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①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②,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
【注】①衰:cuī,(穿着)丧服。②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译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郡余姚人,会稽太守王朗任命他为功曹。孙策征讨会稽时,虞翻正逢父亲的丧期,穿着丧服来到郡府门前,王朗想出来迎接他,(虞翻)于是脱下丧服进去拜见,劝王朗避开孙策。王朗没有采用他的建议,迎战孙策而遭到失败,漂海逃跑。虞翻追随保护王朗,逃到东部候官县,候官县县长关闭城门不让他们进去,虞翻前去劝说,才被接纳。王朗对虞翻说:“您家里有老母,可以回去了。”虞翻回到会稽以后,孙策又任命他为功曹,用朋友的礼节来对待他,亲自到虞翻家中去拜访。
虞翻出任富春县县令。孙策去世时,县中诸多地位较高官员都想去奔丧。虞翻说:“我担心邻县山民或许会有奸贼作乱,我们远远地放弃城郭,必然会招致不测。”于是他留在城中,穿上丧服守丧。其他各县都仿效这种做法,因此都平安无事。后来虞翻被所在州府推举为秀才,汉朝廷召他为侍御史,曹操当了司空,征召他去做官,他都不去任职。
孙权任命虞翻为骑都尉。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的威(尊)严,进谏规劝,孙权不高兴,加之他的性格不合群,常被人毁谤,获罪被流放丹杨泾县。吕蒙计划攻取关羽,佯称有病而回到了建业,因为虞翻兼通医术,请求让虞翻跟随自己,也是想通过这个机会使虞翻得以解脱。后来吕蒙率领大军西上代蜀,南郡太守麋芳打开城门出来投降。吕蒙没有进占郡治城邑据守,却在城外沙地上娱乐庆贺,虞翻对吕蒙说:“如今真诚投降的只有麋将军一人,城里的人怎能都相信,为什么不迅速进去掌控这座城池(管龠古有“锁匙”“钥匙”之义)呢?”吕蒙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城里有埋伏袭击的阴谋,依靠虞翻的建议,阴谋才没有得逞。
孙权做了吴王后,在一次欢宴将要结束时,他亲自起身劝饮斟酒,虞翻趴在地上假装醉酒,不端起酒杯。孙权离开后,他又起身坐好。孙权因此非常愤怒,手握剑就要杀死他,陪坐的人无不惊慌恐惧,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解道:“大王在喝醉之后要杀有名望的人,即使虞翻有罪,但天下人又有谁知道他的罪过呢?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士蓄养普通的人,所以四海之内都仰望大王的风采,如今一下子丢掉这些,值得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了孔融,我对虞翻又有什么顾虑的?”刘基说:“曹操随意杀害了才德之士,天下人都非议他。大王亲自实行道德仁义,想和尧、舜相媲美,怎么能去类比曹操呢?”虞翻因此免于被杀。孙权于是告诫左右侍从,从今以后,凡是他酒后说杀的,都不得杀。
虞翻曾经乘船出行,与麋芳相遇。麋芳船上人大多想让虞翻自己回避,走在前面开道的人喊道:“回避将军的船!”虞翻厉声说道:“失去忠贞与诚信,凭什么事奉君主?倾覆了人家两座城池,还要口称将军,有道理吗?”麋芳关上门不应声,并且匆忙避开虞翻。
虞翻天性疏朗耿直,多次因酒醉而犯下过错。孙权与张昭谈到神仙,虞翻手指张昭说:“那些都是死人,你却说是神仙,世上难道有仙人吗?”孙权积压的怒气已不是一时,于是就把虞翻流放到交州。虽然处在获罪流放的境地,但虞翻依然讲学不倦,学生常常多达几百人。他还为《老子》《论语》《国语》作注释,都流传于世。
虞翻在南方十几年,七十岁时去世。尸骨运回余姚祖坟安葬,妻子儿女也得以返回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