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
金粉轻粘蝶翅匀,丹砂浓抹鹤翎新。
尽饶姚魏知名早,未放徐黄下笔亲。
映日定应珠有泪,凌波长恐袜生尘。
如何借得司花手,偏与人间作好春。
这是元好问《紫牡丹三首》中的第一首。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盛誉。据说我国古时牡丹品种极多,多至三、四百种。有黄、紫、红、白、绿诸色。单是紫色的就有魏家紫、紫绢、墨葵等数十种。元好问所咏的紫牡丹很象是名种“紫绢”。“紫绢”瓣薄如绢,色作紫红。元诗首联“金粉轻粘蝶翅匀,丹砂浓抹鹤翎新”,极似“紫绢”秀色。“蝶翅”,形容紫牡丹的花瓣薄如蝶翅,金粉轻沾。花瓣的颜色,又象是浓抹了丹砂的鹤翎一样洁雅清新。如此俊物,如此佳色,引出一番比照,几度遐想,引出诗人心旷神怡之余的甜滋滋的迷惘。
“尽饶姚魏知名早,未放徐黄下笔亲。”颔联以牡丹花的两个最名贵的品种作比,又以花鸟画的两位最著名的画家相衬,把紫牡丹的审美价值推向了极处。“姚魏”即姚黄、魏紫,古有“姚黄为花王,魏紫为花后”之说。“徐黄”即徐熙、黄筌,古有“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之说。元好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尽管“姚黄”、“魏紫”知名很早,但它们比起这株紫牡丹来却还是稍逊一筹。纵使徐熙、黄筌再生,也很难描摹出这株紫牡丹的风韵、神采。
颈联依诗人主体意识的感悟,以“定应”、“长恐”二语将紫牡丹置于拟想的自然景观的运动变幻之中,既照应首联对审美客体的静态观照,又为尾联“天问”式的结语做了铺垫。“映日定应珠有泪”,隐现着“紫牡丹”花含晓露、映日生辉的动人风采; “凌波长恐袜生尘”,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句,勾勒了“紫牡丹”轻盈欲飘的娇美姿态。
“如何借得司花手,偏与人间做好春。”尾联两句看似“疑问”句式,暗含“感叹”语意。因为花儿太美了,由花而装点的春色太令人陶醉了,使人感觉似乎非人间事,于是这种超乎人们寻常意识之外的美便引发了顺乎人们惯常思维的疑问:神奇的造化是如何借了司花之手,出乎寻常地给人间送来这般美妙的春花,使得人间饱餐秀色而忘忧的呢?
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赞元好问诗“构思窅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隽,虽苏、陆亦不及也。”元好问的这首《紫牡丹》诗便体现了这种构思特点。首先是巧妙地转换审美观照角度,多层次地塑造审美客体形象。比如,首联做工笔式描摹,颔联转成比照式评价,颈联把动态勾勒寓于拟想之中,尾联又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深情的感叹,从而使紫牡丹形象忽而拉近,忽而推远,忽而清晰可见,忽而扑朔迷离,造成了极富魅力的美感效果。同时,在角度的变换中又通过“轻粘”、“浓抹”、“尽饶”、“未效”、“定应”、“长恐”、“如何”、“偏与”等词语起承转合,表现了诗人跌宕起伏、富于韵律感的内在情势,增加了诗人向读者传递美感信息的力度。
相关推荐
《姚云文·木兰花慢清明后赏牡丹》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原文及赏析
《王沂孙·水龙吟牡丹》原文及赏析
《刘壎·烛影摇红月下牡丹》原文及赏析
《陈允平·平韵满江红牡丹》原文及赏析
《袁枚·牡丹说》原文及翻译
《沈括·正午牡丹》原文及翻译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原文: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
民歌《牡丹红》原文及赏析
民歌《崖上的牡丹崖上红》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