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这个词,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我们的爸爸妈妈了,因为他们已经工作大半辈子。有一次我和我爸通电话,我问他喜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我爸说我这年纪还谈什么喜不喜欢,不喜欢也得做啊,你们都还没成家呢。我又问,那换一份喜欢的呢?我爸说都成生活了,换不了啦。其实,据我了解我爸喜欢钓鱼,不过我爸真的以钓鱼为工作的话,估计就没我了,因为卖鱼的钱都不够他买鱼饵,就别说生活了。
再来看看那些打着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在朋友圈晒各个国家的坐标,还附上一张天空照和一句鸡汤:年轻就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晒各种名包名表名车的logo:年轻就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些干着自己喜欢的事,买着自己喜欢东西的人,都是什么人?有钱人!
网上给70、80后标签踏实、肯干;90后标签非主流;00后标榜做自己。不否认的是做自己是快乐的一件事,但当物质撑不起精神的时候,带来的只有痛苦、迷茫和质疑,质疑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件事,质疑自己坚持的事真的是正确的事麽?在我三餐都吃不饱、房租交不起的时候,我真的没有勇气去选一个喜欢但工资低的事,那时候我想要的恐怕只有钱,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只有钱能让我裹腹、让我有遮风避雨的地方,让我有安全感。
高中政治书上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的精神生活是由你的物质条件决定的,你说我拿着2000块钱的工资,下班后能去国家剧院听一场古典音乐陶冶情操麽?能去江边那个5星级酒店坐在落地玻璃前吃着5分熟牛排喝着82年的拉菲,俯瞰着楼下的人来人往麽?不能。我只能在超市货架前买最便宜的方便面,下班回家躺床上一动不动节省能量消耗。吃了上顿愁下顿,这样的生活状态,会带来好的工作状态麽?不能,上班的时候脑海里想的恐怕都是中午看看哪家店打折、哪个外卖APP送的红包大。
慈禧太后当年落难在饿的两眼冒金星的时刻,随从端上一碗大杂烩,被她称之为人间美味,之后回到皇宫再让御厨掌勺却再也做不出那个味道。如果当时她没有落难、没有缺粮、没有那么饥饿,也就没有大杂烩什么事了。当你喜欢的工作,你靠着它从默默无闻的实习生到员工、助理、经理、总监的时候,它对于你来说可能真的只是工作,当年的那份喜欢可能随着转正就被消耗一半,之后一半又一半的殒尽。
我们都是普通人,相对于精神上的失去,我们更害怕物质上的损失带来的伤害,那我们就该放弃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麽?不是。我只希望你在追求做自己的道路上无后顾之忧,不用瞻前顾后,全身心的投入。你喜欢音乐,当你身无分文买不起乐器,拿什么喜欢?你喜欢绘画,买不起颜料,拿什么画画?
无论是高薪不喜欢还是低薪喜欢的工作,最后的目的都是追求自己喜欢的事,只是希望你在做自己的道路上可以没有那么多的束手束脚,前无猛兽,后无忧患,你在自己开的路上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