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概是人类最为古老的一种税种。一个政治共同体,在自己能够控制的水陆交通要道设立关卡,让通过的人留下买路钱,这就是关税最早的起源。比起其他工商税收和人头税来,关税最为原始直接,聚集财富也最为方便。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学派一直是反对随意设立关卡,向过往的商人尤其是向过往的行人征收过关税的。春秋时期鲁国的臧文仲设置了六个收税的关卡,被孔子指责为“三不仁”。孟子给齐国的国王提出的仁政建议,就包括“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意思是对出入关口的人携带的物品或货物进行检查,只要没有携带违禁物品就可放行,不必征税,这样,四方商贾都愿意到这儿来做生意。这些思想,与后来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家所要求的贸易自由、降低关税有一定的共同点。
事实上,古代各国设立关卡,征收关税,针对的是商人和商人用于销售谋利的商品或者说是货物,一般老百姓的自带物品,则不在征收的范围之内。这是常识,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不但反对征收重税的孟子和荀子都将关税与商人联系起来,就是主张征收苛重关税的商鞅,谈到关税时也只说商人。他说:“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也就是说,关税征收得重一些,农民就不会再羡慕商人,去经商了。显然,关税征税的对象,应该是商人的货物,而不是一般人自带的生活必需品。
这一点,国外历史上也有明确规定。比如,法国圣奥梅尔12世纪的海关关税摘录:“购买布料自用的人可免税”,“对于被称为Hoswades的Buysscheure居民,如果他们不是商人的话,可以免税”。法国圣奥梅尔13世纪的海关关税摘录:“除非从商品中谋利,Morkebneed的居民无须缴纳任何关税。”
这就是说,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历史上一般认为关税应该向商人征收,应该向用于谋利的商品或物品征收。相反,历史上一些政权为了聚敛财富,设立关卡对过往人员课以重税,是作为暴政或苛政被记入历史,受到世世代代的谴责的。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政府就曾经征收桁税和牛埭税,只要经过浮桥或牛埭(设有用牛力拉船装置的土坝),不管是运送货物的商人还是徒手空行的行人,都要纳税,结果弄得怨声载道。
到了晚清时期,中国的关税被英国人主持,政府并无关税可征,在镇压太平天国需要军费的情况下,各地就发明了厘金,在各地设立厘金局,向过往的客商征收厘金。当时有人向皇帝上奏说明厘金的弊端的时候就说,不论是资本微末的小店铺还是肩挑步担的小贩,甚至行人携带的盘缠、包裹,都要收刮。显然,即使是在清末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政治腐败的形势下,向行人的盘缠和包裹课税也被人为是一种不能容忍的、令人震惊的搜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