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董小宛疑案:被迫入宫 未成嫔妃

“顺治出家”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其出家原因据称是董鄂妃之死,而董鄂妃又涉及到明末清初的名妓董小宛,三百多年来议论纷纭,总的来说不外两派:一派说董小宛被劫入宫,成为董鄂妃。一派说她死在家中。自孟森先生《董小宛考》发表,小宛、鄂妃并非同一人,已成定论,然而对董小宛之死,议论仍多。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开董小宛之死的关键,还在于受冒辟疆委托、吴梅村所写的《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诗。

■董小宛被迫入宫,但未成嫔妃,只作为宫女或优伶老死

为董小宛作传者虽多,但都不敢写出死因,只有吴诗略有端倪。原诗共十绝,现在各种版本中只有八首,其中前七首叙明末事甚详,最后一首叙清初事:“江城细雨碧桃村,寒食东风杜宇魂。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冒、董结合,在明末只有三年,有七首诗,入清后有八年,却只有一首,还是写身后之事,这组诗怎么会被当时人盛赞“可传小宛”呢?

笔者以为,中间还有两首,因为怕触文网删去了。所幸的是吴、冒不愿违背初衷,将被删的一首混编在紧邻的《古意》(之六)中(吴梅村亲手编次了诗集),使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一些真相。其诗云:“珍珠十斛买琵琶,金谷堂深护绛纱。掌上珊瑚怜不得,却教移作上阳花。”这里用了两个典故:金谷园为晋代石崇庄园,有宠姬绿珠,被赵王强索,坠楼死,石崇家亦被抄没。上阳是唐代洛阳行宫,元稹白居易有诗《上阳白发人》,说的是宫人被强征却老死无人过问的悲惨遭遇。

梅村的《古意》六绝,孟森先生考证说是指顺治的废后。这对前五首是对的,但对这一首却明显穿凿。因为废后为蒙古贵族博尔济吉特氏,系孝庄太后的侄女,嫁顺治为后,不是买来的。而上阳宫人被称为“花”,是因她们是以“花鸟使”的名义被征调来的,这和帝后大婚完全是两回事。

梅村用典,一丝不苟。该诗用于董小宛,则若合符契。小宛是钱谦益用三千金为之赎身而被冒家宠幸的。在顺治中(约7-8年),因皇帝好戏剧,上行下效,豪门均建戏台养戏班,北京人才奇缺,故派人到江南征调原来的乐户,包括在籍和脱籍的。小宛未能幸免,被劫北上入宫,但未成嫔妃,只作为宫女或优伶老死。这也就合理解释了吴诗中的“墓门深更阻侯门”,而影梅庵的墓则是冒辟疆为避祸修的假墓。

■冒辟疆为避祸,违心写了《影梅庵忆语》,为小宛造了假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嫔妃  嫔妃词条  疑案  疑案词条  被迫  被迫词条  
杂谈

 点滴 | 你不是懒,你是无知啊

懒是我们说过/听过最多的词之一。一开始,我跟很多人想法一样,认为懒是一种多少带着天然属性的东西,因为很小的时候,就听很多七大姑八大姨评论谁谁家的孩子:那小孩挺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