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想到一个人,朋友、亲人、师长,并努力使他开心,这是治好忧郁症的良方。对别人好不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享受,因为它能增进你的健康与快乐。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时候。一个人希望得到人生快乐,就不能只想到自己,也应为他人着想,因为快乐来自于你为别人、别人为你。心里装着别人的快乐越多,自己的烦恼就越少。

我曾设了一个200美元的奖金,征求那些“我如何战胜忧虑”的真实动人故事。这项征文有3位评委:东方航空公司总裁艾迪·瑞肯贝克、林肯纪念大学校长斯图沃特·麦克兰德以及广播新闻分析家卡腾博恩。我们收到的故事中,有两篇精彩得不分高下,无法定出谁是冠军。我们决定把奖金平分。以下叙述的是其中一个故事-C.R.波顿的故事:

我叫波顿,9岁起就再也没见过母亲,12岁时父亲也去世了。

有一天,母亲出门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同时她也带走了我的两个妹妹。母亲离家7年后,我才收到她寄来的第一封信。父亲在母亲出走后的第三年,死于一次意外事故。

我父亲与人在密苏里州的一个小镇合开了一家咖啡馆。父亲出公差时,他的合伙人出售了咖啡馆携款跑了。一位朋友拍电报给父亲叫他尽快赶回来。仓促之中,父亲在堪萨斯州的车祸中丧生。我有两位姑姑,又老又病又穷,收留了我们家三个小孩。剩下我和小弟没有人要,镇上人怜悯我们,收留了我们。

我们最怕人家把我们当孤儿看,但这种恐惧也是躲不过的。

我在镇上一个穷人家寄居了一阵子,但那年头光景不好,一家之主失业了,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多养活我一个人。接着洛夫廷夫妇收容了我,把我接到离镇11英里的农庄。洛夫廷先生已70高龄,长年卧病在床,他告诉我只要不说谎、不偷窃、听话,就可以一直跟他们住在一起。这3条戒律成了我的圣经。

我绝对遵守这些规则。

我开始上学,但第一个礼拜情况糟透了。其他的小朋友不断取笑我的大鼻子,骂我笨,叫我‘小孤儿’。我心里难过极了,真想打他们一顿。但洛夫廷先生跟我说:“永远记住!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不会随便跟人打架。”我一直不跟他们打架,直到有一天,一个男孩捡起鸡屎丢到我脸上,我痛揍他一顿,还交了几个朋友,他们说他罪有应得。

有一天,洛夫廷夫人为我买了一顶新帽子,我非常喜爱。但是,一个高年级女生从我头上把它抢过去用来灌水,结果把帽子弄坏了。她很不在乎地说,要将帽子里装满水扣在我的榆木脑袋上,好让我开窍。在学校我没有哭,回家后才忍不住大哭起来。

有一天,洛夫廷夫人把我叫了过去,她教给我一个化敌为友的办法。她说:“波顿,如果你先对他们感兴趣,看看能帮他们什么忙,他们就不会再逗你,或叫你小孤儿了。”我听了她的话,用功读书,虽然我在全班功课最好,但没有人嫉妒我,因为我会帮助别人。

我教几个男生写作文,其中有一个男生因害怕别人知道我在帮他,对他妈妈撒谎说他去抓小动物了,结果,却悄悄来到洛夫廷夫人家,让我帮他补习功课。我还曾帮一名同学写读书感想,还用去数个晚上的时间帮一名女生补习数学。

那段时间,村里有两位老人去世了,还有一位夫人被丈夫抛弃了,我就成了这几个家庭里唯一的男子汉。两年来,我一直在帮助这几位可怜的夫人。放学后,我就去帮她们劈柴、挤牛奶、喂牲畜。现在,人们不仅不嘲笑我了,反而赞扬起我来,我成了大家的好朋友。当我从海军退伍回来后,他们对我表现出真正的热情与欢迎。我刚到家的那一天,有200多位邻居来看望我,甚至还有人开80英里的车远道来看我,他们体现出真正的关切。13年来,再也没有人取笑过我,说我是笨蛋和孤儿了。由于我一直在帮助别人,所以,我现在的生活中很少有烦恼。

