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还没踏出校园就已经积极投身于创业当中。ofo诞生于北大校园,更有还未进入大学校园的00后就已拿到千万融资当起了CEO,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在政策上对大众创业的不断扶持,看似为年轻人打造了一个不错的创业环境。创业的门槛开始变低,创业者也有日渐低龄化的趋势,创业仿佛已经逐渐变成一种新的社会潮流。
然而关于“90后、大学生创业”的话题近年来一直争议不断,很多行业大佬都曾公开表达过自己不会投资刚毕业或没毕业的创业者,但也有不同的声音,马云就说过年轻人不要打工要去创业。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近3年来,毕业大学生创业率基本在3%左右,光在2017届大学生中就约有21.3万人选择了创业,并且成上涨趋势,而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9%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
1. 躁动的青春,互联网造势
为鼓励大众创业带动就业,今年政府针对创业者的痛点难点,出台了多项帮扶政策,同时也加大了经济上的支持力度,不仅降低了贷款申请条件,还放宽了担保和贴息要求,为创业者们扫清障碍。
创业门槛的降低,让不少年轻人看到了希望,特别是随着近些年,一批又一批自媒体人的崛起,让“创业”显得过于简单,获得成功也变得轻而易举。互联网时代下成长的年轻人,在肆意青春的年纪大多都有着一颗躁动的心,加之大多自身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张扬且自信成为了90后一代身上鲜明的特征,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创业必定会成功。
2. 媒体的鼓吹,社会大环境的渲染
从《中国合伙人》到《社交网络》,从“90后青年天使轮融资超500万”到“95后CEO身价百万”,无论是娱乐生活还是现实报道,都在大肆鼓吹年轻人创业。同样也正是因为这样“过多”的90后创业“成功”案例,给了怀抱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的90后,不再愿意循规蹈矩。同时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成为了年轻人创业的动力,尤其是在社会“创业大环境”下,周边朋友都在创业,仿佛自己不创业就被这个时代给抛弃了。
3.对现工作的不满意,渴求自由
微博上有一个段子,领导不要骂年轻人,因为他们不爽就会辞职,要骂那些有房有车的中年人,因为车贷房贷压得他们不敢。虽然是个段子,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的一个社会现实,很多年轻人选择创业的初衷就是因为想要一份灵活的工作,而不是死板的朝九晚五。
根据人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超过30%的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最大冬季就是为了追求自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全球化智库2017》的报告中也显示,28%的年轻人认为创业是最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最有效的途径。
4.资本推波助澜,90后创业狂欢
让“90后”对创业趋之若鹜,自然少不了资本的推波助澜,近年来“90后获百万融资”的新闻屡见不鲜,一些投资人,极其喜欢投资带有90后标签的年轻人,他们甚至并不在意产品或者商业模式,只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赢得“90后”主流网民群体的欢迎。
与其说投资方投资的是“90后”,不如说他们是在借此赢得一次自我宣传的机会。在国内资本越发不缺的情况下,投资方显然也在想尽办法去吸引优质可投资的创业项目,去争夺被投资者。无论是神奇百货创始人王凯鑫,还是ofo的创始人戴威,在“90后”、“95后”的个性标签加持之下,都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千万级别的融资,一时风光无限。
在资本和媒体热捧下,让公众加深了对这些90后创业的认可和支持。也正是看到了这群“90后”标签的宣传效应,更多的资本开始寻求和押注90后创业者,而资本的狂欢,也让更多一批90后看到了创业的虚假繁荣,开始一个接一个的投入其中。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当下的年轻人真的都适合创业么?创业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所以也导致了现在每日数以万计的公司在消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创企的失败率为80%左右,企业平均寿命不足3年,而大学生创业失败率更高达95%,只有46.2%的创业90后存活。
为什么大多90后创业以失败告终
在中国,创业所要面临的问题远比想象的多。
1. 不仅人生经验不够,在资源、人脉、资金、行业经验、对商业模式的认知上还有所欠缺,更遑论对市场需求有什么深度理解了。这些固有因素都是导致其抗风险能力弱的主要原因。
2. 急于求成,易跟风。某些“90后”短期内通过炒作个性标签获得了部分关注或短暂的成功,仿佛找到了成功的捷径,以至于妄图通过个人影响力带动整个公司的运营,自我表现欲过强,导致个体和公司之间的关注失衡。
3. 国内实际上对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并不友好
有人觉得,如今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人人创业的良好氛围,社会、学校、资本三方都为了年轻人创业路上燃起明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报告显示,目前创业的绝大数创业的90后们的启动资金都来自自筹,其中考父母亲朋的投资占主要构成,而能获得商业的风投及政府资助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五。
有人能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成就传说,有人也注定只能落寞收场。“90后”创业并不应该只是年轻记忆里的一次天真的狂欢,想要在残酷的商业资本斗争突出重围,不能仅仅靠着满腔热情和贩卖梦想的炒作,90后们更应该回归商业竞争的本质,认清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