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世民
深圳尔雅总裁 | YouCore创始人
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
前言
我2004年刚大学毕业时,只有几千元一个月的工资,但当时的幸福感很强。
现在的收入是当时的好几十倍了,但幸福感却比刚毕业时有了不小的降低。
为什么呢?
因为刚毕业时,我工作上很胜任,干的活远超这几千元的月薪;而且我还觉得只要再干1~2年,年薪超过10万绝对没有问题,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
但经历过近20年的职场与创业的起起伏伏后,我完全没有了当年的绝对掌控感;面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我甚至不敢打包票说,公司明年的营收一定就会高于今年。
通过我20年前后状态的比对,我发现幸福的感觉离不开两点:
1、对当下的掌控感
2、对未来的更好预期
只要符合了以上两点,无论你是追逐功成名就、子孙满堂也好,还是追求避世隐居、独善其身也罢,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那如何做到这两点呢?
一个人人都能做到的窍门就是:让你的能力大于欲望。
能力大于欲望,意味着你对当下的掌控感会很强,同时你又能创造比当下更好的未来。
01、为何能力不能小于欲望?
你可能会说:能力小于欲望,或欲望大于能力有什么问题呢?
这会导致两个问题:求而不得的摆烂、激发投机心理和行为。
▼ 1、求而不得的摆烂
实现欲望需要必要的能力和资源支撑。
例如,如果你渴望成为部门经理,至少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来合理安排部门人员,具备基本的沟通表达能力来进行有效的上下沟通,还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来理解和解决部门事务。
如果你的能力小于欲望,你就会陷入求而不得的焦虑之中,进而选择摆烂。
比如,假设你的沟通表达水平不行,一跟领导讲话就脸红、结结巴巴的;别说管理一个部门,就是管理两个人你都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安排与协调他们的工作。
这种情况下,你肯定无法被提拔为部门负责人。
然而,你却执念于这个职位,对执行类的工作不屑一顾,认为这些简单的任务对成为部门负责人没有帮助,因此不愿意全力以赴。
由于不愿意全力以赴,你在工作中既没有出色的表现,也无法提升能力,离晋升的机会更遥远了。
当与你同期入职公司的同事一个个变成自己的领导后,你就更愤懑,更不愿意好好工作了。
然后,你就陷入到了“不好好工作——没有晋升机会——更不愿意好好工作——更没机会”的恶性循环当中。
▼ 2、激发投机心理和行为
当欲望强烈而能力跟不上时,如果不选择摆烂,你很大可能会改成赌运气,做投机取巧的事。
比如,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要赚到1000亿美元的欲望。
有了这个欲望,你绝对不可能会安安心心地打工,因为哪怕你成为全球500强公司的CEO,年薪1亿美金,也无法在有生之年赚到1000亿美金。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你更有可能选择各种投机和冒险的方法,比如炒作比特币、投机价格严重偏离价值的股票等等。
虽然有些人通过投机暴富,但绝大多数投机者只是少数暴富者垫脚的分母,从概率来看,你成为分母的几率在99.9999%以上(低于百万分之一的投机成功概率)。
而且,当你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这些投机的事上时,本来你能做到的全球500强CEO也做不到了,反而离成功更远。
同样的道理,许多散户在股市中因缺乏足够的投资能力,却对赚钱有强烈的欲望,结果由于投机行为导致更大的亏损,甚至被一些骗子割了韭菜。
因此,一旦你的能力小于欲望或欲望远大于能力,你求而不得的不幸福感就会变强,甚至会因为投机引来各种原本不会发生在你身上的不幸事件。
02、为何不是让欲望小于能力?
