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快节奏时代嘛,大家都忙,拒绝每天发生。可是拒绝别人是有风险的,尤其对方是一个还比较靠谱的人,甚至是潜在的大咖。
Jack Ma在美国上市路演时说:“当年我来美国要200万,被30家VC拒绝,今天我又来了,要200亿”。这句话被演绎出另一句更著名的壮语:
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学会拒绝,很有必要。
拒绝别人可不是随随便便说一句NO,它有两层含义,一是面对诱惑,怎么判断是机会还是坑?
二是如何拒绝得漂亮,让友谊的小船还能荡起双桨。这是个很艺术的技术活儿,乃行走江湖必备技能。
在中唐,有一位诗人堪称个中高手,他的名字叫张籍。
02:
你没听说过张籍很正常,在高手如云的大唐诗坛,张籍是个二线诗人,但是论存在感,张籍很厉害的,是个黄金配角。
韩愈有一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题目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个水部员外郎,就是张籍。
话说805年的张籍,还没有当上水利工程师。作为一名资深撸瑟,他宅在汴梁的出租屋里,不发愁治水,只发愁薪水。
而他的同龄人,甚至他的晚辈,都已经笑傲诗坛。
那个叫韩愈的大愤青,刚刚用一篇《师说》树立了威望,又用一篇《论天旱人饥状》证明了胆量,一众铁粉,争做韩门弟子。
刘禹锡和柳宗元进入了唐顺宗的领导班子,正在实现“永贞革新”的伟大梦想,尽管后来失败,但名声已震大唐。
33岁的白居易,正坐在校书郎的办公室里,与元稹探讨“新乐府”文学的可行性。甚至那个叫李贺的毛头小子,都已崭露头角。
只有张籍,真的是籍籍无名,只能写一些“男儿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之类的诗,感叹一下岁月,发发牢骚。
他太需要一个机会。
03:
机会终于来了。
这一天,一份来自山东的offer送到他手里,下聘书的人,叫李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的平卢淄青节度使,相当于山东、辽宁两大地区一把手,军政财经一手抓,权利很大。
大人物招人就是大气,随聘书一起送到的,还有一份“聘币”,工资、福利都很丰厚,可能还承诺了,绝不让你996。
在唐朝历史上,进不了中央而选择去地方的诗人非常多,这叫迂回战术,运气好了,还能弯道超车。
对中年危机的张籍来说,怎么看这都是个好机会,没理由拒绝。
可是他偏偏拒绝了。
于是,唐诗里最有趣的一首就此诞生。请认真读完,看看张籍大叔的拒绝艺术。这首诗的名字,叫《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不要怀疑,我没放错,这真的是一首拒绝诗,它的后缀名是《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司空相当于副宰相级别,也就是说,李师道不仅是一方大员,还在中央挂了职,位高权重。
要拒绝这样一个人,没点艺术性是不行的。你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他调回总部,做你的顶头上司,甚至,做你上司的上司。
很显然,张籍都考虑到了。
他没有一本正经的说NO,而是化身一个人妻,语气拿捏的非常到位。简单翻译下:
李老板啊,你知道我有老公,还送我一对明珠。
我很感动,把它系在身上。
其实我家不穷,大别墅带大花园,我老公在朝廷当禁卫军。
我知道你对我有心,可是我不能背叛老公。
现在把明珠还给你,咱俩只是相遇太晚了。
这种拒绝法搁现在,叫“我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你”,看起来再平常不过。
其实不是的。我们分析一下,在这首诗里,就包含了开头提到的两层含义。
首先是拒绝得很漂亮,你看得起我,我就尊重你。一个大人物向你抛出橄榄枝,不管怎么说,人家对你是认可的,是准知己,就算不为他去死,应有的尊重是要的。
至于这是机会还是坑?很考验判断力,张籍也做对了。
在当时,北方的藩镇气焰凶凶,表面上向朝廷称臣,私下暗流涌动。
十年后,大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恐怖刺杀事件。帝国宰相武元衡、裴度,在上早朝的路上被刺。武元衡尸首分离,裴度阴差阳错捡回一条命。
这可是堂堂的朝廷重臣呀,这可是天子脚下的长安呀,竟然会发生恐怖袭击,谁有这么大胆子?
答案是李师道。
唐宪宗被彻底激怒,下令彻查、剿匪,长安洛阳的恐怖分子被一个个灭掉,李师道见事情败露,起兵叛乱,最后被一个部将所杀,拿着他的人头抵罪了,涉事的文官武将,罢官的罢官,灭族的灭族。
这时的张籍,已经在朝廷做了“太祝”。这是个管祭祀的芝麻官,虽然还是很穷,却远离政治漩涡,写写诗喝喝酒,岁月静好。
李师道被杀,不知道张籍会不会摸摸胸口,说一句好险,好险。
04:
事后看历史,人人都是诸葛亮,这正是张籍厉害的地方。
他拒绝李师道是在十年前,当时的李师道很安分,没人能看出他有一天本拉登附体。可见张籍并不是书呆子,嗅觉很敏锐。
再就是能拒绝诱惑,要知道,当时的张籍贫病交加,哪怕几年后做了太祝,也很寒酸,眼睛也得了病,几乎失明,同事们送他一个绰号,叫“穷瞎张太祝”。
他到底有多惨,看几句诗就知道了:
他自己说:“贫贱易为适,荒郊亦安居……寒天白日短,檐下暖我躯”。
又向白居易哭惨:“君为天子识,我方沉病缠”。
白居易说他“中散步兵终不贵,孟郊张籍过于贫”——嵇康、阮籍也穷,可孟郊、张籍你俩穷的过分了啊。
韩愈说他:“君居泥沟上,沟浊萍青青”——居住条件非常差。
……
按说张籍比谁都需要钱,收下李师道的聘礼,走马上任山东,肯定比在朝廷里当一个九品太祝待遇高。
这个诱惑,张籍也抵抗住了。
后来有个叫姚合的诗人,对张籍的评价很高:
甘贫辞聘币,依选受官资。
可能有人说了,不就是拒绝了钱多的,选择了钱少的事吗,谁都可以。
真不是这样。我们看下其他诗人的拒绝技能。
当时元稹只考中了明经,还没中进士,听说李贺是个少年天才,求加好友,李贺没有通过,说了一句话:“明经及第,何事来见李贺?”你连个进士都不是,见我?还不够格。
这就是拒绝的姿势不对。
可以想象,元稹受到的一万点暴击。没过几年,李贺就也尝到了被拒的滋味,连高考都不能参加。
不过,李贺当时才十三四岁,年少难免轻狂,让我们像韩愈老师一样,看在才华的份上包容他。
李贺太年轻,那李白呢?
