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读后感
推荐度:
经典小说堂吉诃德读后感1000字
推荐度:
《背影》读后感
推荐度:
《边城》读后感
推荐度:
《匆匆》读后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堂吉诃德读后感范文2000字(通用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堂吉诃德读后感范文20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堂吉诃德读后感2000字 篇1
今天终于把《堂吉诃德》看完,这是一本外国的长篇古典小说,也是我第一次把整本的古典小说读完。以前看此类小说,总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半途放弃了。《红楼梦》就是一例。以后,想找机会拿起来再重新看一看。或许,会得到一些不同的感受和想法。这个现在暂且不提。其实,虽说是把整本《堂吉诃德》看完了。然而,看书的过程是断断续续的,不是一以贯之。这里面的原因总概起来有两个。其一,如前所述,我不是一个十分持之以恒的人。其二,这本书,也是足够长的。分为上下两部,我看的这个版本总的页数有816页。在看完第一部之后,便放了一段时间。转而去看鲁迅先生的杂文了。之后,再重新拿起来续读。这样,看完整本书。大抵花去我三个多月时间。以致,许多书里的细节我大约忘却了。但是,故事的大概我还是记得的。所以,便想写一篇读书笔记。一则,这是个新养成的习惯。二则,可以把看书时的思路和思考整理一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时间永是流逝,世事永是螺旋的变化。世界上没有多少新鲜事。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大部分,历史上早已发生过了。
写作是对生活的反抗,这不仅仅对一个职业作家来说是这样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同样也是如此。以上算是我这个读书笔记的第一部分。
《堂吉诃德》的故事大体如下:16世纪的西班牙有一位乡绅名叫堂吉诃德,他酷爱骑士小说,不分昼夜的看。以致中毒太深信以为真,着火入魔。有一天, 他突发奇想要模仿小说里面的骑士,信奉骑士道,当一个游侠骑士,闯荡世界,锄强扶弱,济世为民。他一共出行过三次,还招了一位朴实忠诚。的农民做侍从。但是,在游历的过程中,堂吉诃德时不时处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他把客栈看做城堡,风车当成巨人,羊群看做军队,并常常与想象中的敌人作战。因此,经常弄得狼狈不堪,遍体鳞伤。大部分的看客也把他看做是滑稽可笑的疯子,贵族的夫妇更是喜欢暗地里设局捉弄他们主仆二人,为自己平淡无聊的生活增加一点欢乐的气氛。然而,面对嘲笑,困难,挫折。堂吉诃德总是百折不饶,越挫越勇。他认为自己遇到的一切的磨难都是有一个魔法师捣的鬼。直到有一次在比武中他被另一外邻居假扮的骑士打败,遵守诺言回乡在家呆一年。自此信心受到打击,渐渐变得失魂落魄,一蹶不振,最后,郁郁而终。他在临死之前幡然醒悟,认清了骑士小说对人的毒害思想,痛恨自己以前的荒唐行为。
堂吉诃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他信奉古时骑士道,对爱情忠贞,希望能自己主持正义,救助弱寡。他憎恨现在这个时代,认为这是一个“黑铁时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他要用骑士道恢复古时的“黄金时代”而且,当堂吉诃德处于理智时。他看某些问题往往一针见血,见识高明。又深谙人情世故,懂得法律行政。综上所述,如是观,堂吉诃德是一个有崇高理想,有才华,并亲身付诸于实践的“英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他又是一个患有极度幻想症的“疯子”相信骑士小说里面的种种内容。并把它嫁接到现实生活中,他时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冲锋拼杀。当幻想与现实发生冲突之时,他又有点盲目的乐观和自大,在这里似乎有些阿q精神胜利法的味道了。堂吉诃德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看上去如此可不理解。最浅的一层解读是这主要原因是他痴迷骑士小说,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所以,疯疯癫癫,行为古怪。这也是塞万提斯创作的主要目的——————反当时流行的骑士小说。然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有多层的阐释空间。很多时候,作者未必有此意,但是读者可以做此想。那就是在整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问题———理想与现实。主人公的理想很高大上。但是他实现理想的方式方法与现实世界的行为规则相冲突。以致屡战屡败。言而总之就是旧思想难行于新世界。堂吉诃德最后是郁郁而终的。我们可以善意的理解这何尝不是一种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悲哀呢。理想与信仰的毁灭有时候对一个人的打击是致命的。
