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终其一生,你都成不了别人,只能成为你自己

01

戴尔·卡耐基曾在书里讲过他的真实故事:

当我最初从密苏里州的玉米地来到纽约时,上的是美国戏剧艺术学院。

我向往成为一位演员。

我当时有个自作聪明的想法,认为那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我觉得这个方法简单易行、绝对完美,真搞不懂那些成千上万野心勃勃的家伙怎么会想不到。

这个想法就是:

我要好好研究当时的著名演员,看看他们是怎么取得成功的,接着我会模仿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并把自己变成集各家优点于一身的闪亮之星。

多愚蠢啊!多荒谬啊!浪费了几年的生命去模仿别人之后,我这颗来自密苏里的榆木脑袋才终于明白,我只能做我自己,而不可能变成其他任何人。

那样一次惨痛的经验本应该让我吸取终生难忘的教训的,可是没有,我没做到。

我实在太愚蠢了,必须得再经历一次才行。

几年后,我着手写一本针对商务人士公众演说的书,希望它成为这方面最好的一本。

但我又有了和以前当演员一样的愚蠢想法。我准备把很多其他作者的观点都“借”过来,糅合到一本书里,使它无所不包。

于是,我找来了几十本有关公众演说的书籍,花了一年的时间把他们的思想融入我的书稿中。

可最后,我发现自己又做了一回傻瓜。

这本拼凑了他人观点的大杂烩牵强而乏味,没有哪个生意人愿意费劲去读完它。

所以,我把这一年的心血全部丢进废纸篓里,从头再来。

这一次,我对自己说:“你只有做回你自己,戴尔·卡耐基,不管你有多少缺点与不足。你不可能成为其他任何人。”

于是,我放弃综合别人观点的念头,卷起袖子,做了我最初就该做的那件事:

以自身的经验、观察和判断为基础,从一个演说者和演说教师的角度,写成了一本关于公众演说的教科书。

其实,像戴尔卡耐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卓别林,最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导演坚持要他模仿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德国戏剧明星,结果一无是处,直到他展现出自己的本色,才渐渐成名。

鲍伯·霍普,之前很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结果毫无建树;直到他进行插科打诨的本色表演之后,才逐渐走红。

威尔·罗杰斯,原本在一家杂技团表演转绳节目,很多年都没说过一句话,一直反应平平,后来他发现了自己的幽默特质,于是在转绳中插入连珠妙语,并因此成名。

爱默生在他的散文《论自助》中说道:

“每个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迟早会认识到,嫉妒就是无知,模仿无异于自杀。因为无论好坏,人都必须坚持做回自己。虽然广袤的宇宙充满美好的东西,但只有耕种自己的土地,才能收获自己的玉米。上天赋予人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自己尝试过,才知道这些能力到底能实现什么。”

是的,不论我们多么努力,都只能做自己,我们能做的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终其一生,我们都永远成不了他人。

02:

其实,不论是环顾左右,还是躬身自省,你会发现,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每天都在羡慕别人,拼了命的想要成为别人。

在这种认知下,所做出的行为就是:不断补短板,却对自己的特点与优势视而不见。

在乔布斯离世前,他任命蒂姆·库克做自己的接班人。

然而,公司内外很多人都觉得,库克缺乏创意,缺乏远见卓识,没有领袖气质。

而且,库克在苹果长期负责琐碎繁杂的供应链和运营管理,一直躲在幕后,从未出现在任何产品视频中,毫无公众知名度。

同时,他也缺乏那种雷厉风行杀伐决断的气场。

他和乔布斯的风格差别很大,怎么可能做好乔布斯的接班人呢?

果然,在乔布斯去世后的2012年3月,库克主持了iPad3的新品发布会,他的表现非常糟糕,非常不自然,眉头紧锁,毫无兴奋感。

如果把他的表现与富有人格魅力的乔布斯相比,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一次的失败进一步加重了大家对他的质疑。

那么最后,库克究竟是怎样转危为安的?

他的策略就是:扬长避短。

他没有乔布斯那样面对大众侃侃而谈、充满魅力的天赋,这点不但不是库克的天赋,反而是他的短板。

因此,即使为此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请世界知名的演说家做教练,他也绝无可能达到乔布斯那样轻松自在、魅力四射的境界。

所以,他没有把精力放在弥补这个弱势上。相反,他继续发扬自己在供应链管理和公司运营方面的优势。

至于产品,有乔布斯的遗产,还有首席设计师乔纳森带领的产品团队。

只要推出一款足够强大、足够吸引人的拳头产品,再加上生产、销售、配送方面一如既往的良好配合,就足以重新振作苹果的市场形象。

你看,如果非要做第二个乔布斯,等待库克的就只有失败,幸好他很聪明,他知道自己的天赋所在,知道只有发挥天赋才是成功之道。

不仅是库克,纵观历史上那些著名企业的CEO,你会发现他们各有各的天赋与长处,也各有各的弱点与短板,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马斯克、韦尔奇、苏世民、詹姆斯·基尔茨......