诗仙同志根本分不清是机会还是坑。永王李璘谋反的举动,明摆着呢,你李白五十多岁的人了,又混过朝廷,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offer一来就走马上任。流放夜郎,算很幸运了好不好。
还有一个更近的例子。
就在张籍拒绝李师道的第二年,一个叫李绅的诗人也收到一个offer,没错,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位。
给他发offer的人叫李琦,是镇海节度使。
李绅一曲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就去做了幕府掌书记。
结果第二年李琦叛乱,要不是赶紧划清界限,他早就“头落禾下土”了。
学会拒绝,真的很重要啊。
答案仍然在诗坛。
05:
话说秦朝以前,诗歌大致有两种,一种以《诗经》为代表,来自民间,但很难懂,节奏也单调。一种以《离骚》为代表,内容深奥晦涩,只有社会精英才玩的转。
大秦帝国烧了很多书,却激荡着音乐精神,朝廷成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发展流行音乐。可惜,皇二代还没来得及打开麦克风,舞台就被拆了。
历史进入汉朝,汉武帝是个音乐发烧友兼诗人,他把秦朝的音乐机构迭代升级,改名叫“乐府”。
“乐府”喜欢什么曲风呢,看看汉武帝的诗就知道了: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是不是很通俗易懂?再看看汉武帝的首席音乐总监,这个叫李延年的,曲风是这样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这典型的流行气质,让诗歌进入全民创作时代。一直到南北朝,几百年下来精品辈出。最著名的,比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十五从军征》,都算乐府。
这时的乐府,风格淳朴通俗、音乐感强,很适合传唱。要是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孔雀东南飞》,可惜并没有。
南北朝大混乱,流行起浮华的“宫体诗”,很三俗,很空洞,乐府也慢慢变味了,逐渐被诗人忘记。
这一忘,就是200多年。
到了中唐,一批大咖突然开悟:谁说乐府必须拿来唱?谁说乐府只能写正能量?我们要创新!
于是,一种叫“新乐府”的诗出现了,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元稹、李绅,当然还有张籍,他们还祭出一位老前辈,叫杜甫。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张籍爱吃杜甫诗灰了吧!“一寸相思一寸灰”呀。
与此同时,文章也在改革,韩愈和柳宗元扛起古文运动的大旗,弟子如云,桃李天下。
说了这么多,跟张籍的《节妇吟》有啥关系呢?
关系很大。
在汉乐府里,还有一首同样大名鼎鼎,叫《陌上桑》。要理解《节妇吟》,必须把《陌上桑》简单回顾一下:
一名叫秦罗敷的少妇,在城南采桑。她非常漂亮,路人甲乙丙丁看见都忍不住捋胡子,小伙子看见,赶紧整理自己的头巾。犁地的忘了犁地,锄草的忘了锄草,回头率100%。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市长也看见了,上来撩罗敷:姑娘,要不要坐我的车呀?
罗敷很生气:市长大人好蠢啊,你也想开发布会吗?
这位市长脸皮很厚,不死心,罗敷就接着说: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这一大段细节描写,简单概括就三句话:
我老公有身份,我家不差钱,我老公很帅。
所以,你赶紧滚蛋吧。
这是一个权贵撩拨良家少妇被拒的故事。
张籍的《节妇吟》,就是对《陌上桑》的致敬,也是给“新乐府运动”交上的答卷。
只不过李师道不像“使君”那么老司机,没失了体面和分寸,张籍也没有学罗敷那样一通怒怼。
他还是感激这个赏识他的人,拒绝之外,无限感慨: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06:
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诗坛,这首《节妇吟》不是最响的,也不是最美的,但却是最独特的,非常稀缺。
好诗有个特征,就是一旦写出来,它就不属于作者了,读者会对它各种解读。
从宋元到明清,对《节妇吟》的解读从未停止,只是争论点焦点有点跑偏,都在女主身上,她到底是傻白甜还是白莲花?
当然,这些迂腐的三观早就烟消云散,只有这句“恨不相逢未嫁时”,读来仍然令人唏嘘。
张籍的结局还是不错的,在韩愈、白居易的帮助下,从小小的太祝,一直做到大唐最高学府博导、水部员外郎,平平淡淡走完一生。
这时,再回过头想想他的绰号“穷瞎张太祝”,在那个政治黑洞吞噬一切,所有王公贵族、文人诗客都不能幸免的年代,最心明眼亮的,反而是个瞎子。
不说了,烧杜甫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