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古今中外大抵都会有像堂吉诃德似的人物,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代表了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有时候看上去有些迂阔或者不可理喻。他们的有些思想或者超前于这个时代或者滞后这个时代。就因为这样,他们在现实世界面前极有可能碰到头破血流,从而注定失败。即使是这样,我觉得我们广大的看客如果碰到此类人,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因为善良和勇敢是一份可贵的品格。
堂吉诃德读后感2000字 篇2
《堂吉诃德》问世三百多年以来,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堂吉诃德的名字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在不同的国家都流传着。堂吉诃德的名字已经变成了脱离实际、醉于幻想、主观主义的同义语。
读过《堂吉诃德》我首先感慨是它的作者,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年—1616年)。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马德里逝世。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而且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说实话,桑丘,”堂吉诃德说,“看起来,你并不比我清醒。”世界是不确定的,人类不可能完全地把握住真实。但人类往往以为抓住了真实,他们没有发现上帝笑了。在其他人眼中,世界就是世界,你知道的就是你看到的。堂吉诃德却对世界进行再创造,将世界变形,说,世界不是这样的。
和他人相比,堂吉诃德算不上疯癫。历史学家哈梅特认为:“被人捉弄的人和作弄人的人都是疯子,公爵夫妇那么使劲儿地去捉弄两个傻瓜,他们自己跟傻瓜也差不多。”同样的,佩德罗在表演木偶剧的时候说:“成千出荒诞不经的喜剧天天上演,但他们还不是照演不误,到处受到掌声欢迎和种种赞扬吗?”他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本身就具有荒诞色彩:桑丘欺骗堂吉诃德,最后弄不清自己到底是自己欺骗了堂吉诃德,还是自己上当受骗,公爵夫人说:“忠实的桑丘啊,你以为自己在骗人,实际上是自己受了骗。”;穿插的故事中的男男女女,几乎没有不疯不傻的,马尔塞拉痛苦的追求者争着泪眼、痴痴傻傻,不停地长吁短叹,好奇的`冒失鬼因自己过度的冒失遭殃。
不过,他们的疯和堂吉诃德的疯不是同一种疯。堂吉诃德的疯是“无缘无故地发疯”,他的疯是无功利的、无缘无故的,疯是堂吉诃德的天性。堂吉诃德是一个站在世界的另一端看着世界发疯的不安分的观众,偶尔冲上舞台打断演出。
整个世界就是一场假面舞会,充满了带着面具的人:公爵夫妇、佩德罗(内吉斯·德·帕撒蒙特)、参孙(白月骑士、镜子骑士),甚至杜尔西内娅也被堂吉诃德戴上了面具。这样,堂吉诃德只有投向虚构。他在想象世界之中。
虚构的田园生活是堂吉诃德向往的,在商业化的村庄城市之中没有田园,堂吉诃德需要出走。“所以堂吉诃德离开村子,在流亡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因为他只有在流浪中才是自由的。”
堂吉诃德在旅途中感到愉悦,遇到巨人、军队、洞穴,那些他希望看到的。这些是对现实的消解。在文本中穿插的田园牧歌式的故事是荒诞主线的相对的另一面,故事只是很短的片段,扩展不了很长的距离就被荒诞主线截断,堂吉诃德只能站在边缘观望田园。即便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也是虚假的,看似和蔼的牧人把堂吉诃德和桑丘打得个半死。堂吉诃德打算做牧人在野外度过承诺的一年之期,可是他已经没有时间了。
