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读后感范文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比较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这两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36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高手。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读后感范文2
这个寒假,我又温习了《论语》,通过学习,我对《论语》有了更深的理解。
《论语》一开始就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老师曾告诉过我们,这句话的意思是: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常常温习,一定会十分愉快。后来,当我学到一些知识后,都会主动的多复习几遍,每次复习都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别人提到的相关问题也能很快的回答,我高兴极了。
《论语》还说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
这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现在我们正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盲目的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学到有用的知识的。只有在学习中思考,使知识深化和升华,才能真正掌握到有用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和人类。
《论语》就是这样一本书,它用朴实的语言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认真的、反复的阅读这本书,总能给我们更深的体会。
论语读后感范文3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读后感范文4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论语读后感范文5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传承了五千年,为中华第一大家。《论语》这本书是孔子一生智慧的结晶,里面蕴含了许多道理,让人受益终生啊!读了《论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要学习,首先应当提升自己的素养,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轻的人,在父母身边要孝顺父母,离开家要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只有自身素养提高了,在学文化知识,这样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我们应该常常复习学过的知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来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知识能反复的温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吗?学了知识,要反复的温习、巩固,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再次,应当善于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学而不思考,就会受蒙蔽而无收获;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只有学习和思考一起结合,才能体现出学习的效果。
最后,应当真诚坦白。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由呀,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呀!”
论语读后感范文6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
论语读后感范文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品读经典文学能让我们从前人的经验中得到许多知识和感悟,从而更好地修缮自我。近段时间我再次认真阅读了《论语》,又一次与孔夫子产生了跨越时空的思维碰撞。
《论语》是叙述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全书围绕着“仁”“义”讲述了其对学习方法和思想修养上的认识,我从中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全书中我印象颇深的其中一句,它给予了我学习上莫大的启发和帮助。大家都说,三年级到四年级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大坎,在跨越它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如每当在课上遇到较难的知识点,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时,弄不懂时,我就会在课后认真把所学的知识不断温习巩固并细细咀嚼。经过这段时间的反复学习,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数学这门科目有了新的领悟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同时,书中的“言必信,行必果”这一句也让我明白了如何健康地成长,更好地做人。记得有一次,好朋友宇杰约我周六一起去书店买书,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周五的晚上,姑姑说:“小川,明天我带表哥去漂流,你要不要一起去?”其实我内心十分渴望去体验一把畅快淋漓的漂流,可是想到自己已经答应了朋友,不能言而无信呀!我就果断地对姑姑说:“我不去,我已答应朋友一起去买书了,我不能违约!”姑姑就笑哈哈说:“小川,你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姑姑很喜欢你!”我虽然没能体验到自己盼望已久、十分向往的漂流,但我收获了比去漂流更大的快乐——言而有信。
《论语》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是因为其历史年代的久远,更是因为其亦师亦友的美好形象。它把仁与义的美好修养、道德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更好地做人,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论语读后感范文8
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靠的是什么?是论语中的大智慧!如果我们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大者能对事业有所帮助,小而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论语》被称为“东方之圣经”,而孔子也被誉为儒家圣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师傅孔子的一言一行积累而成。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道:“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言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警示后人:遇到困难的事情,要果断采用恰当的处事方法,使事情成功解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正是儒家圣人“孔子的三千弟子”在一幅缓缓展开的、巨大的画卷上,引吭高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啊!这些精彩的表演,场面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气派!使全世界多少外国友人叹为观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每天读一点《论语》,琅琅上口,我们从中汲取一些人生的智慧,体悟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日积月累,不仅具备了更为拓展的知识结构,也将善于把他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以此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
论语读后感范文9
我从小就爱读书,尤其喜欢看漫画书和经典古诗文。因为漫画书有各式各样的"插图,配上精彩的文字,通俗易懂;而古诗文的词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认识了很多朝代的大文学家。
今年暑假,我读了《经典诵读国学课本2》,里面有诗歌和《论语》选读,比如《别董大》、《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弟子入则孝》、《知之为知之》等。这些古诗文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人做事和学习的许多道理,其中《温故而知新》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我觉得,孔子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记得那是二年级下学期的一次语文单元考试前,妈妈叫我认真地复习一下,我因为平时生字注音都全对,就骄傲地认为不需要再复习,结果第二天考试,我的一个生字注音就错了,被扣了2分,真是太可惜了。
这不就是没有做到“温故而知新”而吃了大亏吗?我还读过宋朝的大学者苏轼读书能“过目成诵”的故事,也是和他勤学苦练,坚持“温故而知新”分不开的。
学习贵在坚持。我以后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一直学习新的知识,但是仍旧要温习之前学过的内容,不断地积累知识,这样才能把知识掌握的更扎实。
论语读后感范文10
听了刘定一老师的报告,让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几年以前,我曾经开设过一门自主选修课《lt;论语gt;导读》,以夏传才的《论语讲座》为经,以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为纬,参考杨树达的《论语疏证》和司马迁的《孔子世家》,分专题讲解《论语》。今年上半年,我还做了一个尝试,让高三学生每个星期读一章《论语》,写读书札记,然后利用答疑的时间讲解学生在阅读《论语》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两次讲解《论语》下来,让我益发觉得给中学生讲解《论语》之必要。起初,我只是觉得,现在的高中生,至少应该完整地读完一部文言文的著作。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打破中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才能树立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信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良好语感。而《论语》作为比较浅易的文言文读本,堪称绝佳的文言文入门读物。
