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年间,民间有一名老画家,他的作品神韵十足,巧夺天工,在当时没人比得上。他有一手绝技,就是画荷花,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和富贾商人来上门求画,可是无论他们出多少钱,这位老画家都不画荷花,因为民间找不到一幅他画的荷花图,所以他的“荷花神话”从没有被其他人验证过,仅仅是人们道听途说而已。
据传闻这位老画家有个怪脾气,只要有人拜托他画荷花,他便将其拒之门外,无论是第一次相识还是多年朋友,一律如此,所以人们也就不勉为其难,从此也就没有人来向他购买传说中神乎其神的“荷花图”。
一天早晨,老画家打算出门晨练,刚把院门打开,见到在大门口跪着两个小孩儿,都是八九岁的样子,样子很可怜,看情况他们已经在大门口跪了一晚。两个孩子被冻得浑身战栗,老画家很奇怪,于是上前问道:“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跪在这啊?干吗要在我家门前跪着,快起来。”
这时两个孩子已经不能站立,他们的两条腿全都已经僵硬,老画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们弄到屋里,坐下后,两个孩子讲述了原因。
这两个孩子都是孤儿,孤苦无依,想从师学艺,得知老画家的名声后,不辞辛苦赶来拜师。
老画家望着这两个孩子,忍不住唤起了自己对往事的回忆,想当年他也是如此的境地,也是用一样的方式来求自己的老师,情况是何其的相似啊!老画家动了真情,脸上已是老泪纵横,心想:自己一生从未收过弟子,百年之后,技艺便从此在世间消失,不如收他们做关门弟子吧。
想到这里,老画家对这两个孩子说:“好吧,我收下你们,但你们必须答应一个条件,就是你们必须刻苦练习,不要玷污了我的名声。”
两个孩子睁着惊奇的眼睛看着自己的师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经过好一会儿之后,才仿佛从梦中醒来一样,双双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一样。老画家一把将两个孩子抱在怀里,开心大笑起来。
自此,老画家多了两个弟子,两个孩子多了一个师傅。
老画家对两个孩子的教授简直达到了无私的程度,把自己掌握的,除了荷花绝技,全部教给了他们。
但是,老画家察觉一个怪现象,两个孩子中有一个极其聪慧,学什么会什么,有时他的技法几乎快与自己的接近了。
可是,另外一个孩子,也十分认真,可是无论教他画什么,他在纸上总是画一堆黑乎乎的东西,横看竖看也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而他却始终如一地画着。奇怪的是老画家教他们画山水时,他还十分认真地听老画家的解释,但听完后拿起笔来却并不是去画山水,而是继续画那些黑乎乎的东西,让人一头雾水。由于这事儿,那个聪明的孩子称他为“愚人”,他也丝毫不介意。
两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在聪明孩子进步神速的时候,“愚人”依旧画着那些黑乎乎的东西,不过老画家好像已经发现到了什么,对“愚人”频频点头,聪明孩子认为师傅年龄大了,也变得糊涂起来。
有一天,老画家突然宣告要教他们画荷花。这个消息让聪慧孩子高兴得彻夜未眠,隔天一大早就兴冲冲来了画室,把纸笔全都准备好,恭候师傅的到来。
聪明孩子想:这是老师最后的技艺,我要是掌握了就能够独立门户,也可以自此扬名天下了。
“愚人”和老画家先后走进画室,老画家着手教他们画荷花,聪明孩子听得非常认真。但是直到老画家讲解到最后一秒,聪明孩子也没有明白老师画的荷花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心想:人们所言不假,看来“荷花神话”果真是言过其实,不用学我也会画。
正当他垂头丧气的时候,老画家让“愚人”把自己刚刚没有完成的“荷花图”最后完成。
聪明孩子此刻真的有些发懵,不明白师傅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愚人”也不推辞,拿起笔来在老师刚才画的“荷花图”上画了起来,依旧那些黑乎乎的东西,不一会儿他把这些东西填充在荷花的下面,聪明孩子顿时大吃一惊,画中的荷花好像已然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荷叶也露出了鲜活的感觉,就这样,一幅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荷花图”,被愚人信手加了几笔,成为了一张神奇的画。
聪明孩子开始抱怨师傅道:“您为什么只教‘愚人’技艺,而教自己一般画法?”
老画家轻轻一笑,对他们说道:“孩子们,不是我这个做师傅的偏心。你们了解吗,荷花是靠什么来生长呢?是泥土。
“仅仅去画荷花和荷叶,画得再好,也仍旧是一张简单的画,只有将它的生存环境加以修饰,用心去体味,它的价值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我们都明白,画一只鸟,可以想象它飞翔的情景,很轻易就把自己的情感加进去。
泥土看似容易画出,但是尝试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到泥土里,要做到就很不容易了。因为没有人会对泥土发生激情,需要的是努力地训练,把自己的爱融入黑乎乎的泥土里,这才是荷花奇妙的来源。
“只要有人能把全部的感情和注意力投入到一件事物上,都会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成绩。”
聪慧孩子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他终于了解了“神奇荷花”的魅力所在。
老画家拍拍“愚人”的肩膀说:“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以后你将会成为画界卓越的人物。”
“愚人”低着头,害羞地说道:“我叫唐寅。”
智者不智,愚者不愚。聪慧的孩子学画,学的是“形”,画出来的只是物品的“表”;蠢笨的孩子学画,学习的是“意”,描绘出来的却是事物的“神”。
培养下属,是企业管理人员责无旁贷的事情,但是,如何有效地培养下属,这才是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难题。
培养员工,是一个企业的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关键的不是教导员工一次“点石成金”的法术,而是要教导员工如何长出能够“点石成金”的手指,这才是关键。这里的“法术”是指员工现行工作需要的技法,而“手指”是指督促员工自发学习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