也可以说,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游戏精神的流浪者。他看到曼波里诺头盔、城堡、公主;其他人却只看到理发师的盆、旅店、村妇。他们不是堂吉诃德,他们没有那种精神。他以游戏的眼光观察世界,世界应该是有趣的,看到的不应该只是农业社会,而应该是骑士社会。
对于堂吉诃德,疯就是生活,因此他要无缘无故地发疯。“他仅有的疯狂举动就是对死亡的圣战:‘堂吉诃德的疯癫真伟大,原因在于产生疯癫的根源也伟大,即永远不熄灭的生存渴望,这是最张狂的傻事和最英勇的源头。’”神父和剃头师傅把堂吉诃德带回家,以为待上几个月他就不会再犯疯病,可是堂吉诃德只有发疯才能活下去,所以他开始了第三次出行。堂吉诃德只不过是镜子里面的奥德修斯,在旅途中寻找故乡,即便那是一种无节制的生活。他只是在过自然的生活,顺应身体的召唤、情绪的宣泄,而不是节制。堂吉诃德只有在旅途中才是堂吉诃德,在村庄里,他只是吉哈诺或科萨达。他总是在和由于为人正派而博得“好人”名声的阿隆索的身份对抗,堂吉诃德可以离开阿隆索,但是阿隆索却不能够离开堂吉诃德,如果堂吉诃德意味疯的话。
最后,堂吉诃德说:“我终于明白了,那些书籍均为荒诞无稽之谈。”后来,他死了。他不疯癫了,意味着向死亡妥协。桑丘说:“一个人生活中能犯的最严重的疯是无缘无故地死去。”堂吉诃德离开阿隆索,阿隆索也就死了。他自己不愿意发疯了,可是他还是以疯告终。
堂吉诃德读后感2000字 篇3
最近两天翻阅了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塞万提斯写的代表作《堂吉诃德》,感受深刻。
唐吉诃德,一个沉迷于其实小说的穷乡绅,他有一个自认为伟大的梦想:成为一位勇敢的游侠骑士,披着盔甲,骑着战马走遍世界,行侠仗义、铲奸除恶、劫富济贫,救助所有深陷不幸境地的人,以骑士精神作为他最高的信仰。为了将自己的梦想付诸行动,他以利相诱,居然说动了邻居桑丘作他的奴仆。就这样,一个疯子和一个傻瓜开始了他们的骑士冒险旅程。唐吉诃德也许是对骑士传奇的极度狂热,以致走火入魔,一直处在疯狂的梦幻之中。站在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他就是个典型的重度的狂想症患者,以致可以把一群羊想象成一支军队,把一架架风车当成可以助他建功立业的巨人。也许唐吉诃德的行为在我们读者的眼中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可笑。然而我以为我们并不能因此去嘲讽他。我们可以说他无知,但不可以说他无聊,至少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自己内心的冲动和对梦想的实践。我想一个拥有梦想并沉溺于其中的人是幸福的。梦想可以让自己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唐吉诃德的这个骑士梦,让他每一天都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希望,尽管他已经是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头了。当然我们可以说,他——唐吉诃德的梦想是荒谬的,他的实践是盲目的。但我们面对自己真实的梦想时,却又能否下决心去实践呢。当唐吉诃德把羊群当成军队,把贵妇的车队当做被强盗劫持时,他面对自己的敌人(事实上他很认真的把羊群当成了军队,把车队当成了强盗,而非我们眼中的羊群和军队)丝毫没有一丝惧色,仍然义无反顾,拔刀相助。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我们自己也许并没有唐吉诃德的天真和勇气。当我们现代人不再需要唐吉诃德那样英雄式的任务是,他就被我们抛弃在书堆与网络的深处,翻阅也是偶尔一刻。然而,当唐吉诃德手持着长矛冲向他心中的魔鬼——风车时,我们是否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缺失呢?或许是梦想,或许是正义,或许是勇气。亦或仅仅是一点点的天真而已。
作者以犀利的讽刺笔锋对西班牙的上层统治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嘲讽,对人民的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说揭露了西班牙统治阶级外强中干的本质和彬彬有礼的外表下掩盖着的阴险、凶残的本性。小说中写到官僚们贪X污纳贿,买卖黑权,卖官鬻爵的社会现象,好大喜功的国王疯狂的军事侵略,几千名无辜士兵,尽成炮灰。在面临重重危机的情况下,统治阶级以挑起宗教冲突或民—族—矛—盾来摆脱困境,劳动人民被—逼迫生活不下去了,只好铤而走险起来反抗。作者真实的反映了官逼X民反的真情。
