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关于机遇与社交电商的一些思考

(1)

回顾国内快速崛起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其中我们谈了很多年的BAT是由于早期分别切入了搜索、电商与社交,抢占了红利、形成了入口优势。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一系列O2O业务在技术上变的可行,于是有了美团、滴滴的快速崛起,以及这两年出现的Ofo和摩拜。

一个大企业的崛起,除了人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则是在适合的时间做了适合的事,否则难以成功,这就是所谓的时机。

随着智能手机的铺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除了O2O业务蓬勃发展,还让整个互联网涌入了足够多的新用户,这些新用户通过手机第一次触网。

于是一些我们大多人难以置信的产品,如今日头条、快手、拼多多等,由于抓住了这波三四五线入网用户的红利,在仅三年快速崛起,均成为估值百亿美金以上的企业。

而风口之后,国内的互联网再无大的人口红利的窗口期。

(2)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关注量特别大的问题,今日头条的崛起之路,互联网巨头们都在干啥?

今日头条是我偶尔使用的产品,这个产品能从腾讯、网易、凤凰等等新闻客户端中杀出重围,无疑是个奇迹。

除了算法、推荐机制外,渠道的下沉策略,早期全力满足三四五线城市人群获取资讯的需求,为其能够走到今天的重要因素。

如今有了悟空问答、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以及海外收购一系列产品后,今日头条有着稳定的江湖地位。

而快手,为我基本没有使用过的产品,15年看到这个产品时,瞄了几眼后,我对其更是再无兴趣。

但我不喜欢,以及看文章的各位不曾使用,并不影响其成为国内第四大用户人群的社交产品,仅次于微信、QQ、微博之后。

而其的主要目标群体,也同样是三四五线城市的网民。

今天晚上跟朋友交流,让我感触最深的则是拼多多这个产品,跟快手一样,我不曾使用过这个产品,但不妨碍其在2年半的时间里,做到了年营业额过2000亿。

这是淘宝也不曾有过的速度,并且是基于淘宝、天猫、京东等等平台出现之后。

拼多多很核心的一点,依然是瞄准为三四五线城市的网民,并且更精准的为30—45岁的这类人群。

(3)

当我们看到一些大环境变化,带来一些企业的崛起,并不是停留于马后炮做各种分析,而是去判断以及找到接下来的爆发点是什么。

关于巴菲特、芒格有很重要的投资原则,那就是能力圈,只做自己能力圈以内的事,除非能力圈不断增长,否则绝不做能力圈以外的事。

2017年,整个人工智能、区块链的浪潮都已很明朗,也有第一批先行者吃到了蛋糕,可惜我尝试去看了,还是看不懂,只能强迫自己保持关注,一定不能置之不理。

而今天跟朋友对拼多多这个产品的一番交谈,却让我觉得社交电商是极有意思的一个产业。

(4)

其实不看数据很难想象,拼多多这块产品,上线短短的两年半时间,日订单量一度超过京东,而其的核心阵地就是微信群。

关于电商,重要的三环为:人、货、场,拼多多用商家急于出手的尾货匹配给合适的用户群体,并且对比淘宝大幅下降的商户营销支出,使其给予购买者的价格大幅降低。

而在场景上,微信已成为巨大的黑洞,耗费人们大部分在线的时间与注意力,基于微信生态的电商发展,这是腾讯喜闻乐见,因此腾讯也参与投资了拼多多。

基于微信场景,能够出现拼多多这样的产品,其实大胆设想,还可以百花齐放的出现各个细分领域的人货对接。

IM毕竟比电商更进一步,如果淘宝、京东是分别主动进入一个个柜台,那么社交电商更像是逛商场,在没有强烈购买需求的情况下,恰好看到一个商品,自己需要、价格也不贵,最后产生了购买。

这跟我们线上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个商品链接后,选择点击购买的逻辑,如出一撤。

这朋友圈出现过课程的刷屏后,其实宏观的看,知识付费市场在整个大的电商市场里不到千分之一的份额。

2018,基于微信,依托小程序,社交电商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期。

当然这不是消费升级类的创新,只是微信生态,逐步逐步吃掉原属于阿里电商的GMV。

作者孙凌,资深互联网从业者,每天分享所思所想,欢迎交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关于机遇与社交电商的一些思考  电商  电商词条  社交  社交词条  机遇  机遇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一些  一些词条  
经验

 为什么90%的互联网创业者,赚不...

太多的创业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从互联网里赚钱,可90%的人都没赚到,为什么呢?何况这个时代是个体爆发崛起的时代,成功和失败都可以复制的时代,这就更难让人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