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寻常性痤疮又称青年痤疮,是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于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胸背等处。据统计,约有80%的成年人在青春期患过痤疮,但发病的轻重程度不一。中医称本病为痤、粉刺、肺风粉刺。俗称暗疮、酒米、青春痘、壮疙瘩等。
【临床特点】
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初发的基本损害是粉刺。有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两种,内含角质素及皮脂。白头粉刺亦称封闭性粉刺,为皮色丘疹,针头大小,毛囊开口不明显,不易挤出脂栓。黑头粉刺亦称开放性粉刺,位于开放的毛囊口顶端,可挤出较硬的脂栓。痤疮炎症可继续发展扩大并深入。表现为炎性丘疹和黑头粉刺者,称丘疹性痤疮;表现以脓疱和炎性丘疹为主者,称脓疱性痤疮。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内含有带血的黏稠脓液,破溃后可形成窦道及瘢痕,称囊肿性痤疮;脓疱性痤疮漏治误治以后,可以发展成壁厚、大小不等的结节,位于皮下或高出皮面,呈淡红色或暗红色,质地较硬,称为结节性痤疮,又称硬结性痤疮;丘疹或脓疱性损害破坏腺体而形成凹坑状萎缩性瘢痕者,称萎缩性痤疮;数个痤疮结节在深部聚集融合,颜色青紫,称为融合性或聚合性痤疮。
【辨证论治】
寻常性痤疮的辨证论治见图19-3。
图19-3 寻常性痤疮的辨证论治
1.肺经风热
(1)证候:丘疹色红,颜面潮红,或有脓疱,伴疼痛,瘙痒,大便干,小便黄,鼻息气热,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细数。
(2)治法:宣肺清热,凉血解毒。
(3)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黄芩、牡丹皮、茵陈、栀子各10g,生地黄、连翘各1~5g,甘草3g。
2.肠胃湿热
(1)证候:颜面油滑光亮,丘疹色红,间有结节肿痛,脓疱增多,伴口干口苦,便秘溲赤,纳呆腹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治法:清热、化湿、通腑。
(3)方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黄柏、苦参、黄芩、蒲公英各10g,薏苡仁20g,白花蛇舌草30g,大黄(后下)6g,甘草3g。
3.血瘀痰湿
(1)证候:反复发作脓疱、结节、囊肿,易形成瘢痕,伴纳呆便溏,舌质紫黯,苔厚腻,脉弦滑或涩。
(2)治法:和营化痰散结。
(3)方药:桃仁二陈汤加减。陈皮6g,桃仁、红花、制半夏、丹参、象贝母、鸡内金各10g,生地黄、生牡蛎各15g,甘草3g。
【单方单药】
★丝瓜藤水
[用量] 丝瓜藤水适量。
[制剂] 丝瓜藤生长旺盛时期,在离地1米以上将茎剪断,把根部切断部分插入瓶中(勿着瓶底),以胶布互助瓶口,放置1昼夜,藤茎中有清汁滴出,即得丝瓜水。
[用法] 涂擦患处。
[功效] 清热,润肤。
[主治] 粉刺。
[出处] 《单方验方治百病》。
[说明] 丝瓜藤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茎,夏、秋季采取。味苦,性微寒,小毒。入心、脾、肾三经。功能有清热解毒、消瘟解暑、通经活络、行气消肿、止咳平喘、祛痰、健脾胃、消炎抗菌等功效。主治腰膝四肢麻木,月经不调,水肿;齿露,鼻渊,牙宣等症。
★白果仁外用
[用量] 白果仁适量。
[制剂] 将白果仁切成片。
[用法] 每晚睡觉前用温水将患处洗净(不能用肥皂或香皂),然后用切好的白果仁片反复擦患部,边擦边削去用过的部分,每次按病程或数目的多少用1~2粒即可。
[功效] 解毒排脓。
[出处] 《单方验方治百病》。
[说明] 一般用7~10次即可收到效果。白果仁味苦,性温,有小毒。入脾、肺、大肠经。《本草纲目》:“杀虫,治诸疥疮。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黯疱。”本品功专宣肺理气,用于治疗由肺气不宣,湿热内盛所致,或是感受风邪,邪滞肌肤所致的痤疮。银杏仁中含有白果酸、淀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元醇等成分。白果酸在体外可抑制一些皮肤真菌,故外用可治面手足多种障碍容性皮肤病,并可延缓皮肤衰老,防止皮肤粗糙。
★皂角刺醋
[用量] 皂角刺30g,米醋120g。
[制剂] 用醋煎煮皂角刺,改用文火煎浓稠为度。
[用法] 取汁涂搽患处。
[功效] 解毒排脓。
[主治] 治粉刺脓包及脓液而尚未穿溃及疥癣。
[出处] 《单方验方治百病》。
[说明]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其味辛,性温,入肝、肺经,功能搜风,拔毒,消肿,排脓。主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等症。含皂荚皂苷、棕榈酸、硬酯酸、油酸、亚甾醇、谷甾醇、二十九碳烷等成分。
★刺猬油
[用量] 刺猬油适量。
[制剂] 取刺猬脂肪,慢火熬油,冷后即成。
[用法] 涂搽患处,每晚1次。
[功效] 润肤祛风,杀虫消炎。
[出处] 《偏方治大病》。