在当时黑暗腐朽、贫富悬殊的社会里,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畏强X暴,不恤丧身”、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的堂吉诃德。小说中的主人翁生活在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充满着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总幻想扫除一切社会不平,这就与客观现实造成了冲突,这一冲突既具有喜剧性又具有悲剧性。这个犯了时代错误的堂吉诃德却要在现实生活中恢复过了时的骑士精神,因而使得他成了一个夸张的、滑稽的、喜剧性的角色。但是作者在种种场合中,反复突出他醉心铲除人间罪恶的这一特点,从而展示出他性格中的高贵品质,即为了追求正义、理想而置身危险于不顾,愿为社会而不惜牺牲自已的生命。
只要不提骑士道,堂吉诃德的谈吐应答都十分高明,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见解高于周围的人,他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具有远见卓识,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他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不懂得什么叫做‘我的’、‘你的’”的“黄金国士”。他心目中的游侠骑士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还要具有勇敢、胆大等各种美德。这样的人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堂吉诃德同情受侮辱受压迫的妇女,热情地支持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男女。
堂吉诃德清醒时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智者,糊涂时又是一个乱冲乱杀的疯子。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这些极端矛盾的现象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他的复杂、丰富、多方面的性格。作者虽然嘲笑骑士制度,却又赞美理想化的骑士精神;痛斥种种罪恶现象,但又把许多社会问题归结到抽象的道德上去。这正是作者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的矛盾的反映,也是人文主义弱点的反映。
《堂吉诃德》问世三百多年以来,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堂吉诃德的名字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在不同的国家都流传着。堂吉诃德的名字已经变成了脱离实际、醉于幻想、主观主义的同义语。
堂吉诃德读后感2000字 篇4
作为西方第一部现代小说,《堂吉诃德》以反骑士主义为主,腥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迂腐。一个已经绝迹的中世纪骑士,在堂吉诃德看来,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时候出征了。
让他有这种幻想的便是骑士小说,朝朝暮暮地读,品味,陶醉,深深地陷进去,直到失去理性——满脑子的建功立业,英雄救美,讨教恶势力,成为一个合格的骑士;把风车当做巨人,将旅店当做城堡,一位乡间的女子成了他臆想为自己作为骑士的夫人,可想而知,他的荒唐行为不止这些。
当然“死人奔坟墓,活人找面包”的时代背景倒也给他的历险多了点逼真的感觉。还记得在途中遇见的小牧童遭受财主的拷打时,义愤填膺的骑士堂吉诃德便仗义起来姑且让牧童免遭伤害,还叫富农把欠下小牧童的九个月工钱还回。富农是答应了,可这走后便是又一顿揍,谁让这小牧童丢了羊呢?还跑来一个救星?工钱?没打死算是赚了。堂吉诃德的仗义毫无结果,回家后,梦想着成为海岛总督的老实邻居桑丘成了堂吉诃德的随处,彼此成为了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他还曾把罪犯当成是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并要他们去村里找女恩主道谢,结果反被这些罪犯打了个重伤。虽然这一路上,桑丘不断地纠正他,但是堂吉诃德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作为随处的桑丘不能有违主人的意思,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他,甚至还期待着主人应允的一座岛屿。就这样,堂吉诃德完全迷失了对现实的感觉,沉浸在自己无边的幻想中。
