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必须天时、地利、人和。但在实际案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条件很好的人,却始终无法顺利通过最后一道关卡。深究其原因,他们总是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细节,使得求职路一直走得不顺畅,一次次被主考官“枪毙”,一次次“死”在招聘会的面试场上。
“死”因一:不切实际
叙述人:夏磊,男,23岁
专业:工科
面试岗位:机械工程师
夏磊参加了很多的招聘会,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十多场。在上海市举办的招聘会上,主考官对他非常满意,于是开始谈最后的薪资。夏磊觉得今年找工作的情况那么严峻,自己能找到一份就不错了,怎么还能讨价还价呢?于是他回答:“无所谓,都可以!”主考官马上阴沉着脸,请他回去等通知,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点评:薪资是你对自己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也是对你工作满意程度的回报。一个连自己薪资都无所谓的人,还能期望他对以后的工作和公司有干劲吗?
“死”因二:不自信
叙述人:王洁,女,24岁
专业:法律
面试岗位:招商顾问
在招聘会上,我看上了一个日商投资的外贸公司。我特意重新打扮了一番来给自己增加自信。一排看似威严的人士簇拥着老板模样的人坐在会场上方,原来是日本老板亲自面试。一看这架势,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起来。突然想起学长以前的经验,心里开始暗自念着:要谦逊、谦逊……
主考官的第一个问题就把我呛住了。“我们招的是专科学历,你是本科,怎么会来应聘这个岗位?”我支支吾吾地回答:“我觉得你们公司挺好的,也比较适合我的专业。”“我们公司好在哪里?这里工作压力很大,平时要经常加班,你可以适应吗?试用期只有基本工资800元,其他什么福利也没有,能接受吗?”在等待是否进入复试的空档,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终于等到了“宣判”的时刻,主考官面带微笑地告诉我:“小姑娘,你的条件不错,不过以后再去面试要自信点……”
#p#副标题#e#
点评:缺乏自信的人会让人有学习能力差、推诿塞责的联想,肯定不受用人单位欢迎。
“死”因三:抢风头
叙述人:李魁,男,23岁
专业:国际贸易
应聘岗位:营销企划
参加学校里的招聘会时,我杀入了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面试现场,据说投简历的就有数百人,最后杀进面试的只有30多人。当时我们被分成三人一组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我觉得要脱颖而出必须表现得更积极。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抢在别人前面,比别人多说两句。
面试官问:“如果你的同事中有不好沟通的人,你怎么办?”别人还没有说话,我就抢着回答:“最重要的是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需要去勉强。”整个面试下来,有2/3的问题都是我回答的,而且越说越顺根本忘了要收敛。一个星期后我收到通知,被客气地告知不需要参加复试了。因为公司觉得我不注重团体合作精神,太急于表现自己,不是他们需要的人才。
点评:自信和骄傲有时就在一线之间,骄傲的人令人生厌,没有团队合作的概念,不合群,用人单位绝不会喜欢一个单打独斗的独行侠。
“死”因四:选地区
叙述人:康林,男,22岁
专业:文科
面试岗位:经理
“我的首选是出国,其次是留京,再不行就去广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康林说。目前班里45名学生都还没人打算到基层,身边的同学动过“去西部”念头的也不多,大多数人还是瞄准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虽然国家鼓励下基层的政策已为数不少,然而调查发现,优惠政策仍难以解除学生的重重疑虑。“下基层?就算不担心收入少,也会被嘲笑‘没本事’。
#p#副标题#e#
尤其是对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如果不能留在大城市就感到无颜面对家人。”
点评:这并不仅仅是“面子”问题,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收入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别较大,城乡转换成本过高,大学生担心“下去容易上来难”。这里面也有基层本身的观念问题,有对人才的排挤以及旧有体制问题。
“死”因五:学生气
叙述人:杜鹃,女,23岁
专业:会计学
面试岗位:外事
上周,我接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那家知名高薪企业的面试通知时,心里既高兴又紧张,赶紧跟妈妈交换了一下意见:该公司开出的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于是,我做了很多专业上的准备,然后去面试。
除了我,其他闯入面试的都是男生。考场是一个很小的会议室,中间是一张圆桌。
“根据你的性格特点,我们想把你安排在外事部门,不过户口方面可能还需要再争取。”我左思右想,轻轻咬着下唇说:“要不,我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
主考官也突然愣了一下,“好吧。”他微笑着说:“不过要记得,以后你参加面试的时候,不要说‘和爸爸妈妈商量’,因为这样会显得你没有主见,明白吗?”
