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个人走向优秀的标志(深度)

文 / Chris long(龙秀文)

YouCore私教导师

某IT集团原广州分公司总经理

前言

我从小就爱想象,想象未来美好的愿景。

如果我爸妈有钱又有势,生活费随便花,毕业后就铺好路让我躺平多好。

如果我天赋超群,做什么都出类拔萃,那该多爽。

如果我的娃是文曲星下凡,生活能自理,学习不用管,那养娃该多省心。

可我的幻想,却总被现实一巴掌拍醒,原来是个白日梦。事实是:

我父母就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人,虽然没让我饿着、上不起学,但也给不了我什么特别的帮助。

我自己想要的每一次进步,都必须先经历改变的阵痛,下决心咬紧牙关跨过去,才能感受到收获。

养娃就更苦了,因为我努力说了不算,得娃说了算。熊孩子三天两头就捣乱,冲击我的心脏。

内耗难受无数次后,我终于顿悟:人生就如手中握的沙,如果你想留住,只能轻握;一旦抓紧,沙子瞬间就流没了。

优秀,并不是强求后的结果,而是在跌宕起伏的冲突中找到平衡后的结果。

一个人要迈向优秀,先要接受平庸的现实,学会接受“父母的平庸、自己的平庸、子女的平庸”。

01、接受父母平庸

我刚毕业那会,心理落差特别大,我拿1500工资时,好朋友要么因爸妈关系进了好单位拿高薪,要么爸妈赞助买了房和车。

看着这些上学时成绩不如我的同学,我忍不住自嘲:“原来我才是那个灰姑娘呀,想改变命运估计要找个王子嫁了”。

好在我没有沉浸在对原生家庭、对父母的埋怨中,而是将起步的落后转为了工作中的动力。

如今十多年过去,家境给我带来的影响几乎没有了,反而很多同学都羡慕我,十年如一日地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努力,还像上学时那样活力满满。

所以,如果出身一般,要想自己变得优秀,就要坦然接受父母的平庸,并将这个不可改变的平庸转为自己更加努力的动力。

而不是老做不可能的假设,幻想如果我父母如何如何,我现在就会怎么怎么样;或者当失败时又拿遗传、原生家庭作为借口,逃避努力

具体怎么做呢?

▼ 1、把自己视为第一责任人

如果注意力全放在“不可改变的外部限制”上,就容易一有问题就外部归因,将原因推给父母、不断抱怨,最终问题丝毫未得到解决。

其实,你才是你自己问题的第一责任人。

遇到问题,你不妨自问一下:

当愿望和现实不一致时,我是能扎根于现实并基于现实调整策略,还是停留在对外部限制因素的抱怨里(比如,我小时候父母咋不知道给我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呢)?

扎根于现实需要去欣赏全部的现实,包括残酷的现实。

其中,就要接受自己父母是平庸的这个残酷现实。

▼ 2、接受努力后的负面看法

因为父母平庸的限制,你只有更努力才有自己的机会。

但并不是每次努力都会有好的结果,恰恰相反,大多数时候努力后并不会有你期待的结果,甚至还会有负面的看法。

当遇到这些负面看法时,不要抗拒,更不要因为这些负面看法放弃努力

你可以提醒自己:负面看法是在给我的能力盲区提供反馈。

◆ 如果对我的目标有帮助,那么我改进后就进一步达到目标了;

◆ 如果对我的目标没有帮助,那我可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暂时不去改进它。

一旦你越来越开放地对待负面的看法,不仅你自己会提升更快,而且还会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回顾我自己工作中进步最快时,就是在我上一份工作接手广州分公司总经理。

外有重要客户出现合作危机,全是投诉质量问题;内有人员动荡,甚至对我接管的抵触声音。

如果只关注感受,我分分钟会觉得委屈到想撂挑子不干;好在当时一股劲全在要带着团队转变局面,反而锻炼出我果断决策的反应能力,经历3个月的努力,重新获得了客户的信任,团队士气也重新回来了。

而经历过这次接管团队和处理动荡的经历后,接下来再碰上管理问题,我都应对得更轻松了。

02、接受自己平庸

接受父母的平庸,是走向优秀的第一步。

接受自己的平庸,是走向优秀的第二步。

接受自己的平庸,不是指躺平不努力,而是指要扎根于现实,认清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既不让自己低于天赋该有的上限,也不做超出天赋上限的过度期待。

具体如何做呢?