第二次的冒险和之前一样,总会闹出很多笑话,吃了很多苦头还带来了一身的病痛。他的朋友参孙实在看不下去了,假装成为一名骑士与他搏斗,而输的代价就是停止游侠一年。当然,堂吉诃德输了,可这也完全阻挡不了堂吉诃德追求骑士精神的决心。最后,堂吉诃德一病不起,桑丘和他辗转回到了家。
“一生惑幻,临殁见真。”晚年的堂吉诃德意识到自己从前简直是个疯子,而那些骑士小说都是胡说八道,他恨自己清醒得太晚。到了故事的尾声,他立下了三条遗言——1、将花剩下的钱全给桑丘,因为这个人忠实、善良;2、将遗产全部留给甥女,但如果她嫁了一个读过骑士文学的人,就没收回来拨给宗教做宣传费用;3、向以他为题材的作家致歉。这位骑士便安心地死去了。
“命运像水车的轮子一样旋转着,昨天还高高在上的人,今天却屈居人下。”对于这么一个命运多舛的堂吉诃德而言无疑是当时人们对于骑士的盲目敬仰的一个缩影。
越是到故事的尾声,就愈是让我想起一个人来,那便是孔乙己。一个夹杂在上流社会和底层社会之间的人物,这一点和堂吉诃德很像,因为堂吉诃德就是这样夹杂在现实与幻想中的人,在矛盾中生存的两个人终究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只是死的原因不同罢了。塞万提斯所批判的是已经发展到畸形的骑士文学,而鲁迅所批判的可能就是科举制度下造就的两种人吧。可从两者身上所体现的不一定都是悲剧色彩、愚昧。孔乙己面对他的小听众时,那几颗豆子体现出他人性的善良;堂吉诃德这位骑士一生中虽未曾有什么大业绩,但随着“行侠仗义”接近尾声时,读者也变得肃然起敬,因为他具有一种伟大的精神,使得他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经典人物。
联系一下自己,有点感慨,感觉自己可能就是这么一类人,夹杂在文理之间,没有什么专长。“人生的快乐像象梦幻泡影,一眨眼就过去,或者像田野里的花朵儿,开过就萎了。”赛万提斯的哲学理念也就在这之后烙印在胸口。
关于这部名著我还特意去看了一下堂吉诃德的动画,但那是外传,和真实的《堂吉诃德》内容不同,却让我产生了另一种对文学的看法。影片中的堂吉诃德沉溺在对于达辛妮亚容貌的幻想中,桑丘欺骗了堂吉诃德——他没见过达辛妮亚。一路走来最让我难印象深刻的便是一堆的“堂吉诃德”排队付钱见自己的“达辛妮亚”,真正的堂吉诃德发自肺腑地告诉他们,为什么一定要作为“堂吉诃德”呢?“这位兄弟,你是哪种骑士?”堂吉诃德问,“在冒充堂吉诃德前你是做什么的?”“我叫彼得,做锅的彼得。”“为什么不为自己改个名字?不久便会成为和堂吉诃德一样大红大紫的名字!”说罢,彼得的眸子变得雪亮。“那么还有谁叫堂吉诃德?”大家异口同声“我不是,我不是。”可到了堂吉诃德争霸赛上,彼得说:“我还是做回堂吉诃德,彼得潘一点都不时髦。”从这一处的变化看,当时对于骑士精神的敬仰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新月骑士伪装下的女人便是达辛妮亚,一切都以美好的结尾告终。
我开始想,什么是文学?我的启蒙老师告诉我爱是不变的主题,把爱传出去就已经完成了作文的一半。起初的我认为爱就是文学,可阅读《堂吉诃德》之后使我更清晰了对文学的认识。爱只是文学的冰山一角,过于狭义。我们所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作用体现在于揭露当时的社会背景,而文学的主题是不拘一格的。
“幸运往往在不幸中网开一面。”我不在迷失自己,因为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有价值。
堂吉诃德读后感2000字 篇5
在堂吉诃德消瘦的容颜下,有着理性的思维,丰富的想象,率真的空幻,只是,他沉浸、迷恋、崇拜上中世界骑士生活,使他逾越进一场深入谷底的红岩竹花。疯狂的想象力,使他分不清哪些是想象,哪些是现实。疯狂的激情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认定人活在这世界上,只有去做一个游侠骑士才有意义,至于其他的活法,简直不值一提,堂吉诃德想到了就这么做了。他的想入非非,只是,是晚上的日头——这是我初次读《堂吉诃德》的肤浅感觉。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日志,日志的意思就是表达:我好像迷恋上了堂吉诃德疯狂的想象力,羡慕他可以再造一个前世的世界,只是,我得不到他的真传。很多时候,大概就是觉得自己,一天到晚昏昏沉沉,乱乱沌沌的,想疯,怕疯,其实很正常的生活状态。或许大学的每一天,总有那么多的无名游离,找不到感觉,找不到方向。但是我们的生活不悲哀,充满自娱自乐。或许就是在回首过去,或许是在面对未来时,心慌了。
