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创业,适合每一个大学生。然而,有太多的大学就是将信将疑,下不了决心。这种犹豫不决,最后让学生坐失良机。
大学生为何不敢放开一搏?不是创业过程中有不可战胜的困难,而是还未创业就被来自大学管理者脑子中的困难吓破了胆。这些臆想中的困难,不是别的,正是来自积淀已久的计划经济思维。
第一种思维
谁都去做电子商务了,从业人员总有过剩的一天。此话听起来天衣无缝,但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到,这是习惯于计划经济人员经常会有的无谓的担忧。在他们看来,岗位职数与从业人数必须相匹配。然而他们却看不到,这种“匹配”是一种动态的由市场调节的平衡。更何况,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的空间还无限巨大。面对“测不准”的社会需求所产生的恐慌是计划经济者的家常便饭。
第二种思维
做淘宝的人已非常多了,还是走电子商务创业的路会非常困难。随着做淘宝人数的迅速增长,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淘宝创业真的变得日益困难。但世界总是在变的,就像电话普及了又出现了手机,总是会带来新的机会和新的市场。淘宝不容易做了,跨境电子商务机会又来了,跨境电子商务如日中天的时候,移动电子商务又来了。只要有人的存在,就会有需要,有需要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机会。然而,习惯于计划经济的人,总是以不变的眼光去看待变化中的世界,机会的一次次失去也就在所难免。
第三种思维
网上什么都在卖,市场快要饱和了。电子商务发展之快确实出乎意料,要找一款网上不在出售的商品还真不容易。但据此就能说市场已饱和了吗?饱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像一个人吃饱了又会饥饿一样,永远不可能有绝对的饱和。当今的世界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按照计划经济者的理解,创业不仅没必要也不可能。可事实上,新的创业者总是层出不穷,新的创业机会也像走马灯一样不断出现。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与计划经济者无缘。
第四种思维
只有提供充足的货源,才有创业的可能。此种思维,还是在鼓励学生创业的,并试图通过找到货源帮助学生创业成功。没有货源,创业也真成了无米之炊,货源对创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米”要创业者自己找到而不可能等到。怎样的货源好销售,好销售的货源在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创业者本人在创业实践中去解决,而不可能事先由谁安排好。寄希望通过提供货源便想让学生创业成功的愿望,其本质还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按部就班,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基本了解和准备。
第五种思维
先要有知识的储备,才可付诸创业。如此思维,明确表达了对在校生创业的反对,但也让人一时找不到批驳的理由,其危害也就完全可能更为严重。为创业提供知识,听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就像“按需生产”一样完全不可能。创业所需要的许多知识只有通过创业实践才可能获得,把创业实践与知识学习的对立是对现代知识理论的陌生和不尊重。无数的事实也表明,先知识储备后创业实践的高度计划性导致的是几乎等于零的创业率。
计划经济的逻辑是:有机会再创业,有能力再创业,有资源再创业。而现实的真实是:因为创业才有机会,因为创业才有能力,因为创业才有资源。可以肯定地说,不破除高校管理者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就一定不可能有大学生创业的大面积的成功。
相关阅读:
大学生网上兼职网站有哪些?
大学生电商创业取得成功的因素
大学创业,何不从互联网+校园开始
大学生借互联网赚钱养活自己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