瘫痪在床23年的弗兰克·卢普博士也有同样的经历。在西雅图《星报》的斯图尔特·怀特斯曾对我说:“我采访过卢普博士很多次,我所知道的人中,就数他最无私、最会享受人生。”

这位长年卧床的病人是如何享受人生的呢?他遵从了威尔斯王子的名言:

“我为大家服务”他收集了很多瘫痪病人的姓名和地址,然后,给他们写慰问信,并组织了一个病友俱乐部,让病友们相互写信鼓励,最后,该俱乐部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他躺在病床上,平均每年要写1400多封信,给成百上千的病友送去欢乐。

卢普博士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他有崇高的信念和神圣的使命感。他深深体会到奉献精神比一切都伟大,并且会给人带来纯真的欢乐。萧伯纳说: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必定陷于对生活的抱怨之中,世界不能使他快乐。”

威廉·蒙恩夫人在纽约开办了一所秘书学校,她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就摆脱了忧虑,其实,当一对孤儿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顿时就摆脱了忧虑。蒙恩夫人向我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5年前的冬天,我的情绪十分低落,我失去了与我共度多年幸福时光的先生。我的哀伤随着圣诞节的临近日益沉重。我从来没有独自一个人过圣诞节,所以,我越来越恐惧圣诞节的来临。

朋友们邀我与他们共度节日,但我不敢赴约。我明白,在任何幸福家庭中,都会令我因回忆往事而感伤。我只好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是的,尽管我还有不少值得庆幸的事情,但我还是被伤心淹没了。

圣诞节当天的下午,我独自离开办公室在街道上漫不经心地闲逛,希望能忘却内心的孤单与忧虑。看着街上充满欢乐的人群,不禁让我触景生情。我不敢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公寓。我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道该怎么办,禁不住泪流满面。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发现自己停在公共汽车站,这让我想起和先生曾经坐公共汽车去探险旅行,我不由自主地上了一部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经过哈得孙河后不久,乘务员说:“终点站已经到了,夫人。”我下车后,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不过,那里却是十分安静平和。

在等候回程车的时候,我去逛了住宅区。当我路过一座教堂时,优美的平安夜乐曲从里面传出来。我走了进去,发现里面只有一位风琴手在尽情地弹奏。我静坐在教友席上,五光十色的圣诞树美极了,音乐也很美,加上我一天都不想吃东西,疲倦让我一下子进入梦乡。当我醒来时,我一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这时,我发现有两个小孩站在我面前,他们是来看圣诞树的。其中一个小女孩指着我说:“她是和圣诞老人一起来的吧!”我醒来时显然也把他们吓了一跳。我对他们说:“孩子,别怕,我是个好人。”

他们衣衫褴褛。我问他们:“你们的父母呢?”他们回答说:“我们是孤儿”。听到这里,我感到很惭愧,这两个孩子的情况比我悲惨多了。我领着他们去观赏圣诞树,带他们去商店买些糖果、食品和小礼物。我的悲伤和孤独感顿时消失了,这两个小孤儿让我感受到数月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关怀与快乐。我通过跟他们交谈,发现自己是个幸运儿。我由衷地感谢上帝,儿时我的圣诞节过得是那么愉快,一直享受双亲的疼爱与呵护,这两个小孤儿带给我的远比我给他们的要多得多。这次的经历让我懂得,要使自己快乐只有首先让别人快乐。我发觉,快乐是有感染力的,帮助别人、关爱别人,使我克服了忧虑和悲伤。而我确实改变了很多,这种改变我一直受用至今。

