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业内人士说,求职实际上就是对求职者综合能力的测验,这话很对。小周的遭遇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值得深思。在回答求职官问题的时候,很多毕业生往往自作聪明,在自己的答案里用上太多的修饰,对诚实等为人之道和思考的严密、答案的客观却不太重视,又常常不能自圆其说。在求职时“下套”,把对求职者的真正需求巧妙地隐藏在求职的试题后面,是如今招聘单位的习惯做法,这时候如果你只是一味迎合,很快会出局。
求职的故事我们听到不少,归纳总结起来,诚实的回答及顺其自然的自圆其说,是其中最突出也是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有这么一个有趣的例子:有一家企业要招聘一名文秘人员,大学毕业生小周前去应聘,顺利进入求职之后,单位人事经理问了小周一个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住宿问题吗?”小周可能是担心单位会拒绝没有住房的应聘者,就回答说可以自行解决的,小周通过求职,被该企业录用。然而小周在场外却听说,人事经理问这个问题的本意是将为没有住房的员工解决宿舍,小周很是懊恼,又折回找到人事经理,说自己其实是没有住房的。更令小周意料不到的结果出现了,在正式录用通知下达之前,这家企业的人事部通知小周,他被解除录用,原因是他没有说实话,而且给人过于注重待遇的感觉。
笔者认为,求职者在求职时,应当坚持自己的本色和原则,答题之前要尽可能考虑得周到一些,以免使自己陷于被动。在始终处在流动状态的人才市场中,如果为了求职过关而放弃了基本的为人之道,就算是求职过关了,上班后,也难免会被精明的老板“炒”掉。
面试填职业性格测试中的认知是怎么回事?好同事,是公司给员工的最大福利。一帮明白人一起工作,事情越做越明白,有顺风顺水的畅快感。最无奈的工作,是和一帮糊涂人共事,说什么都说不清,主要精力用来开会,感觉是在浪费生命。
把一帮明白人凑在一起?要明确招聘底线,只招明白人。从技术上来说,明确这个底线,先要定义清楚,什么是糊涂,什么是明白。在心理学中,“糊涂”是自我意识的正常属性,它和“明白”之间隔着一些看不见的障碍,那是社会认知障碍(socialcognitionbarriers)。
活在水里,鱼看到的影像,都是透过水看到的。没有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鱼很难看到。同理,我生活在“自我意识”里,我的行动、感受、思想,都是通过“自我”而展开的。没有“自我”的客观世界,是什么样子?我很难感受到。
像一副与生俱来的有色眼镜,透过眼镜看世界,我会把眼镜的颜色,理解为世界的颜色。假如我戴的是红眼镜,你戴的是蓝眼镜,我们讨论世界的颜色,麻烦就来了,谁也不能说服谁,完全是鸡同鸭讲。这种沟通障碍,就是社会认知障碍,定义如下:主体个性的共性化假设导致的社会理解障碍。
学家发现,自我意识的三个属性(有色眼镜),经常被放大理解为客观共性(世界颜色),并导致理解障碍,这三个属性分别是:主观性、局限性、排他性。
主观性:我爱吃饺子(主观),所以你爱吃饺子(放大)。这是极简版本的主观性放大,在现实中,主观性放大很常见,让人见怪不怪,例如这一句话:“我的需求,代表了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利益。”这样说话,是把个人的主观需求,放大成了社会利益,主观性被放大得太多了。总是这样说话,会把自己说糊涂。
是这句话,这样说会明白得多:“这个手机屏幕大,要双手操作。在跑步的时候,我一边跑,一边双手操作手机,手和脚的动作不协调,很不舒服,也有点危险。我一直想买一台单手操作的手机,手机性能还要好,我一直没买到。我猜测,不用手机看视频,而且有长跑习惯的人,会有和我一样的需求。这样的人,在比例上会很小,在数量上应该也不太大,可能有几十万人。当然,这是我的推测,是我根据生活场景做的推测。”用一句话概括主观性:我就是你,这是糊涂人;我只是我,这是明白人。
局限性:我不会做饭(局限),所以你不会做饭(放大)。这是极简版的局限性放大,真实版本比这个复杂。例如,经常有人这样说话:“历史将证明,多元化不会有未来。”这句话暗含着局限,可能是把个人知识的局限性,放大成了真实世界的局限性,不详细解释,就不知道它的真实含义。
这样说,就好理解了:“我对多元化经营,提不出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是因为我没有多元化的经验;另一方面,我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所以,我不主张多元化。我的不主张,不是因为多元化本身,而是因为我不了解多元化。”用一句话概括局限性:我知道一切,这是糊涂人;我知道一点,这是明白人。
排他性:我只吃饺子(排他),所以你只吃饺子(放大)。这是极简版的排他性放大,复杂版本很常见。大部分排他性的观念、信仰,只在自我认知上存在着排他性,在真实世界中,并不存在这个排他性。例如这句话:“只有创新,才能生存。”这样说话,一定要认真解释一下,要不然,这句话很莫名其妙。
是这句话,明白人可能会这样说:“按公司眼下的性质,我们只能靠利润生存。我们的利润很少,虽然不亏损,但没有资金做发展。公司要增加利润,有两个办法,一是提高质量,二是增加品种。可能还有其他办法,但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在我知道的两个办法中,我觉得增加品种更加可行,因为它在现有条件下,就能实现。”用一句话概括排他性:我知道唯一真理,这是糊涂人;我知道一条规律,这是明白人。
性、局限性、排他性,是社会认知障碍的三副有色眼镜,摘下这三副眼镜,就是明白人。公司招聘,要坚持只招明白人。问题来了,如果我来应聘,你怎么知道,我是摘了眼镜明白人,还是戴着眼镜的糊涂人?可以做一个信念测试,测试两种信念:绝对信念和相对信念。
信念,是不由分说、不信不行的信念,它适用所有人、所有条件。绝对信念,是主观性、局限性和排他性的浓缩,三副银镜都戴上,就能看到绝对信念。如果我相信绝对信念,我就是个糊涂人。
信念,是可以商量的、信不信要看情况的信念,它适用于一部分人、一部分情景。如果我已经摘掉了三副眼镜,我的信念就是相对信念。相信相对信念,说明我是明白人。
测试,可以直接提问:你的人生信念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能够登顶金字塔的动物,只有老鹰和蜗牛。此时,你作为面试官,就再追问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个信念,是适合所有人的信念,还是你自己的信念。
追问,我可能这样回答:“这是适合所有人的信念,因为没有人能像老鹰一样快速成功。那些快速成功的幸运者,其实都有长期努力,他们也经历了蜗牛一样的积累,只是大家没注意到。”这样回答,表明我的信念是绝对信念,我放大了自我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说明我还有点糊涂。
我这样回答:“这是我的个人信念,我的朋友里面,只有我一个人以这句格言为信念。我以它为信念,因为我像蜗牛,我的优势在于韧性,不在于冲劲。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像老鹰一样,一飞冲天。可是,我没有一飞冲天的成功经历,我获得进步都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很像蜗牛,所以我选择这个格言作为个人信念。”
回答,表明我的信念是相对信念,说明我是个明白人。和明白人一起工作,除了沟通顺畅,还能和谐共处。不论信仰、观念、兴趣有多大差别,明白人都能融入明白人的团队。孔子早就阐明了这个道理,子曰:君子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