▼ 1、放下“应该”

为了合群,我们经常会模仿外界标准(社会规则、他人的期待或文化习俗)来要求自己。

读书的时候,应该去更好的学校,有更好的成绩。

工作了,应该进更好的公司,赚更多的钱。

在“应该”的标准下,你觉得做到了是应该的,做不到就攻击自己“太差,不求上进,懒惰”。要么严苛地要求自己像个机器一样运转;要么就因为害怕自己达不到这个标准而选择不行动,这样就不用面对失败。

注意力全放在“应该”上,导致你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内心真正的目标。

就以努力为例

那些真正努力的人,他们心里有一个目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怎么把事做成,这时努力是一种自主自发的状态。

而只是跟风要努力的人,他心里并没有特别想做成的事,他只是希望通过摆出努力的方式,来满足他认为“努力总是对的”想法。

我30岁前从来不想为什么而活,只是随大流,比如:别人说年轻时努力是为了拼命赚钱财务自由,老了能退休躺平,我也天天做白日梦期待早日财务自由。

可观察十几年选工作的标准后,我发现自己优先关注的还是工作能带来成就感,其次才是收入。如果有一份钱多事少只躺平的工作,恐怕我也会焦虑于能力得不到发挥,没有安全感而放弃。

认清我的工作价值观后,我断掉了努力工作是为了退休躺平的念想,而是更关注健康和运动,因为终身工作不退休,需要好的体力支撑。这个工作不仅仅指去公司上班,而是为自己梦想而持续努力

愿意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后,最明显的就是我焦虑减少很多,因为能放下对结果的过高期待,更愿意沉下心在过程中去学习和突破,反而做什么事都更顺利了。

▼ 2、容忍“犯错”

放下“应该”的限制,自由做自己后,你还要容忍自己犯错。很多人害怕犯错,为了不犯错宁愿不行动。

请客吃饭,一本菜单从前翻到后、再从后翻到前,生怕点错菜其他人不喜欢,最后只能交给别人去点。

准备换工作,收到3个Offer,纠结了两个月拖到Offer都到期了,还在担心跳槽会跳坑。

不敢犯错只会让你止步不前,而能力的成长,就来自于不断地试错挑战。

1)告诉自己没有“唯一正确”的选择

除了考试有唯一正确答案,工作和生活的复杂系统里几乎没有事情会有“唯一正确”的选择。

拿选工作为例,选择哪一份工作都没有绝对的选择对错,关键的是,你是不是坚定地去执行你的选择了,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将工作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无论你是怎么选的,你的职业发展都不会太差。

2)告诉自己犯错是进步的必要推力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没有人能做到在实践中完全不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只要做到将犯错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及能从错误中学习即可。

比如,选择工作,只要能保证自己可以再找到下一份工作(犯错成本可控),那即使手头的这份工作选错又如何呢?

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工作,哪怕工作方向选错了,你也不会一无所获,至少工作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你更能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能从错误中学习)。

03、接受子女平庸

面对父母和自己平庸,经过现实教训我们早晚会接受。可怎么甘心承认我的孩子也是平庸的呢?

我小时候没有实现钢琴家的梦想,孩子2岁开始我就给他报了钢琴课;

我上学时没做学霸成了遗憾,所以孩子幼儿园开始就全心鸡娃,立志要助力孩子从小做学霸长大做精英;

我可以偶尔摆烂刷视频、熬夜睡懒觉,但孩子不可以,他必须早睡早起,专注听课写作业,积极上进从来不懈怠。

我做过的这些事,我相信有了孩子的你(或者将来要有孩子的你),很大可能也会做。

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无它,就是相信自己的孩子肯定不一般,至少会比自己优秀。

但其实,孩子是否优秀并不受你的控制,你自己的优秀才更具可控性,你优秀了,孩子才有更大概率优秀。

所以,接受子女可能是平庸的这个观点,对子女不做不切实际的期待,不执着于不可控因素的控制,对你、对孩子反而是更好的。

具体如何做呢?

你可以从“优先做好自己、给孩子提供拼搏的机会”做起。

▼ 第一步:优先做好自己

让自己有一个为之努力的事。

有了一个自己为之努力的事,你就能保持一个好的状态,持续突破自己,既能带来更有远见的思考格局,也能带来更可观的物质回报。

处在进步状态中的你,哪怕陪孩子的时间不如全职妈妈多,可如果规划好亲子时光,你可以借助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跟娃有更多层面的沟通,这样以身作则传递的努力态度,反而更有效。

提分辅导也许不是你的强项,可如果你足够优秀了,还可以通过选择学校、老师资源保障孩子成长环境的下限。

我在娃一岁多时特别想全职陪他,特别庆幸当时听了老板一句话:“如果你能全心全意做好管理,那么带孩子也会有进步。”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在兼顾带娃和工作的同时,我自己的进步是最明显的,反过来我的努力状态也能带动娃。

