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工作14年观察:真正决定人生胜负的,是这5种...

我们初入职场时,很多人差距并不大,但七八年后差距就很明显了,十年以后甚至有天壤之别。

差距是如何形成的?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如果说努力程度,大家都很努力,所以能拉开差距的大多是努力背后不同的职场思维和认知,认知决定行为,更决定成败。有些你可能觉得老生常谈,众所周知,但定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是有必要的,这方面的思考永远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

通过我这14年的观察,发现那些职场上顺风顺水、越混越好的人,他们的思维和认知真的跟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不太一样。

01:

成功者是增量思维,永不满足

普通人是存量思维,小成即安

我有个大学同学,大学一毕业就去了非洲,一待就是7年,他曾在安哥拉、津巴布韦、尼日利亚这些国家做过很多工作,他告诉我,这些国家的工人,手里只要有100美元时,就会立刻去把钱花光,然后才又接着上班,手中永远不能有余钱。

有些条件好点开店做生意的也是一样,比如今天做了一笔生意,赚的钱够全家花一个月的,那么赚到了这笔钱以后,就开始把店铺关了歇业,一直到那些钱要花完了的时候,才又重新开始做生意。

所以,一但有华人开店和这些人竞争,他们大多会被华人的店给挤垮,很多人甚至因为嫉妒而去抢劫华人的店。但他们从来不反省自己的问题。

现实工作中很多人就是这样,永远是存量思维,有点小成就沾沾自喜、自我满足了,比如有的人当上个小主管就觉得很不错了,就开始发号施令,停止了前进;有的人月薪过万就觉得自己了不得了,开始享受挥霍的快感;有的人存了一两百万或者买了套房子就觉得这辈子行了,够了。

所以,很多人在有所小成后,不愿意继续努力,他就一直守着自己那微薄的存量积蓄和知识技能,在里面如鱼得水,还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一个不愿意进入增量知识领地的人,他是永远无法进入一波新的快速进步周期的,日积月累,就会慢慢被别人所超过甚至替代。

一个存量思维的人,会特别容易满足,喜欢待在舒适区不想出来,待久了就真的出不来了,不仅不会出来,还会越来越穷困。

反过来看那些有所成就,职场中越混越好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这十几年的职业发展速度很快,我从一个办公室打杂的到CG设计师再到运营经理和课程顾问,最后与合伙人创业年薪30万,整个逆袭用了8年时间,前段时间接受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采访,他们问:为什么你可以发展得这么快?比如当年在第一家公司时,你已经当上项目负责人,收入也高于同行几倍,为什么你还是选择很快离开?

我说:很简单,我不满足。

一个人只要不满足,他就会不停的去拼命。很多人想成为月薪2万的设计师,我刚做到时,当时兴奋得半天都没心情做事,可回过头立刻冷静下来想:下一步怎么办?很多人随时超过我,我这薪水能维持多久?我就这样了么?自己就这点出息?

我就是这样一直抱着不满足的心态,无数次把自己从满足的心态拽回来了,每一次把自己拉回来后,我会给自己定更大的目标去追,让自己可以可以保持一路成长和逆袭。

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创办易车,上市了,不满足,又创办易鑫,又上市了,易鑫上市后他开始反思,觉得过去几年犯了错误,事情做得太小了,没有完全拥抱互联网,反思了两年,他决定重新出发,创办蔚来汽车,结果又上市了,当然蔚来肯定不会止步于这3家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拥有增量思维的人,就会永不满足,永远都在想下一步还能怎么干,他会一直给自己更新版本。

02:

成功者超强执行力

普通人放纵拖延症

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总是喜欢说:“马上”、“顺其自然”、“船到桥头自然直”。其实这只是大多数人,在为自己的拖延症找借口;而对于成功者来说,这就是拖延症的另一种说法:

马上,其实就是还没开始做。

顺其自然,就是随波逐流,很可能只会越来越差。

船到桥头自然直,就等于这事就算了,不用去管它。

大多数普通人永远是手里有多少资源,就做多少的事,有多大的资源,就做多大的事。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时机还不成熟,我的能力还不够,我还没准备好,还需要再酝酿酝酿,等到……再做吧。

然而,真到你觉得可以做的那天,时机成熟的那天,或许永远不会来。其实殊不知,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很多工作需要的能力也是在你做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的。

我还记得在前公司做的一个项目,就有那么一点“成功者思维”。

在2015年的时候,公司决定开展一个很大的课程项目,我独自带头开始做,别人问我,你有资源吗?你有经验吗?有专业人士帮你吗?

