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或多或少的尝试多元化投资。有的企业家在实业方面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还非常低调地将多领域跨界投资玩的是炉火纯青。
如今,在中国商界,我们看到以实业发家的第一代企业家群体,已经成功转型,或正在转型做投资家的大有人在。如果说这是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渗透、冲击和辅协,那么有一个疑问不免困扰着很多人:实业家的最终归宿难道就是投资家吗?
实业家背后鲜为人知的“投资帝国”
在中国商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或多或少的尝试多元化投资。有的企业家在实业方面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还非常低调地将多领域跨界投资玩的是炉火纯青。
在很多人看来,刘永好是中国的养猪大王和饲料大王,新希望集团更是从生产饲料起家,一路走向全球市场。作为企业家被人所熟知的刘永好,其实还是中国最早一批体悟金融的力量,并从中收获丰厚回报的实业家。早期作为新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发起人和大股东, 刘永好在金融的道路上,相比其他同时代的企业家要走得更早,走得更稳。
近年来,刘永好的“金融家”身份日显,2013年,刘永好家族还凭借200亿投资市值问鼎胡润投资富豪榜首。新希望每年赚取的净利润中,有很大比例是来自于投资民生银行而获得的投资收益,这掩盖了新希望农业板块的巨变。
新希望的资本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此多领域的新希望集团旗下究竟有除了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以及即将上市的新希望乳业外,上述新希望乳业的招股书还披露,刘永好及其女儿刘畅控制境内外一级子公司9家、境外二级子公司5家、境内二级子公司8家,及56家多级境内子公司。此外,在资本市场上,刘永好“新希望系”至少控股新希望、宝硕股份,参股民生银行、深圳燃气等多家上市公司。
这也是刘永好家族首次相对完整披露资产版图。
不过据新希望集团内部人士向相关媒体透露,刘永好父女实际控制的公司数目远超过披露的79家公司,有一部分是因为合并统计口径,另外则是因为有些公司股权关系比较间接,没有进行披露。
另外,以实业起家的蒋锡培,在投资的道路上正在不断地加大布局和投入。现如今,“主业+投资”已经成为蒋锡培领导的远东控股集团的战略定位,在立足主业的前提下,蒋锡培更是立足于“全球投资管理专家”的定位,以全球化视野寻找优质标的,重点关注智慧能源、大健康、大消费、食品饮料、文化产业、先进制造业、工业自动化、TMT等领域,进一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据媒体报道,截至2017年8月31日,远东控股集团总投资企业数量达到339家,累计实现上市96家(其中新三板28家),预披露12家。
据蒋锡培透露,远东控股集团在投资上的布局已经带来了丰厚收益。2016年公司20亿元的利润,70%的来自于投资收益。在蒋锡培看来,正是“主业+投资”的战略成就了今日的远东。
更多以实业家角色示人,却闷声发大财的不仅有刘永好和蒋锡培,典型的企业家还有鲁冠球。在世人心中,“万向系”的名声似乎没有那么响亮,即使稍微了解它的人,更多看到的,也仅仅是其“中国最大汽车零部件”集团的标签。
殊不知,历经四十八年的发展,“万向系”不仅实现了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高度整合,而且成功组建起一个包含汽车、新能源、农业、地产、金融诸多领域在内的庞大帝国。同时,鲁氏父子在资本运作方面亦毫不逊色,与德隆、格林柯尔、泛海、安邦以及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等旧豪新贵皆有过招,胜多败少。
迄今为止,“万向系”至少掌握了4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并参股18家A股、港股公司,布局1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在金融方面,“万向系”更是取得了除券商之外的几乎所有金融牌照。
如今,“万向系”员工人数超过4万名,总营收破千亿,盈利超百亿,还拥有遍布亚、美、欧、非的庞大非上市产业集群。在2016年胡润富豪榜上,鲁冠球家族以550亿元排在汽车富豪榜首。
一位熟悉万向集团的浙江券商人士就指出,随着鲁冠球之子鲁伟鼎接过父辈旗帜,“万向系”对外投资战略也在改变,或是其近期一系列减持的原因之一。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阶段,万向在汽车、清洁能源等方面,有着不少投入,不过,其同时指出,与起家于实业的鲁冠球不同,鲁伟鼎更致力于将“万向系”打造成一个金控集团。
企业家与投资家的双重身份
近几年,万科股权之争、格力遭遇“野蛮人”等的实业被资本“敲门”的争议中,有媒体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这到底是实业家的时代,还是资本家的时代?
