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真金白银,投资人的资源和行业经验都是创业者极其渴望的。因此,投资人在创业故事中总是扮演着非常精彩的角色。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份调研报告称,91.3%的中国创业者的钱都来源于自有资金,主要渠道是家庭、银行和朋友。
虽然很多投资人在谈到和被投公司的关系时,都喜欢说自己是“帮忙不添乱”。但创业者在评价自己的投资人时,却总是会带着五味杂陈的心情。
浅坑:撤资
陈亚(化名)刚刚投身到创业大军那会儿,去一个创业论坛,台上端坐着几位平时只闻其名的投资人,陈亚想等会议结束之后,和最大牌的那位换个名片,再讲讲他的项目。
那位投资人讲完后准备离场,一拥而上,投资人被重重包围,寸步难移,手上的名片被哄抢一空。陈亚拿着自己的名片,站在最外面,奋力挤了几次都没有挤进去,他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创业者。
投资人终于突破人墙,在助手的连拉带挡之下快步向门外奔去。陈亚找一个创业者要过名片想拍个照,两面翻看,却发现上面只有一个公司的邮箱地址。
顿时,陈亚意兴阑珊,将名片还给那个激动之情尚未退去的创业者,朝会场外看了看,投资人早已不见踪影。
创业之后,陈亚开始频繁地和风险投资人打交道。两个月下来,他见到了来自不同机构的大概10位投资人,除了收获一箩筐的挫折,他并没有从这些“金主”手里拿到分毫。
有一次真的快要成功了,一家进入中国快10年的外资风投的投资人对他的项目有些心动,市面上一家同领域的项目刚刚拿到了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家外资想和本土一家知名机构合投,金额都已经口头确定了,300万,诚意金也打到了陈亚账上。
第二天早上,外资投资人电话进来,“他们(本土机构)不想投了,我们也不投了,诚意金你就留着吧。”说完直接挂断。
那一晚,陈亚一夜无眠,“谈不上失望吧,”他说,“我觉得他们还是没有看懂我的项目。”
没拿到钱,陈亚裁了两个干活不力的员工,一边继续约对这个行业感兴趣的投资人喝咖啡。有人给他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有人劝他彻底改变方向,还有人把他批得一无是处。也有同行专程找到他取经,毕竟,他的项目平台流量已经在行业排得上号了。
创业之前,陈亚在原有的行业工作了15年,三分之二的积蓄都赌在了这家小公司上。他希望早一些实现财务自由,想让不到5岁的孩子长大了可以“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可是现在,他的心情甚至随着比他小一轮的投资人的一个眼神而跌宕起伏。
“一会儿自信心爆棚,一会儿觉得自己好失败。”陈亚说,再拿不到钱,就不出去跑了,找亲戚朋友先借点发了年终奖。
深坑:泄密
三年前,来自中国台湾的创业者路齐(化名)到大陆创业,项目简单来说,是用人工智能解决教育中某一垂直领域的痛点。别看现在一提人工智能,投资人立马精神焕发,在O2O火爆的三年前,这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一个概念。
路齐感兴趣的是大数据。在他的设想中,积累了一定量的学生信息之后,通过算法将这些信息匹配,然后服务于更多的学生。
路齐带着这个想法去见了教育圈里几位投资人。几乎没有人对他做的事感兴趣,只有一位前辈同意进一步聊聊。
见面聊的重点是压价。时至今日,路齐回忆起那场碰面仍有情绪,他没有同意,不愿意打折出售自己的事业。前辈起身离场,气氛尴尬。
融资实在无望,路齐结束了他的项目。几个月之后,他偶然发现,与前辈相关的一家公司出来了一个和他的项目相似的产品。
商业计划书的信息该披露到什么程度,该不该请投资人在看到公司信息时签署保密协议,一直让创业者纠结,事实上,即便是签协议,那也是“君子协议”。特别是在面对一些投过竞品的机构时,如何保证自己的公司战略不会出现在竞品的董事会上,创业者基本没辙。
“一旦有机会,我还想接着再做一次。”路齐说。但是至少,他现在还没等到机会。
无底洞:对赌
如果说撤资和泄密的坑,创业者还能勉强爬上来,那么对赌协议就是一不小心能摔得粉身碎骨的无底洞了。
“如果不是为了公司的生存,我相信哪个创业者都不想把自己逼到那个份上。”一说起“对赌协议”,创业者们几乎都呈退避三舍状。
中国的创业者对对赌的认识很多来自于几个轰动的商业案例。比如俏江南和鼎晖,俏江南当年在急需资金的情况下,从鼎晖融到一笔钱后,公司却陷入发展不力的境地,于是触发了投资协议中的一系列条款,最终导致创始人张兰彻底出局。
在创业公司的融资中,对赌协议对于创、投双方来说都需要非常谨慎,却又讳莫如深。但是,特别是在B轮融资之后,这一做法其实并不鲜见,甚至有“无对赌,不风投”的说法。
特别是在市场转冷,募资环境不如之前宽松时,投资机构对于回报的要求会更加迫切。
2016年年中,一份流传的直播平台对赌协议就显示,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在主营业务收入上进行了对赌,在某一时间段,如果没有完成目标,创始人就要补偿相应的股份给投资方。此外,投资方还有反稀释、优先认购等权利。
除了主营业务上对赌,比较多的还有上市时间、上市回报、各项经营指标等等。
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王强曾经告诫创业者,应该警惕那些“秃鹫”一样的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对于创业者是最大的陷阱。创业者永远不可能在这场游戏中获胜。
赛富基金合伙人阎焱曾这样谈到投资人和企业家的关系:既是相互辅佐又是相互制约。
创业者需要对股东负责,基金管理者也需要对出资人负责,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是自我保护的手段。不过,对于不擅长和资本打交道的创业者来说,在融资协议上动笔签名之前,最好多看看前辈们踩过的那些坑,做好反尽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