郧阳师专图书馆的藏书非常多,只要你愿意读,这里的浩瀚书海完全可以满足丰富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的视野。对于书,我是一个比较喜欢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古代文学史的人,对于外国文学作品,在读书馆仅仅借之读了两本,一本是上学期小组讨论选的夏洛蒂的《简爱》;另一本是自己在迷茫,羡慕上堂吉诃德可以的沉浸在幻想中才读的。如此说来,对于外国文学,作为学生的我很汗颜。对于外国文学,并不是杨老师讲得不好,而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读外国作品,特别是外国人名字时特费劲。在此想说呢,一部作品,只要你静下心来读,收获还是不小的,不说让你一下子了解整个中世纪的欧洲,至少可以让你静心……
我还是继续谈谈这部让我读了很久的作品的一些感想吧,我看的《堂吉诃德》是插图版的,人物刻画很传神,这也就是我第一段初读感受的由来。《堂吉诃德》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经典之作。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坤,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而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动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他立下遗嘱,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当初刚看到这部作品的时候,只是不觉得让人发笑,那马咋看上去,瘦骨伶仃,而也是消瘦的堂吉诃德,身穿盔甲,手拿盾牌,完全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他走到那,都疯疯颠颠,举止之怪异让人更是让人啼笑皆非,但细细品味,文章中却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即使已经病入膏肓,但是堂吉诃德并没有放弃自己对自由和理想的执著追求,他勇斗风车,除暴安良,怒杀羊群。干出很多不可思议的荒唐事,面对人们的嘲弄,他依然抬起高昂的头颅。而不曾觉得自己如此这般有任何不妥。尤其是这一段,当堂吉诃德在见到上古骑士的圣像后曾说过这一番话:“这些圣人和骑士在世的时候跟我是同行,也就是行侠仗义。我同他们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圣人,为神道而战;我是凡人,为人道而战。他们凭借自己的骁勇赢得了天国,因为天国是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进入的;而我,直至今日,我还不知道自己付出的辛劳换回了什么……。”是的,凭这样的梦想是不会换回太多荣耀或幸福的,然而,有这样的梦想难道就是一种罪过吗?试问一句,作为人难道就不应该有这样的理想吗?然而现实却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它说,“不”。
从堂吉诃德身上还让我看到了人们最基本的本质,那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实现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坚韧不拔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话。要学习他坚持不懈精神。
也许每一个读过《堂吉诃德》的人都会对堂吉诃德骑士本人的主观臆想和不切实际而哈哈大笑,然而,堂吉诃德并不应该仅仅只是我们嘲弄的对象,他更让我们敬佩的地方就在于,每一个读过这部作品的人,都会在这位大名鼎鼎的骑士的荒唐行为里,看到他执着而公正的品质。他嫉恶如仇,总是正面向他的“敌人”发起不屈不挠的冲锋,他从不背后给人捅刀子,更不用说用下流的中伤和恶意的诋毁来进行决斗了。然而现在,令人惋惜的却是,堂吉诃德这种令人敬佩的品质,在如今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所剩无几了。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一样,不抛弃,不放弃,勇敢的去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梦想,而这又是我们对堂吉诃德以及塞万提斯本人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