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职场潜规则:那些混得好的人,都对升职提拔...

作者 l 悬崖上的猫 

公众号 l 彪悍猫先生(ID:BHMaoXianSheng)

现在很多职场人,有了一定经历和阅历之后,对升职提拔以及岗位价值都看得比较淡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虽然表面上看,是人与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性格不同,职业目标不同,但从本质上看,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

01 很多职场人认为,岗位标签并不是特别重要

2015年,我有个朋友准备换工作,他每次面试就特别关心:应聘的这个岗位能给他什么标签或称号?

如果给他高级设计师、设计主管、运营经理之类的,那都免谈,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是新市场运营经理了。那时候他真的特别注重这个,而且还会假想出很多外部评价。

因此他的应聘经历可以说是坎坷曲折,后来他回首过往,只想骂自己一句“虚荣的蠢货”。

很多职场人在进入职场初期,都如此虚荣过,费尽心机,辗转跳槽,追逐什么主管、总监、副总、总经理等各种虚头巴脑的东西。

很多人对外做介绍、出现在海报上时,也喜欢给自己罗列一大堆标签,某某达人,曾担任某某某。这些标签,本质上是没有力量的,是一个人没实力、不自信却又很虚荣的表现。

因此,很多职场人在社会上打拼久了,就都明白,你给我升职、给我某某职位标签,只是一个虚名而已,只是为了公司里面其它部门方便联系我、让我多干活的一个标签,并没有加薪发奖金来得实在。

02 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事业路线,而非岗位路线

第一,什么是岗位路线?

就是,你进入一家公司后,努力去适应公司的环境,适应公司的文化,适应你上司的工作风格,适应你的同僚,寻找机遇,做出成绩,得到权力核心的认可,沿着公司里领导给你安排的职业路径,一步步往上走。

混得好的话,可以从基层员工,发展为中层管理者,少数甚至能成为高管。这种模式,更适应体制内,或者大公司

因为体制内或者部分体制外的大公司公司文化已然成型,制度健全,个人仅仅是小小的螺丝钉,离开公司这个平台,你可能什么都不是,只会很细分的一些工作,习惯走流程,而公司离了谁都能转。你没有什么议价权,唯一的捷径是服从安排。

所以,如果只是看重升职,走岗位路线来发展的话,是不可能有什么事业的,也很难找到自己的“合伙人”,更多的是重复的事务性工作。

你可能有已经合作很久,相处很愉快的领导/同事/下属,但不好意思,如果你升职或者调动了,人你不能带走。你只能再去适应单位给你安排的新的人力和环境。

举个栗子,你在某个大国企管财务,做的很好,深得领导信赖。在职位有空缺的时候,领导打算提拔你当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是领导的心腹,前途一片大好。但你过去,基本上就暂时放弃了自己的财务专业,只能天天鞍前马后为领导忙活。

很多职场人,现在越来越注重自己的领域专注和专业专注度的提升,所以不希望自己在公司有过多的变动,因为这样难以在某一方面形成积累。

第二,什么是事业路线?

走这种职业路线的人,一开始就非常清楚明白,自己做的不仅仅是公司里的某个岗位,更不是事务性的工作,而是社会分工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可能很小,但只要能够随时能看见自己在市场中的成长和价值,那就是值得的。

只要你有清晰的目标,只要你认识到不是为这个公司的某个职位工作,而是为了市场上存在的职位工作,你知道要在哪个方面做到非常专业,你就根本不用强迫自己去适应某个环境,更不用去讨好谁,如果不适应,跳槽走了就是,因为你不必得到一家公司某几个掌权领导的认可,只需得到市场的认可就行。这里的领导不对路,再见,总能找到企业文化和行事风格跟你对路的团队。

无论跳槽多少次,你会在跳槽中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和专业成长速度非常快,比起自己一直在某个公司里苦苦等候,希望升职的机会能轮到自己效果好100倍。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的寻找认可自己、理念契合、能力互补的“事业合伙人”,当条件具备时,就可以自己创业。

因此,这才是很多职场人,看淡升职提拔的本质原因。很多时候,中年你感觉被压迫想辞职,是因为你没有区分清楚以上两种职业发展的路线,把它们搞混了。

第三,为什么大多数体制外的人看淡升职,而体制内的人却想升职

之前有人在朋友圈说“体制外月薪都2万了,40岁后,怎么可能还比不上体制内月薪5000的人?”这就是没见识的表现,为什这样说呢?

