆州时所筑。原为土城墙,南宋改建为砖墙。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1646)重建的。城墙整体形状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高8.83米,底部宽10米,周长11.3公里,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总面积4.6平方公里。底部为大条石、糯米石灰浆灌缝堆砌而成,城墙、城门、堞垛等,现在都保存较好,古色古香,呈游龙之势。荆州护城河,又称水域,是古城的第一道防御线,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历史上,关羽失荆州,不是城池不坚,而是他自身骄傲自大造成的,骄兵必败呀!

  【原文】

  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25]。黑子弹丸,极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区[26]。独立难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厦;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关[27]。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28]。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29]。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30]。硗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31]。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为学已大成,曰诞登道岸[32]。

  【注释】

  [25]平地风波: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中流砥柱: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砥柱,原为河南省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激流之中。

  [26]黑子:黑痣。弹丸:弹弓所用的泥丸。右臂:人习惯用右手做事,所以用右手比喻事物的重要部分。

  [27]自恃:自以为有所依靠、倚仗。丸泥亦可封函关:用泥丸封住函谷关,就可以阻挡来犯的敌人。丸泥,揉成圆球形的泥团。函关,即函谷关,战国时秦国设置,因在山谷中,深险如函(盛物的匣子)而得名。

  [2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为山九仞,功亏一篑(kuì):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九仞,极言其高。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29]以蠡(lǐ)测海: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精卫衔石:相传远古时候,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游玩时淹死在海里,她的灵魂化作一只精卫鸟,到西山去衔木石,决心填平东海。后来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30]跋涉:登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

  [31]硗(qiāo)地:贫瘠多石不生草木之地。硗,坚硬的石头。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膏腴(yú):形容土地非常肥沃。膏,肥肉,油脂。腴,肥沃。

  [32]石田:布满石头的田地,借指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诞登道岸:登上道德知识的彼岸。比喻做学问大有成就。诞,句首助词,无义。道,道德,这里指品德学问。

  【译文】

  凭空挑起争端,好像平地起了风波;有自己的主张能独当一面,好像屹立在激流中的砥柱一样。黑子和弹丸都是形容极小的城市;咽喉和右臂都是形容极其重要的地区。形容一个人势单力孤难以挑起重任,就说用一根大木不能撑得住一座大房屋;形容英雄好汉依仗自己的胆识本领,就说一块泥巴可以封得住险要的函谷关。形容做事先经历失败,最后取得成功,就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形容事情即将成功时却放弃而终止,就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用瓢来测量海水,比喻人的见识短浅;精卫衔石填海,比喻人做事徒劳无功。“跋涉”形容道路十分艰难,“康庄”形容道路极为平坦宽广。贫瘠多石头的土地,叫做“不毛之地”;肥沃富饶的田地,叫做“膏腴之田”。得到的东西却没有一点用处,就如同获得石头田地,无法耕种;做学问而有了很大成就,就说达到了知识的彼岸。

  【解读】

  函谷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着名军事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易守难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原文】

  淄渑之滋味可辨,泾渭之清浊当分[33]。泌水乐饥,隐居不仕;东山高卧,谢职求安[34]。圣人出则黄河清,太守廉则越石见[35]。美俗曰仁里,恶俗曰互乡[36]。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翟回车[37]。击壤而歌,尧帝黎民之自得;让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38]。费长房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39]。尧有九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40]。商鞅不仁而阡陌开,夏桀无道而伊洛竭[41]。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42]。

  【注释】

  [33]淄渑(zī miǎn):淄水和渑水的并称,均在山东省境内。传说淄水味道甘甜,而渑水味道苦涩,若将二水掺和,则甘苦难辨。滋味可辨:传说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宠臣易牙善烹调,能够尝一口就分辨出淄水和渑水的滋味。泾渭:指泾水和渭水。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一清一浊,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34]泌(bì)水乐饥:泉水可以使人快乐而忘掉饥饿。泌,泉水涌出的样子。仕:做官。东山:山名,在浙江省上虞市西南。谢:谢绝。