虽然目前还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与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逐渐适应另外一重身份:投资家。
投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纵观世界上大型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上多有投资收购行为。这方面,巴菲特无疑是最大投资家,50年前他收购了一家已经成为夕阳产业的纺织厂———伯克希尔,成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CEO,他并没有让纺织厂重现辉煌,而是通过不断收购,让公司成为一家世界一流的投资控股型公司,旗下有近百家公司,涉及各个行业。
从这点来看,中国第一代创业企业家在积累了财富之后,从实业家转向投资家,并不是坏事。
“未来10年,一切资产都可能证券化,一切消费都可能证券化,与创业有关的投资极度活跃,投资的杠杆效应加剧财富重新分配,财富阶层分化严重,出现圈层化特征,中国将从产业商业主义进入到产融商业主义。”吴晓波频道创始人吴晓波如是说。
目前,中国的商业文明正从产业商业主义时代,向产融商业主义时代急速地迭代衍变,资本对任何实体经济的渗透、冲击和辅协能力指数级地增加,令任何企业都面临如何证券化的挑战和机遇。
与此同时,企业家的角色定义也正在发生同步的变化,在资本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实业,学习用融资和投资的方式促进财富增值,是一门急需学习的新课程。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大益爱心基金会秘书长汪敏认为,实业家的转型可能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转型的出路,无非是两条。一条就是获得投资,依靠自己过去在本行业的经验,把自己原有的产业进行一些升级,能够生产出一些现在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可能就是自己去做投资。
对于企业家与投资家双重身份的相护结合,吴晓波认为,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它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具备两栖特征的企投家们,代表着未来的风向标和商业之美。
实业家闷声作投资的六项基本原则
做实业和做投资(企业投资),貌似一以贯之,其实大相庭径。实业做得好的人,有可能能转型做投资,但也很难。例如,段永平算是这一类别中的佼佼者,但他也坦承,做投资比起做企业来,还是要更难一些;反过来,做投资的人,回过头来把企业做得很好的概率更小。
为什么同时做好实业和投资这么难?
首先,实业是比慢、比笨、比谁更扎实;投资是比快、比巧、比谁聪明,完全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不过,段永平推荐的巴菲特式的长线投资、价值投资,同样是比慢、比笨、比扎实。“不懂不做”、“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之类,强调的貌似是一些同样的东西。即使是同样的路数,为什么做价值投资还是要比做实业难?估计是钱在手上,痒得厉害,一般人实在是没有这个定力吧,一不小心,又回到比快、比巧、比聪明的路子上去了。
第二,做实业遇到了问题,可以用一系列的不同力度的方法解决。做投资遇到了问题,真懂行的人都知道,基本上只有一个办法:卖。一把手轻易不能换,风险太大;撇开原团队,自己上马,炒股炒成股东,投资投成老总,那更是业界笑谈;其他任何方法,老实说,有效是偶然的,无效是正常的。可以想见,做投资的人,投资的企业碰到了什么大麻烦,那真是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心里不知有多煎熬,脑细胞不知要死掉多少。
第三,实业比的是团队,是组织,基本的方法论找到了,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可以复制,既有scalability (可扩展性),又有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逻辑上非常扎实。投资总体而言是比个体,比的是少数几个人、甚至一两个人的悟性,而且,这个“悟性”到底是什么,一百个人有一百个说法,“道可道,非常道”,个个说得比东方哲学还要更加玄乎其玄。
所以,做实业成功的人,在投资上复制自己的成功很难;做一个投资项目成功的人,想再下一个项目复制自己的成功,同样很难。
那么,企业家们做投资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呢?
1、中国经济新常态要求企业家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方式,以创新、图新、维新的气概,实现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资源产能组合的理性转换。
2、当今中国,最适合成为企投家的,是那些已经在实体产业中获得成功,并希望通过投资与时代同步前行的企业家们,他们的年龄跨度在50后到80后的长宽频之中。
3、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把自己的坚守、价值观输出给对的人,把微笑和掌声给值得的人点赞。
4、 做赋能投资。企业成功是九死一生,资源是有限的,资本无限。做赋能投资就是要跟相配的企业家做永远的合作伙伴,一起打到底。真正的企投家应该具有企业家精神,同时又知道如何借力资本的驱动,而不是把企业做一半然后炒股。
5、创业、投资两不误,两手都要硬,把实体经营的智慧融通于风险投资。将自己主业的一亩三分地打造成很有竞争优势的同时,拿闲钱和资源寻找投资机会,这很重要。多元化的发展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要求很高,如果行业跨度很大的话,未必有资源和能力把它做好。
6、一定要有产业背景、经验或经历。而不是纯粹从投资到投资,也不是纯粹在产业内投资,也不像那种交易型的投资家,只需要学数学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