然而,我什么都没有。

我想的是,如果不先做起来,怎么知道行不行呢?资源、技术和项目经验可以先做起来再积累嘛。现在回头去看,我当时的决定是非常正确对的。后来不仅做起来了,而且还

得到了很多用户的好评,都说希望以后多做点类似的项目。最后我们团队越做越大,部

门扩展到了102人,涉及相关项目达40余个,我是总负责人,当年我们部门就给公司创造了近千万的收益。

有时候,你觉得眼前无路可走,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往前多走几步。后来每次犯拖延症的时候,我就会想到那一次的经历,每次当我先做起来的时候,其实就成功了一半。关于这点我之前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哪吒破41亿!衍生品市场却被山寨横行:先搞起来的人已经成功一半”(戳链接可看)

除此之外,成功人士还有以下几种解决拖延症的方法:

第一,拒绝完美主义,降低期望值

很多人老是拖延不敢行动,其实是自己太完美主义,怕自己做不好,达不到自己或别人心目中的要求,所以迟迟不敢行动,相比追求完美,把对结果的期望值降到最低,反而可以提高你的执行力。

比如我最开始做视频设计和写文章的时候,都准备好久,感觉要看完所有的技术教程或者大部分的写作书籍才可以开始干,结果憋了一个星期都没弄出个啥来。

现在我就不这么做了。如果是做视频,从一开始,我就抱着先做一个样片的心态,后面肯定还会有不断修改和完善的步骤;写文章也是一样,我就抱着先写给自己看的心态,慢慢再来改都没有关系!这样一来心理负担就少很多,反而提高了执行力。

第二,拆分目标,降低启动门槛

我之前一直想学好CG影视动画设计,本来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从“电影动画特效设计师”到“千万粉丝的短视频KOL”。但这个目标太宽泛了,刚开始我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迟迟没学。后来我就把学习目标拆分为学习动画软件、拍摄、剪辑软件、脚本设定、推广运营,每天也别做太多事,就两三件小事足够了。比如学习动画软件这一项,就变成一个具体任务:每天晚上8点到8点半,做半个小时案例练习。

对于学习动画软件这一项任务,每天半个小时,时间不长,做的事情不难,但做的动力就大多了,心理就不会产生阻力。这半小时内我就专心做一件事,也不容易分心。

久而久之,我惊讶的发现,原来这么多个小目标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大部分技术和策划运营都掌握了。所以拆分大目标为小目标,也是提高执行力的一个好方法。

03:

成功者永远在学习

普通人觉得学够了

有些人觉得,大学毕业之后就不用再学习了,有些人可能好一点,只在工作中涉及到要升职加薪的东西,他才会去学。

更多职场中人对学习的态度是这样的:

我都这把年纪了,还学啥呀?

你看书都快看出朵花来了,有真金白银吗?

我每天工作都很累,哪还有精力去学习啊?

你天天看书是在造原子弹吗,没见你有啥起色?

别傻了,看书就能看出成功人士来吗?

那些书太贵了,把钱用来买书多不值得?

这就是普通人的态度,他们要么不相信学习有用,要么觉得学习是负担懒得学习,要么舍不得投资自己学习,毕竟很多人连买书都觉得贵。

其实成功者都相信学习的力量,而且是永不停止学习,他们知道学习是可以帮助自己成长的,只是不一定立竿见影。

一个习惯了每天学习的人,注定会越混越好,但一定要注意:它是时间的朋友,它需要持久的积累,也需要习惯延时回报。那些头脑一发热,学几天,没用。坚持半年,没看到明显进步,别怀疑自己,别放弃,别停下,这是正常的,继续就OK了。

04:

成功者永远都想赢

普通人只是不想输

想赢和不想输,看上去差别不大,其实是有天地之别。

成功者因为想赢,所以总是敢断舍离、敢冒险,敢失败。他们要的不是小小的成功,也

不是差不多就行,而是要当第一,要做那个最优秀的和最有价值的人;普通人因为不想输,总是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害怕失败,害怕损失,于是永远被困在一个很小的格局里。

