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6日,2018创业邦100未来领袖峰会暨创业邦年会(以下简称“创业邦100未来领袖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5日上午的开幕式中,HIGO创始人徐易容针对“大资本VS.精益创业,模式VS.技术,谁更适合中国市场”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犀利观点如下:
1、百度出来的创业者都做成了小搜索引擎,阿里出来的创业者都做成了小交易平台。
2、创业者要不停拓展自己创新的边界,永远不要在成熟市场的内部做事。
3、创业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想清楚战略,以及在战略上能够坚持的时间。
以下是徐易容演讲实录:
要点:真正了解下一个十年,应该做的事情反而是产品,比如小米就是一个造产品的企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消费者今天缺乏的是各个方面的好产品。他们已经不再缺交易平台,更不缺搜索引擎。
我自己创业从2005年11月份开始到现在十几年了,中间从2008年到2009年,进行了比较大的反思,因为天冷的时候,穷则思变。2008年做了思考后再出发创业,创办了美丽说。今年是2018年,又到了环境不好、经济下行要进行反思的时候。我的反思是,整个行业包括我自己,惯性太大,而创业者一直停留在舒适圈里是不可能带来创新的。
2006年我创业的时候,中国互联网最风光的企业应该就是百度公司。我的周围有一批从百度出来的创业者,做的项目都五花八门,有做旅游的,有做音乐的,还有做其他方面的。但是几年下来,我发现不管他们做的是什么方向,最终都成了小个头的搜索引擎。
从2010年到2020年什么样的公司是最风光的?显然不是百度。交易平台公司成了这十年里最风光的公司,淘宝、天猫、京东、美团、点评,携程、去哪儿,58、赶集,也包括美丽说、蘑菇街,大部分都是交易平台公司,今天最鼎盛的也是交易平台企业。
我自己的观察发现,上一个十年里的创业者都迷恋搜索引擎,不愿意做交易平台。而这一个十年里的创业者都迷恋交易平台,不愿意自己造产品。现在的阿里巴巴非常鼎盛,我可以打赌,现在从阿里巴巴出来的创业者,不管做什么,最后都会做成小个头的交易平台。
真正展望下一个十年,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反而是造产品,比如小米就是一个造产品的企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消费者今天缺乏的是各个方面的好产品,已经不再缺交易平台,更不缺搜索引擎。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方向是在目前的时间节点上勇敢地向产业链的深度前进一步去造产品,而不是再做交易平台。
HIGO在2014年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时尚精选的交易平台,没有自己的产品。过去两年间,我们意识到不能把自己停留在交易平台,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启动了自己品牌的时装。今天的HIGO已经不光是一个只卖别人时装的交易平台,我们也拥有自己的时装产品,目前效果还是挺好的。
2018年的反思是,我们从2014年就应该看到我们不能把自己停留在交易平台。交易平台最牛的企业是阿里巴巴。今天的时间节点上不应该再去卖手机了,而应该造手机;今天这个时间点上也不应该再去卖产品了,而是应该创造好产品。
我谈过无数次这个观点,但就是没有人干,因为你要自己做原材料,控制质量,太累了。互联网的人做搜索引擎非常轻松,交易平台今天看起来也相对轻松,但如果你去造衣服,就要提前十八个月准备,很多互联网的人是没有那个勇气和耐心的。
试问今天在座的有多少人愿意说今天准备做一款衣服,但要等到十八个月以后才能把这个衣服拿出来?所以这就是一些创业者为什么总是落在时间的后面,等他们发现造产品牛逼的时候再去造产品就又晚了。所以作为创业者还是要不停地拓展自己创新的边界,永远不要在成熟市场的内部做事,要把视野落到边界,往前不停的推进创新。
主持人谈到,本来慢节奏的创业公司在拿到大资本之后,往往会催生泡沫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作为一个创始人,作为一个CEO,这种人的个性天生就是偏执乐观型的。如果不是这种个性也没有办法跑出来,因为创业这个事情太苦了,基本上是在一片黑暗当中找出一点点小火星,给大家解释小火星的意义,放大一万倍让其他人看到。如果你的个性不够乐观,本身就会被筛掉的。这样本来就偏执乐观的性格,如果再融了一大笔钱,经常会感觉到自己无所不能。
我自己的体会正是这样,2014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的账上有15亿人民币,团队有1600人,所以那个时候就产生了一种感觉,就是我往哪走都是可以的,所以当时我们内部同时孵化的项目有8个。我今天还在想,为什么当时会变成那样。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自己的战略。我觉得很多公司做的慢,但不一定有自己五年十年以后的长期战略;很多公司做的快,但同样也没有五年十年的长期战略。没有战略,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你的钱应该投入到何处。这个时候就会好比你点了一大堆火,但火烧完的时候还仍然没有什么本质的进展。
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外表看起来快还是慢,而是能不能想清楚你的战略,以及在战略方向上你能够坚持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