点评:凡事依靠父母的是学生,而非职场中人。
面试经验:
上个星期三参加广州日报的面试。我们系一共去了六个人,四名男研究生,一名女研究生,我是惟一的本科生。第一次得到面试机会,我有点紧张,事前想了很多问题,人家可能会怎么问,我该怎么回答,等等,又向一些朋友咨询了一下。去之前专门去洗了个头,认认真真梳洗了一把。 我去得比较早,不过到了那里发现已经有很多人了。一问,都是人民大学学新闻的学生,参加面试的总共有一百多人。 等了一会儿,面试正式开始了,大家一个一个轮流进去,由广州日报的社长、总编和副社长分头谈。给我面试的是广州日报的总编。 我进去了之后没大在意,心想:面试嘛,就是随便问两句,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想到总编看了一下我的简历,问题就来了。他说,你是学历史的呵,你们历史跟我们报纸好像不太对口吧,你觉得怎么样?我就跟他讲了一下,大概是说文史相通,我们学历史的做报纸编辑、记者没什么问题,等等。其实这些话都没什么意思,但是我当时很紧张,也找不出更好的解释。他就说:你能不能在短时间内给我证明一下,你确实适合干报纸。我想了半天,也没证实出来。不过我也不是完全乱了章法,大概还是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才干,譬如学习能力强,学习速度很快,能很快熟悉报社的业务,等等。他又问了几个问题,面试就结束了,时间很短。我出来的时候,那个女研究生还没有面试完。后来听说,给她面试的人基本上不问问题,就让你自己说,风格跟我这个完全不一样。 我出来之后,跟那几个研究生探讨。我说这个总编很厉害嘛,提这么尖锐的问题。他们说这就是考你的应变能力。 全部面试完之后,大家都认为总编提的问题比较难回答,不像社长挺和气的。不过遇到这样的考官确实挺锻炼人的。我们总结经验的时候就说,其实那些问题有没有道理你先不去管他,就看你怎么反过来难倒他。譬如他问我们一个研究生陈林的问题是:你觉得你们历史系谁最优秀?陈林说:都优秀。他说:你是不是最优秀的?陈林说:各有各的长处嘛。他说:那我怎么知道我应该选择那个呢?陈林说:那你就看着办呗,我也没有办法。挺搞笑的。他们研究生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有工作经验,对面试根本无所谓,就当成锻炼。他们跟我说,你不要怕,双向选择嘛,他不选你你还可以不选他呢!你一定不要怕,对自己要有绝对的自信,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干。 通过面试,我觉得学到的东西挺多。一是积累了经验,懂得面对一些尖锐的问题怎么回答,我就跟他说我虽然没有上研究生,没有硕士文凭,但是我比他们年轻好几岁,这几年青春就很宝贵,对吧?二是要有自信,不怕那些人,对他们的态度要不卑不亢,不是说我求着他非要这个工作,也不是说他求着我,我们是平等的。我觉得当时我还不够自信,下次要注意这一点。三是可以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但是临场时一定要随机应变,轻松自如地表现自己。 跟那些研究生的交流,也增加了我的自信。不就是工作吗?!找不着满意的工作,还可以考研究生,出国,其实路子挺多的,并不是说现在找着一个好工作你将来就怎么着了,现在没有一个特别满意的工作,也不代表你的路就走不开了。更何况,现在看起来,去哪儿工作并不重要,不是说非要留在北京,关键是要找一个有发展前途,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过得丰富一点,很充实,但是也不要为了一点钱一天到晚拼死拼活的,还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我相信我的要求不算太高,能找着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就行了。 不管怎么说,我现在就是一颗平常心,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顺其自然,对自己自信就行了。下次面试时,我如果能有些幽默感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