  [35]黄河清:黄河变清。黄河水色浑黄,古人认为,黄河一旦变清,就会有圣人出现。越石见:越石显现。传说福州城东有越王石,平常隐没在云雾里,只有清廉的太守来了,它才会显现出来。见,通“现”。

  [36]仁里:原指仁者居住之地,后来指风俗淳朴的地方。里,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互乡:互相为恶的乡名。

  [37]曾子:即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以孝着称。朝歌:古代都邑名,在今河南省淇县。商代曾做过别都。墨翟: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早晨唱歌不是时候,都邑用此命名不妥,因此当车驾临近朝歌时,便掉转车头走了。

  [38]击壤而歌:打击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丰衣足食。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让畔而耕:种田人互相谦让,在田界处让对方多占有土地。畔,田地的界限。文王:周文王。相推:互相推让。

  [39]费长房:东汉人。传说他学得一种仙术,想到什么地方一下子就到了,一天之内,人们在千里之外的好几个地方都看到他。鞭石之法:鞭打石头的方法。传说秦始皇造石桥,想渡海去看日出。当时有个神人,驱赶着石头下海,石头走得慢,神人就用鞭子抽,石头都流血了。

  [40]汤:即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41]商鞅:战国时卫国人,他入秦国辅佐秦孝公变法,最终使秦国富强起来。不仁:不讲仁德。阡陌开:把原来土地划分的标志去掉,实行土地私有制,这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阡陌,田地之间的道路或地界。夏桀:夏朝的亡国之君,暴虐荒淫。无道:不行正道,做坏事。多指暴君或权贵者的恶行。伊洛竭:伊河和洛河枯竭。传说夏桀昏庸无道,倒行逆施,上天使伊洛二水干枯以警告他。

  [42]道不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遗,失物。在上:在上位。对长辈或上司的敬语。海不扬波:海上不起惊涛骇浪,比喻天下太平。中国:上古时代,华夏各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泛指中原地区。

  【译文】

  淄水和渑水的味道不同,放在一起也可以分辨得出来;泾水清澈而渭水浑浊,即使二水合流后,依然可以分辨出来。山泉的甘美使人快乐而忘记饥饿,所以隐居山林的人不愿意出山当官;情愿在自由恬静的东山高枕无忧,所以东晋的谢安多次谢绝朝廷的诏令,以求轻松悠闲。圣人出现在世间时,黄河的水也会变得清澈;太守为官廉洁清正,越王石就会显现于世。民俗淳朴的地方称为“仁里”,民俗恶劣的地方叫做“互乡”。到了“胜母里”这个地方,曾子说什么也不肯进去;到朝歌这个城市附近时,墨子就驾车而返。在田地里拍着土壤高歌,这是尧帝百姓自得其乐的盛世景象;在田地里耕地互相推让地界,这是周文王时百姓中盛行礼让之风。东汉的费长房有缩短两地距离之术;秦始皇让仙人作法,挥鞭驱赶石头造桥。尧帝在位的时候,有长达九年的洪水泛滥之患;商汤在位的时候,有长达七年的大旱之灾。商鞅不施仁义,让百姓把原来土地划分的标志去掉,实行土地私有;夏桀惨无人道,上天就让伊、洛二水同时枯竭。在路上看见他人的失物,也不会把它捡起来拿走,这是因为统治者治理有方的缘故;大海不起惊涛骇浪,国泰民安,由此可知中国境内有圣明的人治理。

  【解读】

  在古代动荡年代,贤士们往往选择退隐,在山水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乐趣。谢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谢安(320-385),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能急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幼学琼林《地舆》原文及翻译  幼学  幼学词条  琼林  琼林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  
感想读后感

 和宁《会飞的拥抱》读后感

 会飞的拥抱读后感  《会飞的抱抱》是一个非常温暖的故事,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和宁,当我带着好奇心认真读过《会飞的抱抱》以后,感觉非常过瘾,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充...(展开)

感想

 题西林壁读后感

题西林壁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西林壁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题...(展开)

感想

 养花读后感300字

《干法》读后感推荐度:金锁记读后感推荐度:哈姆雷特读后感推荐度:围城读后感推荐度:文章读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养花读后感300字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