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出丑效应:自曝己短,受人欢迎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四个人的访谈录像放给被测试者:第一位是位成功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现得非常优秀,谈吐举止恰到好处,不时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第二位同样是位成功人士,他在台上的表现有些紧张,甚至把咖啡杯打翻;第三位是普通人,虽然台上很放松,但是言之无物;第四位也是位普通人,状况更糟,不光说不出什么出彩的话,因为过于紧张,还把咖啡杯打翻。

录像播放完毕,教授让被测试者选出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毫无疑问,大家最不喜欢的就是第四位先生。但最喜欢的,却不是第一位谈吐儒雅,无可挑剔的先生,而是第二位打翻了咖啡杯的先生。

这个实验让我们看到了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效应——“出丑效应”,又叫“仰巴脚效应”。一个能力超群的权威人物,身上的缺点或行为上的失误反而能够增加他的吸引力。权威人物的“丑处”,反而让人觉得他也会“食人间烟火,犯人间错误”,从而更具贴近感和真实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完美之神”。正是这种贴近感和真实感,增加了权威性人物的魅力。

美国有位总统,在庆祝自己连任时开放白宫,与一百多个小朋友亲切“会谈”。

10岁的约翰问总统,小时候哪一门功课最糟糕,是不是也挨老师的批评。总统告诉他:“我的品德课不怎么好,因为我特别爱讲话,常常干扰别人学习。老师当然要经常批评的。”他的回答,使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这位总统的话紧紧抓住了小朋友的心,使小朋友的心里面认为总统和他们是好朋友。即使场外的大人们看到这样的对话场面,也会感到总统是一个亲切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位总统展现的不仅是亲和的话语和举动,更是人际关系中“同理心”的特质。他利用这种特质,透露给儿童他的过去和他们一样,也常被老师批评,但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也会成长为有用的人。他自暴己丑,其目的不仅是拉近距离,便于沟通,同时也塑造了一种在美学上称之为“缺陷美”的形象。

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物,如果敢于承认自己人性的瑕疵或表现出与大众并无多大区别的一面,他的言行将比神圣而高不可攀的人更讨人喜欢。

政客由于意见不一,很容易遭到别人的攻击,但是一位政客运用“出丑效应”化解了一次危机。

有一次,一位不怀好意的记者前去拜访他,记者希望能在这次拜访中获取一些有关这个政客的丑闻资料。对于记者的来意,政客心知肚明。对于这位不速之客,拒绝肯定不行,怎么办呢?顷刻之间,这位政客想到了解决办法。见到记者,这位政客很是冷静。他让记者坐下来,说是要慢慢聊。见他如此冷静,记者暗暗佩服。

坐下不久,侍者端上了咖啡。政客迫不及待端起杯子就喝。“天哪,好烫!”政客大叫一声,马上扔掉了杯子,咖啡洒了一身。侍者赶忙帮他收拾现场,政客记者尴尬地笑笑。记者眉宇间舒展了许多。这时,政客拿起了香烟,记者看到他竟然将香烟倒着插进嘴里,然后打着打火机,准备从过滤嘴处点燃香烟。记者赶忙善意地提醒他,政客慌忙把烟拿正,连忙向记者表示谢意。

看到政客一连串狼狈不堪的样子,记者忽然觉得不那么反感他了,甚至觉得和政客间忽然亲近了很多。通过暴露自己的一些小缺点,淡化自己的光芒,打消别人的反感,这个政客不可谓不聪明。

我们大多是普通人,在与人交流时千万别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人,这种人一是容易让人感觉不够真诚,二是容易给对方造成一种压迫感,令人产生自卑心理,三是可能引起对方的嫉妒和敌视。一个过于高大、完美的人物一般会让人敬而远之。所以,社交场上不必刻意保持完美的形象,坦诚自己的某个小缺点或过去的某个小过错,会更有效地提升你的亲和力,增强别人对你的亲近感。

【感悟】

在与人交流时千万别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人,这种人一是容易让人感觉不够真诚,二是容易给对方造成一种压迫感,令人产生自卑心理,三是可能引起对方的嫉妒和敌视。

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如果敢于承认自己人性的瑕疵,他的言行将比神圣而高不可攀的人更讨人喜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出丑效应:自曝己短,受人欢迎  出丑  出丑词条  效应  效应词条  欢迎  欢迎词条  
杂谈

 怡情于自然

前段时间,有人在网上发出一问:钓鱼是怡情还是杀生? 余闲暇之时细思,此问颇有深意!深切社会现状,无意之中拷问着虚浮之下现代人的灵魂! 故不才在此略做回...(展开)

杂谈

 吾心之梦

吾心之梦水若寒人不可无梦,无论从狭义与广义而言。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最好诠释,那么我们每位中国人有自己小小的梦吗?作为一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