我完全可以写一本因为忘我地帮助他人而重新找回健康快乐的书,这种故事不胜枚举。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玛格丽特·泰勒·叶芝的故事,她是最受美国海军欢迎的女士。叶芝夫人是一位作家,但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远比她写的小说真实和精彩得多。故事发生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当天早晨。叶芝夫人由于心脏病的缘故,一年多来卧病在床,每天有22个小时得在床上度过。她能走的最长的路是由房间到花园去晒太阳。即便如此,她还得靠女佣扶着才能走到花园。

她讲述道:

我当时认为自己下半生就这样瘫在床上了。假若不是日军偷袭珍珠港,我就几乎不可能再次真正地投入到生活的怀抱。轰炸开始时,一片混乱。一枚炸弹正好落到我家旁边,我被震到了床下。军队派汽车接军属的妻儿到学校躲避,红十字会的人知道我床边有一部电话,希望我帮忙做联络工作。于是,我开始记录那些海军、陆军的家属现在流落何处,而红十字会的人会通知那些军人打电话到我这里来查询他们家人的情况。很快得知丈夫是安全的我努力鼓励那些还不知自己丈夫生死的夫人们,同时安慰那些一夜之间变成寡妇的人们。

此次牺牲的官兵总共2117人,另有960人下落不明。开始时,我是躺在床上接听电话的,后来,我便坐起来了。最后,由于忙碌和紧张,我竞将自己的病情忘得一千二净,我下床坐到桌边,去帮助那些比我更为悲惨的人们,也不用躺在床上了。这样,我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后来我发-现,要不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可能我的下半生都要在床上虚度了。那样的话,我每天舒服地躺在床上,只是消极地生活着。而现在,我明白那时我根本失去了恢复的信念与希望。日军偷袭珍珠港是美国历史上的惨剧,然而对我而言,却是改变一生的一件大事。这次灾难让我发觉了自己不曾知晓的力量,它让我从只关注自己转移到关注他人。它也给了我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使我没有时间去关注或可怜自己的疾病。忘掉自己,让我获得了有意义的新生。

有心理障碍的病人如果都能像叶芝夫人那样去帮助和关心他人,至少有们的人会痊愈。这可不是我的一家之言。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我的病患者中,有1/3以上在医学上找不出任何病因,他们只是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而已。他们以自己为中心,只关注自己。”换个说法,他们的一生只想搭个便车,迫使他们只好去求助于心理医师。当他们没有赶上那班已开走的渡轮时,就开始怪罪码头上所有的人,除了自己,他们一向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全世界来为他们服务。

你现在没准儿会说:“这些事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假如在圣诞节遇到了孤儿,我同样会关照他们。假如我遭遇了珍珠港事件,我也很乐意像叶芝夫人一样去做那些善事。然而,我的情况毕竟与他们不同。我的生活非常平淡,我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8个小时,从来没有发现过任何有趣的事。我怎么可能有兴趣去关心和帮助他人呢?我为什么要帮助他人?这些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这样的想法正常吗?让我来回答你的那些疑问。不论你的人生多么乏味,你每天总会与人相遇,你将如何对待他们?你是熟视无睹,还是想跟他们谈谈心?比如邮差,他一天要走几百英里的路程为大家送信,你是否关心过他住在哪儿?你了解过他的妻子和孩子的状况没有?你询问过他是否感到疲惫或枯燥吗?

你留意过百货店售货员、送报员、擦鞋童工吗?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人,他们也有苦闷、梦想和对未来的抱负,他们也希望和别人交流,你是否为他们提供过这样的机会?你是否对他们的生活表示过关心?