我在之前的篇章里面提到过,我有个发小朋友,小安,他从国内软件公司辞职去日本创业,在他去日本之前,本来他3个同事是打算和他一起去的,但就在要出发之前,他们考虑到国内安稳的事业和未知的风险,另外3人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害怕输,于是放弃了。

现在7年过去了,他的这3个同事,依然还在原公司做着月薪七八千的程序员工作,而小安现在已经在日本拥有两家软件公司,其中一家还已经上市,身价过千万美元。

据说他那3个同事,现在都已经接近40岁,精力远远赶不上年轻人,领导正在逐步安排年95后年轻人接替他们的工作,面临40岁改行找工作的风险。

其实吧,这些结果都是可以预见的,还是那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认知决定成败”,即使这种事还有100次,那3个人可能还是会错过。

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永远都是寻求安稳、不敢挑战,不敢冒险,很多人总觉得,成功者不就是机遇好嘛,要是这个机遇给我,我绝对比他更成功。

真的是这样么?

一旦真的机会到了我们面前,很多人的画风就突变了,就会说,“哎,这事不靠谱吧,万一不行怎么办?万一搞不起来还失去什么怎么办?要不还是算了”。

很多时候,机会来了,普通人都不认为它是机会,而认为是一个陷阱,总认为是害自己,都没有去了解过就轻易下了结论,“机会,在成功者眼里看到是机会,而普通人只会看把机会当成困难和障碍”。

05:

成功者一生都不认命

普通人一到中年就信命

有些人特别爱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以及“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特别是现在很多人经常说起35岁后中年危机,越说他就越相信命,他就认为35岁以后就真的怎么怎么了,其实在我看来,除了生死,其它都不是个事儿,更谈不上什么命运,全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无论你现在是什么年龄,现在你是什么选择,将来你就是什么命运。

最怕的不是死工资,而是心死了。很多人动不动就会来一些认命的评论和想法,很多人大学毕业时,一腔热血充满激情,相信自己,相信未来。但进入社会若干年后,亲身体会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就慢慢的认命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大多数人总是放弃选择、草率选择、放弃努力,然后在一事无成之后,就怪自己命不好。要知道我们这一辈人都是有机会活到100岁以上的,现在人的退休年龄都在60岁至65岁,因此,你30岁,还很年轻,你35岁,也还年轻,即使现在40岁,也还有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年纪轻轻的时候认命,这是最重要的。只要不认命,就还有机会。

我前公司的老总,他之前投资了两个大型的课程项目,第一个,因为学校老师人员变动,项目搞砸了;第二个,被竞争对手挖了墙角又搞砸了,那年他刚好45岁,不仅让公司损失惨重,他自己也负债累累,很多其它领导都劝他,换个项目或行业吧,你就不是投资教育行业的命。

然而他就不信这个邪,又连续投了两个项目,很多人都准备看他的笑话。结果他的这两个项目火了,公司的市值翻了好几倍,还因此撬动了公司的其它业务。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命不好,然而成功者则恰恰相反。我经常听到有成功者说:虽然一直不顺,我们现在过得不好,但这一定只是暂时的,改变需要周期。

我们的自信源于什么?不知道,总之,不能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

人会因为相信而改变,我从第一份工作到现在自己创业,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白到小负责人,再到带团队的管理者,每一年都是一个蜕变。就因为我相信我的改变迟早会发挥作用,会越来越好的,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现在多强,而是如果你始终怀有希望,每年把自己变革一次,最差也能大器晚成。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所认识的成功人士,虽然他们也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或许你对他们很不屑。但不得不承认,成功者,他们的成功并不只是靠运气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还有更多超越常人的思维认知,多从成功者身上学习这些思维方式才是更重要的。

END

本文来源:公众号 @彪悍猫先生, 作者悬崖上的猫。

这里是100万职场人的逆袭驿站,运营者悬崖上的猫,资深媒体人、设计师,从思维到技能,只写最接地气的逆袭干货,让你一路逆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胜负  胜负词条  观察  观察词条  决定  决定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