比如你在20-30岁这个阶段,在一个小私企做财务月薪2万,但30多岁又被调到行政部门或市场部工作,那么你的职业生涯是散乱无序、没有持续积累的。

这样的风险相当大,一旦到了40岁你的精力和学习力比不过年轻人的时候,你肯定会从一线上退下来,然而你在这方面的积累并不如那些一直都专注在这个领域的人,那时你再想回去做财务也已经没有了竞争力。所以,最终你会变为低不成,高不就,而且还贵到企业用不起了,这不能怪公司,而是你自己把市场化公司活成了体制内公司

我这10多年的职场观察来看,这样的人还是有很多,他们思维的固化限制了思考能力,习惯了一味的服从。虽然我自己也是80后,但现在看到很多90后已经有了很超前的思维认知能力,他们很多看淡了升职提拔,比70、80后更职业化,专业化了。

而同样40岁、50岁,在体制内或大公司里,没有专业和人脉的积累的那些人,为什么反而活的悠哉呢?

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事业,他们所服务的公司,强调的是职位。他们已经获得了“编制”,只要不出大错,社会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他们就能在这个公司中一直稳稳的工作拿月薪5000。因为体制内、大公司已经把他们与市场隔离开了,他们与市场不发生直接的联系。

所以,体制内月薪5000的,可以比体制外月薪2万的更有优势,尤其在40岁后这个优势会更明显。

03 与其研究升职提拔,不如提升个人真正的实力

第一,忽略“虚”的岗位标签,要有自己真实的能力

有些招聘信息上写“诚聘运营经理,月薪4000-6000”这句话时,肯定就会有人问:这是什么经理,月薪才四五千?真够低的。

很多职场人都不是傻子,这个“运营经理”的头衔是虚的,这年头,老板们学聪明了,你要什么给你什么,不就是一个好听的岗位名称么,你想要,我给你。所以你看,现在大大小小的公司里,总监、副总裁、主管遍地都是,领导比员工都多。

很多人在职场上追求各种好听的称号,各种标签往身上挂,殊不知,行情不好的时候,先干掉的就是你。

为什么?因为你没搞明白你的一切价值,来自于你的实际价值,来自于你能为公司赚到钱,而且能持续的创造价值,这才是你的的立命之本,而不是因为你是某某总或某某主管!

第二,持续积累你的专业和人脉

在市场化的私企中,到了一定年岁,就算没失业,你也要仔细考虑去留的问题了。

职场人的压力,不只是精神、物质上的压力,最关键的还有健康压力。过了30岁,个人时间受挤压,加班熬夜现象只增不减,加之沉重的车贷房贷多重压迫,如不健身保养,越积越多不好的东西,身体一旦出事,就意味着以往的所有努力可能付之一炬。

所以你需要考虑以下3点:

1.年轻时候选一个有前景的方向,不断积累专业和人脉;如果行业已经下行,需要尽快把自己迁移到另外一个较有前途的行业中;然后持续积累。

2.薪水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要把获取薪酬奖金作为你的第一财富资源,而是在职业生涯中要寻找到更多的、合适的事业合伙人,这些人会贯穿在你的整个职业生涯、创业生涯中。

3.不要以为在体制内或大公司,你不努力,不学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也不一定一直稳当。因为你的能力一旦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和岗位能力的要求,你就会被“边缘化”,重要的会议都不通知你,好机会全部给年轻人,把你闲着,一眼望穿40年,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第三,尽快摆脱职业规划的迷茫期

很多职场人觉得自己30多岁了还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更没有想过未来的事情。

对他来说,即便是想要升职,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升职,需要做点什么,学习点什么都非常的迷茫。

这里有三点建议:

1.充分了解自己,也就是你对什么感兴趣,你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

2.给自己建立较为清晰的职业目标,比如金钱方面、职位方面。

3.明确如何达成目标所需要的努力路径,这也就是把目标进行分解,比如一个40岁左右的长远目标,分解到30岁、35岁等,然后再分解到年、季度甚至月度,制定出详细的行动计划,

最后按照计划严格去执行就行。没有设计过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会一片迷茫,把什么都看得很淡,因为那太遥远了。

END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升职  升职词条  提拔  提拔词条  职场  职场词条  那些  那些词条  规则  规则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