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缓解学习中的疲惫感?

文 / 晶美同学

YouCore主策划

前言

学习时,你遇到过以下情况吗?

1、刚开始学习时,兴致勃勃;但学了没几天,就泄劲不想学了。

2、对某个技能很有学习兴趣,但一开始学就发现又难又枯燥,瞬间就丧失了兴趣。

3、心里很想学习,但一翻开书就觉得字在飘,看不下去,在欲望(想学习)和无能(学不下去)之间纠结、心累。

为什么学习时,总会有上面这些疲惫感如影随形呢?

如何才能缓解学习中的疲惫感,持久地坚持学习

我给你分享下我行之有效的三个方法。

01、为用而学

大多数人的学习可能都是下面这样的:

看到某某推荐一本书,感觉挺不错的,就买回家读一读,从头看到尾;或者对某个课程感兴趣,就报课上一上;

然后针对书籍内容划重点、做笔记,要是什么时候想起了,就翻开来回顾记忆一下;

最后,归纳整理成笔记或者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

这么三步下来,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已经属于少数中的少数了。

但尽管如此,真到要用时,这些少数中的少数,还是会面临想不起、记不住、用不上的问题。

辛苦学习了,但却什么都没用得起来,甚至连记都没记得住,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大打折扣,学习中的疲惫感也就如期而至了。

学习这么累,又用不上,有这时间去刷刷短视频、看电影、玩玩游戏,立刻就能获得大量的多巴胺分泌,感受到高强度的快乐,他不香吗?为什么要做学习这种投入大,还不一定有回报的赔本买卖?

因此,如果想保持长时间的学习积极性,一开始就要为用而学,学了后也要主动在实践中应用。

具体的做法是三步:

1)有需求了再学习

做销售的人都知道,要多揣摩和匹配客户的需求,客户才会付费购买产品。

学习也是如此,现实中遇到阻碍,有了学习需求的时候,再去学习

学习前,你就不会再为纠结是否该学习,以及学习值不值得学的问题而感到累,因为有工作需求要求你去学习

学习中,你才会学得进去,才不容易因为学起来困难,而感觉累了想放弃。

如果你想找工作、跳槽或者转行,那就学习如何面试求职、快速转入新职位的技巧;

如果你想晋升管理岗,那就学习管理岗所需的人才选择、配置、管理和培养能力;

如果你想深耕一个行业成为专家,那就学习该行业专家所需的素质、能力、技能和知识。

2)提出一个想解决的具体问题

有了需求,你还要进一步将这个需求细化,转为一个近期可落地解决的具体问题。

这样你才会更有持续学习的动力。

比如,你的需求是提升自控力。

如果这个需求不细化为某个具体问题,你很可能就是找好多讲自控力的书或课程,一圈看下来,时间可能花了好几周,但你发现自己的自控力依然没有变化。

这种时候,你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了。

但如果你换个做法,将提高自控力的需求,转为「一周内做到每天早上6:30起床」这个具体问题。

这时,你就不会漫无目的地去看很多自控力的书或课程了,而是会从这些书和课程里挑选对口的方法,不但学习时间更短,学习后提炼出来的方法还更具体、实用。

3)学了后立刻用起来

找到针对具体问题的方法后,就要立刻用起来。

这有两个价值:

◆ 学以致用后的效能感,让你更有坚持的动力。

◆ 应用后发现差距,产生继续学习的需求。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最初以背完一本英语词典出名。背一本词典,那该得多无聊哇,但俞敏洪就克服了学习中的倦怠感。

他是怎么做的呢?

俞敏洪自己分享的方法是,他会随便在北大的校园找个外国人来攀谈,让对方检查自己的单词。

他使用的方法,其实就是“学了后立刻用起来”的方法。

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用在所有的学习场景下。

比如,我们看完一本书之后,就可以找人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这本书的内容,或者输出一篇读后感。

再比如,你在练习表达能力,每隔两天就可以主动找不同的同事聊聊天,检验检验自己的练习成果。

有了学有所用的效能感,以及他人的反馈,我们自然就没那么容易感觉累了。

因此,为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减少学习中的疲惫感,我们可以从「为用而学」的角度,重新修正下自己的学习流程:

工作中遇到阻碍——提出具体的问题——已有知识无法解决——去阅读输入——加以理解和思考——沉淀知识——最后再立即输出去解决实际问题——若无法解决,则再次重复学习的流程。

02、降低学习难度

导致学习心累的另一大杀手是:难度太高。

我们每个人都有畏难情绪,一旦学习内容的难度远远超出了自己当前的水平,我们就会本能地选择退缩:

◆ 比如,阅读输入阶段,看的书籍、资料太难,你就会想放弃。

◆ 理解内化阶段,思考难度太高,你也会想放弃。

◆ 输出应用阶段,用起来有难度,你还会想放弃。

那如何降低学习难度呢?也是分三步:

1)输入阶段:将难度控制在15%

当你好不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却发现自己10分钟后就已经有跑神的趋势了。

是你真的不喜欢学习吗?其实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内容太难了。

那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控内容难度呢?

