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带领自己的众弟子奔向卫国,去宣传自己的社会理念,在郊外碰到一位怪异的老人。他衣不蔽体,在秋风的吹拂下,一边捡麦穗一边放声歌唱。孔子对音乐颇有造诣,他从歌声中听出了这位老人的不同寻常,就派自己的弟子向他请教。
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拦住老人问道:“老人家,您如此凄惨,难道不觉得后悔吗?”老人没有搭理他,继续往前走。子贡意识到自己的草率,连忙恭敬地向老人行礼表示歉意。
老人抬头反问:“我为什么要后悔呢?”子贡直率地指出:“您年轻的时候不勤奋学习,中年不积极竞争,晚年没有妻子,眼看死亡越来越近,您怎么还能边劳作边快乐地唱歌呢?”
老人笑了笑:“很多人都拥有我快乐的原因,不过他们却都当成了悲伤的原因。正因为我少年不勤奋,中年不竞争,所以才能如此长寿;因为我晚年没有妻子,眼看死期将至,所以我才不会觉得悲哀反而高兴。”
子贡还是不太明白:“高寿是大家期待的,而死亡是大家都不愿意的,为什么说临近死亡反而更让你快乐呢?”
老人再次解释道:“生和死,就是一来一去。死在这里,怎知我不会生到其他地方呢?我们怎么证明勉强生存就是正确的呢?又怎么证明死后不比生前快乐呢?”
这位老人既不贪图生活享受,也不对社会作出贡献,对生死看得很淡。这种人是很难理解的,只好形容为“思想家”。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理解并认同这种思想,就应该做一个行动家,不要做这种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都无益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