你不一定非要变成南丁格尔或社会变革者,才能够造福这个世界,你完全可以从明天遇到的第一个人开始,去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这样做,对你有什么裨益?那当然是让你更快乐、满足和自豪。亚里士多德把这种观念称为“开明的自私观念”。宗教学者左罗斯特拉说:“对别人好不是压力,而应该被看成是一种享受,因为它能使你健康快乐”富兰克林说得更简单:“取悦别人,事实上是取悦自己。”纽约心理服务中心主任林克曾说:

“我认为,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科学地证明了为实现自我价值与获得快乐,付出与律己非常必要。”

多为别人着想不仅可以减少烦恼,同时会使你认识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的欢乐。耶鲁大学的威廉·菲尔普斯教授曾对我说:

我不论到饭店、理发店或去商店时,都会和我遇到的那些人交谈。我要让他们感到,他们是受人敬重的人,而不是一台机器上的工具。在商店里,有时我会称赞女服务员眼睛或头发非常漂亮。我会询问他们理发时站一整天累不累,在这一行干了多久,大概给多少人理过头发。我和他们一起来算一算。我发现,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感兴趣,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快乐。我经常和行李搬运工握手,这让他们在忙碌时感到轻松愉快。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乘车旅行,到餐车上吃午餐时,那里非常拥挤,十分闷热,服务生根本忙不过来。当服务生终于把菜单递给我时,我对他说:

“天气这样热,今天的厨师可真辛苦啊!”服务生听后激动地说:“天哪!客人都在抱怨这儿的饭菜差、价钱贵、服务慢,还嫌这儿热。这些抱怨我听了19年了,你是唯一一位对厨师表示过理解的客人。我祈求能有更多的客人像你一样。”

只因为我对厨师的工作表示了认同,服务生就感到非常满足,可见人所期待的,不过是人们对自己的认同与关注。

有时我在路上散步时,遇到有人带狗出来,我总会夸他的狗漂亮。当我回头看时,经常看到那人欣慰地抚摸自己的狗,我的赞美让他更加喜爱自己的狗。

有一次,在英国,我遇见一位牧羊人,我热情地赞美他那只聪明伶俐的牧羊犬,请教牧羊人是如何训练狗的。我离开后,牧羊人爱抚着牧羊犬的头。

有人对牧羊人的狗感兴趣,牧羊人会很开心,那只牧羊犬也很开心,我自己也是。

试想一下,一个常跟搬运工握手,又能对厨子表示同情的人,或是常称赞别人的狗有多棒的人,你能想象他们会终日愁眉不展、需要心理医师吗?你一定想象不出吧!有一句中国谚语说:“送花者手染余香。”

当然,你有选择的自由,你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不过,如果你是正确的,那么所有的古圣先贤——耶稣、孔子、佛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等就都错了。也许你对宗教大师有反感,对宗教领袖不感兴趣,那么,让我来举几个无神论者的例子。首先是剑桥大学的郝斯曼教授,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1936年他在剑桥大学发表《诗的表象与实质》的演说中说道:

耶稣曾经说:“为我的事业付出牺牲的人们,将获得永生。”这是真理,也是最高贵的品质。

以前,我们是从牧师那里听到这句话的,但郝斯曼教授却是一位无神论者,同时,他还是一位悲观主义者,他依然告诉我们:“_二个自私自利的人,不可能走向圆满的人生。”事实上,只有在忘我地为他人服务中,才能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如果那也不能打动你,我们再来看看20世纪最杰出的美国无神论者一一西奥多·德莱塞。德莱塞把所有的宗教都看成神话,而人生只是“一出傻瓜说的故事,没有任何意义。”德莱塞却遵循耶稣的一个道理——服务他人。德莱塞说过:“如果人想自人生中得到任何快乐,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应为他人着想,因为快乐来自于你为别人、别人为你。”如果我们真的要像德莱塞所说:

“帮助别人过得更好,我们就应该立即行动,不要再浪费时间。这条道路,我只能经过一次,如果我能行任何善事——请让我现在就做,不要让我拖延,也不要让我轻视,因为,我再也不能回到这条道路。”忘却自己,多对别人感兴趣。每天做一件能带给他人喜悦的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他人  他人词条  关心  关心词条  学会  学会词条  帮助  帮助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