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之《苏维埃运动》主要内容
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参与组织建立苏维埃政府的人生经历及苏维埃运动的成长过程。
a~~毛泽东总结1927年“共产党失败、武汉政府失败、南京独裁政权胜利”的原因是“罗易是个蠢货、鲍罗廷是个冒失鬼、陈独秀是个不自觉的叛徒”。
b~~总结1927年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红军前身的组织→组织湖南长沙“秋收起义”并总结五点→建立工农第一军第一师→被民团抓到后逃跑到农民赤卫队→任新师前敌委员会书记→上井冈山被批评免职→任师长。
c~~1927年11月在湖南茶陵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杜修经任主席)→1927年冬任军长(土匪王佐、远文才加入)。
d~~1928年5月,与朱德会师井冈山,与“冒险主义、退却主义”作斗争,28年秋天召开井冈山会议(苏维埃运动胜利决议案获党六大批准)。
e~~1928年冬,党的六大总结经验后红军在各地建立(湖北、江西、福建、海陆丰等)。
f~~井冈山会师后进行改编,成立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之后第五军成立,彭德怀任军长并驻守,朱德突破封锁,后相继在东固、永定、上杭、龙岩成立苏维埃。
g~~1929年12月红四军在古田召开第九次党代表会议,克服了之前许多不良倾向,到30年江西南部都收入红军之手,建立了中央苏区根据地。
h~~1930年2月7日,江西召开了党、政、军出席的会议,建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新的纲领政策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成语积累】
大难临头 不知不觉 一心一意 声势浩大
纪律松散 摇摆不定 胆战心惊 浑然天成
成千上万 四面围困 忠贞不二 组织涣散
【精彩赏析】
我跑到一座高地。高地在一洼池塘上面,四周都是高高的草丛,我藏身在那里,一直等到太阳下山。士兵们追踪我,还逼着一些农民帮他们搜人。
(情景描写,“我”被民团追捕,趁机逃跑。)
有许多回,他们已经走得很近了,有一两回,他们差一点就能碰到我。好几回我都放弃了希望,觉得自己肯定会被他们再次抓住,但他们始终没有发现我。
(情景描写,冒着再次被抓的风险,躲进池塘上方的草丛,侥幸没被追兵发现。)
最后到了傍晚,他们总算放弃了搜索。我立刻翻过山头,整夜地跑着。我没有鞋,双脚擦伤得很严重。
(追兵放弃搜索,“我”赶快逃命,赤脚翻山越岭,双脚受伤也不顾。)
我在路上遇见一个农民,他待我很好,为我提供了住处,还将我带到下一个乡。我身上有7元钱,用来买了鞋、雨伞和食物。最后,当我平安无事地到达农民赤卫队那里时,兜里只有两个铜板了。
(“天无绝人之路”,“我”总是能于险境中遇到好人,伸手相救。)
这么多军队到来后,山上的条件变得非常恶劣。部队没有冬天的军装,粮食少得可怜。有几个月,我们几乎是靠吃南瓜活下去的。
(军队进山,但是条件更为艰苦,缺衣少食,士兵们靠着坚定的信念坚持下去。)
它有浑然天成的屏障,生长的庄稼足以供应一支小规模部队。它方圆500里,纵横约80里。
(井冈山自然情况的情况简介,说明为什么选择这里做根据地。)
在当地,它还另有名称——“大小五井”。真正的井冈山是附近一座废弃已久的荒山。五井得名于山麓的五口大井——大、小、上、下、中五井,山上的五座村庄就是根据这五口井命名的。
(井冈山的名称来历,大小五井,天然屏障。)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关注后,回复红星照耀中国1,获取红星照耀中国每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好词好句,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读后感等相关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整理
主要内容、创作背景、经典语录、主要人物分析、读后感、知识点
每章每小节内容概括:点击查看
第一章、(一、二、三、四)、第二章、(一、二、三、四)、第三章、(一、二、三、四、五)、第四章、(一、二、三、四、五、六)、第五章、(一、二、三、四)、第六章、(一、二、三、四、五)、第七章、(一、二、三)、第八章、(一、二、三、四、五、六)、第九章、(一、二、三、四)、第十章、(一、二、三、四)、第十一章、(一、二、三、四、五)、第十二章、(一、二、三、四、五、六)、
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又是白色世界、
读书笔记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读后感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每章每小节思维导图
第一章、(一、二、三、四)、第二章、(一、二、三、四)、第三章、(一、二、三、四、五)、第四章、(一、二、三、四、五、六)、第五章、(一、二、三、四)、第六章、(一、二、三、四、五)、第七章、(一、二、三)、第八章、(一、二、三、四、五、六)、第九章、(一、二)、第十章、(一、二、三、四)、第十一章、(一、二、三、四、五)、第十二章、(一、二、三、四、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