[说明] 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脂肪油。《本草纲目》:“甘,平,无毒。”主治肠风便血,癣疮,耳聋。刺猬的脂肪可治严重便(泻)血;涂搽可治秃疮疥癣;有杀皮肤寄生虫的功效。
★薏米粥
[用量] 薏苡仁50g,白糖15g。
[制剂] 薏苡仁洗净,加水煮粥。
[用法] 调白糖服食,每日1次,连服1个月。
[功效] 健脾利湿,清热。
[主治] 治青春疙瘩。
[出处] 《单方验方治百病》。
[说明]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功能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等症。以单味薏苡仁100g,每日煮粥,代早餐食用亦可治疗脂溢性皮炎。
★枇杷叶汤
[用量] 枇杷叶适量。
[制剂] 煎汤。
[用法] 涂搽面部及患处,每日2次或3次。
[功效] 清肺和胃。
[主治] 治颜面粉刺。
[出处] 《单方验方治百病》。
[说明] 枇杷叶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其味苦,性凉。入肺、胃经。功能止咳,清肺和胃,降气化痰。主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等症。
★橙子粉
[用量] 橙核适量。
[制剂] 晒干,研极细,以水调。
[用法] 临睡前涂搽面部,次晨洗掉。
[功效] 润肌祛痣。
[主治] 粉刺。
[出处] 《单方验方治百病》。
[说明] 橙核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种子。其味苦,性微温,入膀胱,肾经,功能理气止痛,主治疝气,闪挫腰痛等症。《本草纲目》记载:“面黯粉刺,湿研,夜上涂之。”
★芦荟叶汁
[用量] 鲜芦荟叶片适量。
[制剂] 取其汁液。
[用法] 涂搽患处,或将汁液加入普通膏剂化妆品中,早晚各搽用1次。
[功效] 清热解毒。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芦荟叶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或库拉索芦荟的叶。其味苦涩,性寒。功能泻火,通经,杀虫,解毒。主治白浊,尿血,妇女经闭、带下,小儿惊痫、疳积,烫伤,痔疮,疥疮,痈肿。芦荟中的多糖以及维生素可以让身体的皮肤呈现营养、水润、美白的效果。
★蒲公英汁
[用量] 鲜蒲公英适量。
[制剂] 捣烂取汁。
[用法] 局部点涂,1日数次。
[功效] 清热解毒。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其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症。药理实验发现蒲公英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乌蛇
[用量] 乌蛇肉二两。
[制剂] 烧灰,腊猪脂调敷。
[用法] 局部点涂,1日数次。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
[出处] 《本草纲目单味奇方疗法》。
[说明] 乌蛇味甘、咸,性平。入肺、胃二经。本品善祛风湿,通经络。用腊猪脂同煎更能增强其润燥之功。专治风湿困组经络之症,故可用于风湿阻络之黯疱。
★马齿苋
[用量] 马齿苋适量。
[制剂] 煎汤。
[用法] 每日洗面。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 治痤疮。症见患处肤色潮红,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脓包,伴焮热瘙痒,咽干口燥,便秘溲臭等症。
[出处] 《本草纲目单味奇方疗法》。
[说明] 马齿苋性寒,味酸。入大肠、肝、脾经。擅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性寒质滑,又可凉血。适用于热毒夹瘀型之痤疮。
★菟丝子
[用量] 菟丝子苗适量。
[制剂] 绞取汁液。
[用法] 涂患处。
[功效] 补肾益精,健脾利湿。
[主治] 脾肾两虚夹湿型之痤疮。症见面部、胸背有米粒大丘疹,皮疹以结节、囊肿为主等症。
[出处] 《本草纲目单味奇方疗法》。
[说明] 菟丝子性平,味辛甘。入肝、肾经。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功专补肝肾,益精髓,健脾利湿。《本草正义》言:“菟丝子为养阴通络之上品……汗去面黯,亦柔润肌肤之功用。”适用于脾肾两虚夹湿之痤疮。
★牵牛子
[用量] 牵牛子适量。
[制剂] 黑牵牛末对入面脂药中或牵牛子酒浸3日后,研为末。
[用法] 每日洗面;后者用法:先以姜汁擦面,再用药涂之。
[功效] 泄肺逐水消肿。
[主治] 治湿热内蕴之痤疮。症见患处肤色潮红,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脓包,伴焮热瘙痒,咽干口燥,便秘溲臭等症。
[出处] 《本草纲目单味奇方疗法》。
[说明] 性寒,味苦、辛,有毒。入肺,肾,大、小肠经。本品苦降辛散,功专泻水,祛痰下气。可泻肺气壅闭通调水道,有清热祛湿、逐水消肿之功。适用于湿热内蕴之痤疮。(魏睦新,刘佳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