▼ 第二步:给孩子提供拼搏的机会

我很少吐槽娃,哪怕老师投诉让我焦虑万分,他懒洋洋不想学习时让我也会恨铁不成钢。

不是因为我想通透了,而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个重要规律:

每当我看娃不顺眼时想控制他时,他心里也很不爽我,哪怕短期屈服我的权威就范后,也会暗中较劲唱反调,比如做好了作业就偷偷玩游戏。

而当我在他碰到问题想摆烂或碰上情绪时,如果能够理解一下,尊重他的意愿留点空间,娃反而能悄悄地思考下自己该做的事情,聊天时也能听得进意见,不再硬杠了。

未来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与其把全部时间都放在天天鸡娃,让孩子走一条我们认为确定性的路,不如多培养他独立面对困难时的韧性,从小给他更多拼搏的机会。

比如:

1)当孩子有情绪时

当成一次“接纳情绪、了解自己需求”的演练机会,让孩子在每一次发脾气时,学会如何自我调整,更精准地表达出需求。

我们家小朋友6岁时情绪波动很大,每回生气总是狠狠地用拳头打自己头,边打边哭着说自己很差。

刚开始我特别担心他把头打坏了,急着去阻止,并试图安慰和解释,让他不要觉得自己差。

发现这个方法压根无效,下次再碰到他不开心的时候又这样,我虽然很心疼,也没有第一时间阻止他发泄,而是轻轻提醒:妈妈知道你现在肯定很难过,要不然也不会打自己的头了,对吧。

当他发脾气没有被我制止后,冷静下来后,我再接着问他:你觉得你自己真的有那么差吗?差到要打自己的头。

没想到就因为一句接纳他的情绪,加上一句引导他思考的话,6岁小朋友竟然听进去了,后来再也没见他打自己头,也不说自己差了。

2)当孩子碰到问题时

别急着去帮助他拿到好结果,而是当成“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练习场。

如果孩子陷入畏难而焦虑,可以用这两个问题把他的思维拉回到现在来:

你现在能做什么呢?

你愿意做吗?

如果孩子以前习惯了依赖大人给答案,刚开始可能会直接回答不知道,这时候一定要忍住不要直接给答案,而是多花3-5分钟的耐心,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思考,比如当他不知道时,我一般会继续这样问:

如果你不知道可以怎么做,那这时候你需要我给你什么协助呢?

通过习惯性的提问引导,既降低了孩子回答问题的难度,也让孩子意识到,任何问题都不是直接就能有答案,反而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3)当孩子没有动力时

不要马上定义孩子是上进心不足,而要去观察哪些事情可以激发出孩子的好奇心和挑战欲,这样孩子才会有动力投入到行动中,在行动中感受到自己的收获又会带来成功体验,孩子动力就会越来越足了。

我家娃现在挺爱运动,可他6岁以前并不爱动,而且特别胆小。

上幼儿园大班时,有一次他跟着小朋友去参加户外定向跑,我看他玩得很开心,马上趁他劲头足的时候约好小伙伴找教练报了周末兴趣班,连续3年寒暑假跟着教练到全国各地去比赛,他还拿过儿童组的全国冠军。

每当他聊起跑步时,两眼都会放光。从那以后,参加什么体育运动他都很有热情;而且这股韧劲还经常引导一下就可以迁移到攻克其它难题,当他失望沮丧时,让他回忆起定向时突破困难时的勇气,又有动力去面对难题了。

人的一生中,逆境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们能优先做好自己,给孩子提供资源助力他更好地起步,又能够在他成长过程中放手,创造更多让他可以拼搏的机会,那么即使他成年后遇到逆境,陷入痛苦中,他也具备适应和改变的能力了。

04、小结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必须成为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既对未来有憧憬,同时又能学会欣赏所有现实,包括残酷的现实。

主要是要接受下面三个现实:

1、接受父母平庸:接受不可改变的限制,在这个限制基础上,再做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老做不可能的假设,当失败时又拿遗传、原生家庭来逃避努力

2、接受自己平庸:扎根于现实,认清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既不让自己低于天赋该有的上限,也不做超出天赋上限的期待。

3、接受子女平庸:对子女不做不切实际的期待,不执着于对不可控因素的控制。优先做好自己,再给子女提供拼搏的机会即可,对于子女未来会发展如何,由他们自己去决定。

当你接受了现实的平庸,你才能更明智地选择自己的梦想和正确的实现途径,收获优秀人士的成功体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个人走向优秀的标志  深度  深度词条  标志  标志词条  走向  走向词条  优秀  优秀词条  个人  个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