哪个与哪个又是一模一样的呢?

03:

蒂姆·库克给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那就是扬长避短。

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弱势,与其花大量时间精力不断弥补弱势,还不如借助自己的内部之势,也就是天赋,聚焦和强化它们,从而获得成功。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天赋/特点,并顺应天赋/特点的方向,在事半功倍的通道里,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压倒性的刻意练习,从而把天赋/特点发展成优势。

最终,就能创造出十倍百倍陡峭的成长曲线,实现最大的效能以及最佳的成长曲线。

一生何其短也,把你的天赋/特点打磨成优势,从而进入人生成功快车道,就需要数年之功,哪里还轮得上挪出时间精力天天去补短板?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优势来源于天赋/特点,所以,要首先找到自己的天赋/特点,将天赋/特点打磨成优势,以获得最终的成功。

什么是“优势”?

不是随便什么天赋/特点能被称为“优势”,而只有在这个天赋/特点的帮助下,你能反复的、成功的、愉快的做成某类事情的时候,这个天赋/特点才能被称为优势。

比如:我有一个天赋/特点是思维,也就是爱思考,它现在已经是我的优势了。

对于这个天赋/特点的发展,我非常专注的用了几年时间,才终于达到了现在的优势水平。当成为优势后,我就能够总是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写出有深度的书,设计出有深度的条理清晰的课程。

而不是偶尔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或偶尔做出一门有深度的课程。

当你找到自己的天赋/特点后,一定要沿着正确且科学的方法,做出集中火力式的压倒性投入,从而把它打造成优势,并助你走向成功。

这就好比在一个丰富的煤矿进行深度挖掘,要比在多个贫瘠的煤矿不停转换,收获多得多。

这才是正确的策略。

那么,对于自己的弱势,是不是就抛在一边了?

并不是。

对于弱势,我们也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让它不要阻碍我们目标的实现。

但是,并不需要像“补短板”策略那样,一直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弥补自己的弱势上。

如果你选择“补短板”的人生策略,那么,通过努力你也可能实现“及格”或“良好”的水平。

但是,因为你做的事并非自己的天赋/特点所在,所以,无论如何你也无法臻至“出类拔萃”的境界,不仅如此,你还会时常感到痛苦和内耗。

我之前辅导过很多学员,有一位学员在美国读大学,毕业后留在硅谷一家很有名的公司做数据分析工作,让其他人都很羡慕。

但是,他却跟我说这是一个苦差。

每天去上班时,他都要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这样才能获得出门的能量。

工作时,他非常努力,因此可以做到80分,但无论怎样努力,他都无法像有些同事那样做到卓越和出类拔萃,而且那些同事从不加班。

这点让他感到特别挫败,总在怀疑自己的智商,时间久了,他的自信心变得越来越少,自我接纳度也越来越低,开始有了抑郁倾向。

后来,他参加了我们的天赋课程,他发现“分析”天赋/特点是他排名倒数第5的天赋。

这就意味着他并不习惯、也不善于和享受去做分析型的思考,虽然通过十分勤奋的努力他能做到80分,却始终做不到出类拔萃。

同时,他的“沟通”天赋/特点排名第一,这意味着他非常喜欢表达与交流,不仅擅长,而且享受。

在课程中,通过学习,他知道了把突出天赋发展成优势的具体方法,也学会了管理自己弱势的方法。

课程结束后,他开始按照这些方法在工作中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在去年,他告诉我他已成功获得升职,而且现在的工作让他非常享受,如鱼得水。

可见,决定一个人发展下限的,是你的努力,努力可以让你实现“及格”或“良好”;而决定一个人发展上限的,是你的天赋/特点,天赋/特点加上科学的方法和努力,才能帮你进阶到“出类拔萃”的境界。

我这位学员在学习“从天赋/特点出发,打造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课程前后,过得其实是两种不一样的人生。

之前的他,就像西西弗斯一样每天向上推石头,也就是不断弥补弱势,期望能够到达山顶,但却痛苦不堪。

现在的他,则是通过先找到自己的天赋/特点,然后运用科学方法顺势而为,把天赋发展成优势,从而获得成功与满足。

这个过程就像从上到下推雪球一样,不仅轻松,而且雪球越推越大。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特点,而且任何时候去发现和探索都为时不晚。

与其仰望别人的光,不如走好自己的路。

何谓自己的路?

就是以天赋/特点为起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努力,最终将它发展为优势的路。

生而为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理由找到自己的路,绽放独一无二的光。

唯有如此,才能不负此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成不了  成不了词条  只能  只能词条  别人  别人词条  一生  一生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