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祛斑-七白膏
材料:白芷 30克 白蔹 30克 白附子【生】 9克
白芨 15克 细辛 9克 白茯苓 9克
鸡子白适量
制作:上述中药研成粉末,用蛋清【鸡子白】混合均匀,做成小手指粗细的棒状,阴干。每天晚上洗净脸后,在容器中放入少量的清水,用药棒研末成稀糊,均匀涂抹在脸上。
功效:美白祛斑 嫩面防皱。
出处:宋【太平圣惠方】 元【御药院方】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祈白芷,库而白芷(川白芷)及杭白芷(香白芷),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微甘。入肺、脾、胃经。为阳明经引经药。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白蔹
又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为葡萄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可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性味归经:苦甘辛,凉。归心经、肺经、肝经、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涂。内服:煎汤,1~3钱。
白附子
独角莲是佛焰苞目天南星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另有滴水参、天南星、野芋、白附子、禹白附、疔毒豆、芋叶半夏等别称。块茎供药用,能祛风痰、逐寒湿、镇痉,治头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跌打劳伤、肢体麻木、中风不语、淋巴结核、蛇虫咬伤等。中药中的“白附子”即系独角莲加工而成。该品有毒,宜慎用。
性味归经:白附子味辛、甘,性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止痛。风痰所致中风口眼斜、中风痰壅、半身不遂、破伤风、头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瘰疬结核、阴疽肿毒辣,毒蛇咬伤、惊风癫痫、痈疽肿毒。
禁忌:阴虚血虚动风或血热盛动风者,以及孕妇均慎用。
白芨【白芨与白及通用】
白及是兰科白及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叶4~5枚,基部互相套叠成茎状,中央抽出花葶 。 总状花序具数朵花;花紫色或淡红色,直径约5厘米,由3枚萼片、2 枚花瓣和1枚特化的唇瓣组成;唇瓣3裂,上面有纵褶片;雄蕊与花柱合生而成合蕊柱,合蕊柱顶端有一个花药,前上方有一个柱头凹穴。地下有粗厚的根状茎,如鸡头状,富粘性,含白及胶质,即白及甘露聚糖、可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也可供作糊料。白及属共有6种,均产于东亚。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用法用量:研粉吞服3~6g。外用适量。
白茯苓
白茯苓,中药名。为药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通常为中药饮片。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细辛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小毒。归肺经、肾经、心经、肝经、胆经、脾经。
功能主治:消除乳发炎症;散结消肿;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下气祛痰,通窍。乳房痛肿;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煎水含漱。
鸡子白
性味归经:甘,微寒,无毒。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润肺利咽,清热解毒。治咽痛,目赤,咳逆,下肉,疟疾,烧伤,热毒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