也许你会想,既然要求能力大于欲望,那为什么不反过来,降低欲望,让欲望小于能力呢?这样做相比于提升能力要容易得多,只需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就能实现。
确实,让欲望小于能力完全可以提升幸福感。
佛教之所以能延续上千年还能保持这么强大的生命力,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就是通过引导人们降低欲望,从而减轻痛苦。
佛家讲因果通三世,简单来说就是:
今生你过得怎么样,是由你上辈子做了什么而决定的,而你的来生如何,又是由你今生的所作所为来决定。
这个佛理虽然很简单,但却有大作用。
例如,一个穷人每天辛勤劳作却食不果腹,而地主老财啥都不干却大鱼大肉,穷人对自己的贫穷以及跟地主老财之间的差距很不开心。
这种不满积累多了、积累时间长了,不仅穷人会不幸福,还会导致地主老财也不幸福——穷人会起来反抗闹事。
但通过佛家的这个因果通三世一开解,穷人和地主老财就都幸福了。
因果通三世的理论会告诉穷人:
“你这辈子之所以穷困潦倒,是因为上辈子作恶太多导致的,地主老财之所以这辈子能大鱼大肉,是因为他上辈子积善积德导致的。
如果你这辈子不反抗,每天辛劳赎罪的话,下辈子就能过上跟地主老财一样富足的生活。”
穷人一听,追求温饱的欲望就降低了,更愿意忍受现状,因为这既是对上辈子的还债,又是对下辈子富足生活的积德。
因此,让欲望小于能力肯定有助于提升幸福感,但带来的副作用是人会躺平。
日本陷入低欲望社会的原因之一,就是年轻人发现无法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现状后,选择了一种“不开车、不买名牌、不运动、不喝酒、不旅行,不恋爱、不结婚”的低欲望生活方式(引自《没有欲望的年轻人》一书)。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降低欲望。
欲望是人类的天性,也是驱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如果没有欲望,人类还会停留在原始社会,科技的各种进步也不会出现。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对欲望的渴望,而不是简单地将欲望降低到能力之下。
03、如何让自己的能力大于欲望?
保持能力大于欲望,你既能发挥出欲望的激励作用,又不会陷入求而不得的焦虑与投机之中。
那么,如何做到能力持续大于欲望呢?有两个核心方法。
▼ 1、动态调节欲望
假如你发现自己的欲望过高了,当前阶段怎么努力都难以达成,就会走向两个极端:摆烂啥都不干、铤而走险去投机。
这种时候,你就需要降低过高欲望,将欲望阶段性地降低到自己跳一跳可以够得到的程度。
我们继续以担任部门负责人的欲望为例。
假如,目前你只是一名一线小员工,距离部门负责人还隔着小组长、经理两个管理层级,你就可以先设定自己阶段性的目标为担任小组长。
如果你能进一步地细化目标,那效果会更好。
比如,小组长的晋升条件是连续两次半年度的绩效考评为A,那你就可以设定自己下半年的目标为“获得绩效评价A”。
与“担任部门负责人”相比,这样的目标更摸得着,能帮你聚焦并激发行动的动力。
追逐到第一个绩效A后,你就可以设定下一个阶段目标,在这个追逐过程中,你的能力自然会一步步成长,不知不觉也就能够匹配“担任部门负责人”的欲望。
随着你能力的不断增长,当你发现自己能力超出欲望比较多,觉得懈怠、没啥奋斗动力时,就可以再适当拔高欲望,驱动你能力的持续成长。
▼ 2、聚焦能力成长
假设你和一个朋友目前的年薪都是20万元,你们都有一个年入100万元的欲望。
年底时,你们都成功赚取了100万元。然而,你们赚到100万的方式却有所不同。
你的朋友非常认真地对待赚100万这个事,他意识到短期内工作收入难以增长80万元,于是选择在主业之外从事跨境电商副业。通过深入研究选品、推广和运营,他最终掌握了一套独特的方法,获得了80万元的利润。
而你则觉得赚100万压根不切实际,于是半开玩笑地购买了一张彩票,结果幸运地中了80万元。
请问,在同样实现了年入100万元的情况下,你们两人能力提升的幅度是否相同吗?
显然不同。
你的朋友在明年仍然具备赚100万元甚至1000万元的能力,而你在明年可能连5元的小奖都碰不到一个。
因此,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我们更值得追求的是我们的能力是否提升了,而不是关注欲望是否实现了。
欲望的积极价值在于,它给你提供了一个整合技能、知识和资源的“靶心”。
只要你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哪怕这次欲望没实现,也仍然具有价值。因为你的能力提升后,下次有更大的把握可以实现欲望。
既有了当下的掌控感,又有了未来美好的预期,你的幸福感自然会变得更强。
04、结语
明代朱载堉写过一首名为《十不足》的散曲。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这首散曲生动地展示了欲望的驱动力。满足温饱的生存欲,娇妻美妾的情欲,身居高位的权力欲,可以让一介寒士有足够的动力攀爬到阁老。
但这首散曲同时也揭示了欲壑难填的丑相。如果你任由欲望膨胀到大于你的能力,甚至变得毫无止境,那么欲望就不再是你的驱动力,反而成了你不幸福的根源。
如何能持续拥有幸福感呢?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让你的能力大于欲望。
能力大于欲望后,你既有稳稳的幸福感,又有源源不断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