刘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让中学生阅读《论语》的育人价值,更加坚定了我让学生阅读《论语》的信心。我打算在下个学期的高三教学过程中,用十周左右的时间,带学生读完《论语》。大体做法如下:以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为学生用书的底本,人手一册横着读《论语》,每周读两章,摘抄5—10则,并撰写读书札记。以钱宁的《新论语》为教师用书的底本,每周固定一课时,分专题开设《论语讲座》,深入阐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论语读后感范文11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中来认识他。
这学期读了《论语》,我发现,孔子给弟子教学时,常常会在很自然的气氛下,诱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孔子从不以圣人、仁者自居,却能好学不厌,诲人不倦,安贫乐道,尽量做好自己本分内的事情,并且能随时勉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修养境界。
眼看时局纷乱,孔子有心出仕济助世人,但他却绝不肯违背道义和原则,绝不委屈求官。虽然屡屡受到只求洁身自好的隐者嘲讽,他毅然不消极,仍抱持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努力推行正道。
在日常生活中,孔子态度谦恭而温和,言行平实而得宜,待人亲切而有情,对物也取之有节。也正是孔子的这些优秀品质,使他深得弟子们的推崇和敬仰。从中让我看出来孔子的梗概,让我获得很大启示,也丰富修养了我的身心。
孔子让我懂得,在日常做学问的时候,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要有踏实的求学精神,要有善于向一切人学习的谦虚品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让我懂得要有勤奋学习的精神,学习上要经常温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思考和学习同样重要,让我懂得做学问要有求实的品格,要善于反思和总结,更应该有谦虚的态度,并且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这对我的高中学习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读了《论语》这本经典著作,让我对孔子有了更多的崇敬,我深深地感到,孔子和《论语》,不仅对封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们中学生,乃至对我们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和指导力。
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搜索更多关于孔子的知识,我会努力学习孔子的优秀品质,我会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学识。
论语读后感范文12
读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在通读的基础上再加以精读,并学会结合实际进行研读,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一部《论语》,清晰地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应当成为君子。“君子”,作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为“内圣外王”,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强调了作为君子既要有学问学识,还要有气魄修养,学问加修养——所谓“内圣”才是君子。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我把它理解为德才兼备。
又如:“天行渐,君子当自强不息”,“禹,吾无间然矣!……”这里可以看到孔子极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点,禹把黄河长江水利治好,把土地开发出来。中华民族奠定了农业社会的基础,发展成就了后来几千年农业国的民族精神,是从禹开始的。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于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断努力开拓,去建功立业,个人的存在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思,然后明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今天我们重温《论语》,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论语读后感范文13
我想,像佛教一样,每一部经典,每一种思想,它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深,一定是它抓住了人性的某种弱点,从长远来看,人是很没有记性的一种动物。论语讲的主要是两部分,做人和治学,但是做人和治学不同于科学知识的积累,知识可以通过媒介传承积淀,但是对于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即使是有关于做人的知识,他也要自己亲身的实践与体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与进步。而从另外一个方面,人对于自己的认识与控制往往并不像科学知识那么客观和理性,或者说,要想干点实事儿并能有所成就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什么是自己的性子,就是人性的一些弱点,自私,贪婪,欲望,懒惰。孔子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克服弱点,终有所成。因为人性的弱点是永恒的,所以论语二十篇,虽经千年岁月,却仍历久弥新。要克服这些本性,走向克己复礼,走向仁义礼智则必须要付出一些努力,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无论现今的人如何推崇或批评孔子,或是他的思想被政客们如何的百般蹂躏,不可否认的是,以《论语》为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经作为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心灵中,体现在人们的举止行为中。但在现实社会中,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思维的改变,在数千年不断拉大的历史差距下,孔子的思想被淡化似乎是必然趋势。
论语给我的启示太多太多,关于交友,关于养身…… 论语中的人文精神,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希望大家多关注国学。对一些着作多一些见解,让我们共同提高自身的修养。
论语读后感范文1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开创人。《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言论,论述了做人、治学、为政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经典。宋朝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今天我们学习《论语》这部著作,对我们成人、成才有着很好的教益和帮助。
在做人方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是说,我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出门在外要言行谨慎、诚实可信,对人要有爱心,要亲近有道德的人,向有道德的人学习,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爱心、守信用的人。
在治学方面,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说,我们的学习态度要端正,要谦虚谨慎、勤学好问。“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我们在学习上要讲究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温习、思考,这样,我们的学习效果就会不断提高。
《论语》这部著作内容丰富,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我们经常阅读,受圣贤智慧的启迪,将会终身受益。大家都来读一读《论语》吧!
论语读后感范文15
在读书月期间我仔细阅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然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了心思,受益匪浅。《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论语》一书中主要讲述了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道理。
读人生之道之后所知,“孔子所说的知天命,是指的什么呢?是人们常说的: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吗?是一个人到了五十岁,就应该听天由命?非也。尤其是当我们老师这一项,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挑战更不能听天由命,而是要把握好时间,真正做到,做到老学到老,特别是对于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对老一辈的人来讲是一种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所以形势要求不允许听天由命,而更应争分夺秒,抓住机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提高自己适应现代工作的能力,跟上时代要求,把工作做好。
通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使我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的如此辉煌。往往比较都是自己缺失和他人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如果真正这样去思考,去看,这样内心就平坦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就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正所谓知足者常乐,你看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