最新的研究表明,15%或许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

这个数据来源于2018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布朗大学的研究者发出的一份论文,叫《最优学习的85%规则》,研究表明:

学习内容中有15%的内容是有难度时,人们对学习的投入度是最高的。

论文中还提到,电子游戏的设计者也得用这个比率。

在游戏关卡中,如果玩家一点都不会犯错,轻松过关,那游戏就太简单了,玩家会感到无聊;如果让玩家频频犯错,那设置太难了,也玩不下去;15%左右的犯错率,是最好玩的游戏。

2)理解阶段:联系和迁移已有知识

大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是相通的。

这就意味着你在学习绝大部分所谓的“新知识”时都不应该是从零开始,而应该与你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前知识、先前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降低你学习的难度,又能加深你对新知识的理解。

举个例子,如果我跟你说,要对这些东西分类摆放,再把这个倒下去,不过要注意不能过量了。

这段话是不是很难理解?

但如果我事先告诉你这是在洗衣服,你是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我说的意思了。

因此,针对15%有难度的新知识,我们就可以多多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关联,自问下面这个问题:我能至少举出3个与该知识相关联的知识吗?

比起从零开始学习,有了先前积累下来的知识帮助,我们学起来自然就没那么累了。

3)沉淀阶段:构建岗位知识体系

若要在理解阶段更好地联系和迁移已有知识和经验,我们还需要有一个能系统梳理和沉淀知识的方法,方便每次学习新知识时调用已有知识。

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构建自己本岗位的知识体系,按素质(如习惯、性格等)、能力(如思维、表达、团队管理等)、技能(如Office、时间管理、销售等)、知识(如行业知识、业务知识、产品知识等)做好分门别类,将每一次的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有序地填充在这个知识体系里。

这样无论学习什么新知识,你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地复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

03、破解假性学习疲劳

除了学习没有用处、难度太高而导致的心累,另外一种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学习的累就是,身体上的假性学习疲劳。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会偷懒的家伙,当它遇到一点点不适应、不舒服的时候,它就会早早地发出了预警抗议,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真的疲倦了。

以下两种是非常常见的假性学习疲劳:

◆ 一是,血氧含量低导致的假性疲劳。

◆ 二是,大脑在疲劳状态下的学习产生抗拒,由此产生的假性学习疲劳。

1)血氧含量低导致的假性疲劳

研究表明,单纯的脑力劳动由于整体协调运动减少,会使人体血液含氧量降低,而细胞处于低氧环境下,会让人进入一种"假性疲劳"的状态。

不少同学在假性疲劳状态下的想法是,我已经学习一段时间了,现在有点小累,需要让自己休息一下,因此就默默转向了手机,给刷视频安上缓解疲劳的恰当理由。

长此以往,整体学习状态不佳,持续陷入这种假性疲劳中,对学习的疲倦感也就越来越强了。

这时候最好的缓解途径是增强细胞的供氧能力,适当地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骑单车,让身体亢奋起来,假性疲劳自然也就消失了。

更简单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让自己动一动,比如时不时去倒杯水,一个小时左右去趟洗手间,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2)大脑对疲劳状态下的学习产生抗拒,由此产生的假性学习疲劳

这种假性学习疲劳指的是身体单纯地疲倦了、没有精力了,但是因为恰好学习时正处于精力不佳的状态下,所以误以为是对学习疲倦了,最终因为精神内耗,对学习有点望而却步。

比如我有段时间把阅读学习的时间放到晚上,但那段时间恰好工作事情较多,整体状态特别不好。

执行了一段时间后,不仅学习效果差,而且因为精神内耗,反而对自己原先喜欢的阅读,都产生了厌恶感。

后来,我将阅读时间调整到精力状态更好的早上时,学习效果就回来了,我又爱上了阅读。

所以,如果你在当前安排的学习时段,经常觉得自己学习状态非常不好、提不起劲,不如尝试换个你精神更好的时间段,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04、小结

我们经常感觉学得很累,大多数来源于心累:1)因为学而无用的心累;2)因为学习太难的心累。

1、针对学而无用的累,我们要在学习开始阶段就立足于为用而学:

◆ 有了需求再学,没需求不随便学习

◆ 提出一个想解决的具体问题

◆ 学了后就立即去用

2、针对学习太难的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步降低学习难度:

◆ 输入阶段:将难度控制15%

◆ 理解阶段:联系和迁移已有知识

◆ 沉淀阶段:构建岗位知识体系

3、还有一种累,并不是因为学习,而是真的身体或者大脑累了,我们就可以通过多休息、运动,或者调整学习时间,来破解假性学习疲劳,找回学习动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缓解学习中的疲惫感?  疲惫感  疲惫感词条  缓解  缓解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学习  学习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