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北上广社交聊天禁忌

前一阵子,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家里看电影。

打开电影分类时,默契十足地跳过了“亲情”这一栏。

才发现越长大,我们已经越不敢面对有关亲情的电影。

对外说,这样的电影无非是演些冲突与和解,付出和心酸,赚一把观众的眼泪。

内心里,其实是不敢承认,在其他城市工作的我们,无法陪伴。

越看这些,越觉得有亏欠。

小时候觉得父母在身边,是可以天长地久的事。

后来渐行渐远,才发现,所谓陪伴,早就成了一份奢侈。

别跟那些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谈起父母

你的一句话,是他们无法回避的遗憾。

“我曾几百万次想要离开你”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逃离父母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五花八门。

“他们明明辅导不了学业,却还是坐在旁边盯着我写作业,直到自己也开始打起瞌睡。”

“同学的父母带着全家去欧洲玩,我爸爸还在为这个月的支出超支焦头烂额。”

“高三的时候突发奇想要组个乐队,爸妈却说"别想这些没用的’,然后藏起我的吉他……”

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他们的眼界却那么小,每天柴米油盐,家长里短。

于是报志愿特地选了离家远的大学,飞向更大的世界。

离开家,是我成长的第一步 / 《伯德小姐》

可是你发现,隔着千山万水,他们依然不肯“放过”。

朋友圈里那些流行的梗,发出来大家都会心一笑,只有父母,不停追问到底是什么意思。

小妹的朋友就抱怨过。

有一次,她过了十二点发了一条朋友圈。

第二天一早妈妈打来电话质问:“有心事吗?为什么那么晚还不睡觉?”

费心解释太麻烦,干脆把爸妈放到单独的分组里。

每周一次,费尽心思,写好文案配好图,在朋友圈“撒一个谎”,仅父母可见。

小妹朋友的“谎言”

他们管得越多,你就越嫌弃,嫌弃他们不懂你的世界。

熬夜看世界杯,在喜欢的球星即将上演帽子戏法的瞬间,却突然被打断:

“天天熬夜,这样下去身体受得了吗!”

嫌弃他们“老土”,跟不上时代。

临走前把你送到车站,那大包小裹土气的特产,其实哪都能买得着,他们非要坚持:

“到了别的地方,你就吃不到了!”

嫌弃他们,在同学同事面前夹着乡音,说话大嗓门……

他们也不想成为让你难堪的父母 / 《人生真正的价值》

年轻时想要走得越来越远,背后的动力其实也有这一点:

离开父母,我们似乎才能开始属于自己的人生。

“什么时候,我成了家里唯一的大人”

你在哪一刻,突然觉得父母变老了?

小妹的读者讲了自己的故事:

过年回家,对电子设备不感兴趣的父亲突然小心翼翼地问她有没有空,然后点开微信请她帮忙把银行卡添加到微信支付里。

她以为是父亲遇见了网络诈骗,警惕地盘问父亲到底用来做什么。

父亲支支吾吾地说,是用来打车。

原来父亲前几天出门打车忘记带零钱,拿出一张一百块给司机却被嘲笑了:

“大爷你连微信付款都不会吗,现在出门谁还用现金呀。”

父亲回来研究了半天却不得要领,想要打电话给女儿,又怕影响她工作。

本来打电话给她三分钟就能解决的事,硬生生拖了一年。

学会微信转账之后第一件事,是给女儿“零花钱”

添加上银行卡之后,父亲又兴高采烈地拿出一张购物清单,上面都是些“卫生纸”、“拖鞋”、“竹筷子”这样的日用品。

“我听他们说网上购物便宜,我也不会用,正好你回来了,就帮我把这些都买了吧,够咱一年用的了。”

她看着父亲手里那张纸,心里不是滋味。

她告诉父亲,有什么想买的不用攒着,打个电话给她就行了。

父亲讪讪地笑了,“不是怕你忙吗,打扰了你你又不高兴。”

她突然一愣,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脾气火爆、说一不二的父亲,开始小心翼翼地看她的脸色了?

变老,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不过是有一天发现,ta白了头,佝了腰,说话不再大声,好像没了底气。

网友说,有一次父亲突然生病,母亲六神无主地给她打电话。

她立刻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订了回家的机票,当天出现在了父亲的病房。

安慰父母,稳定他们的情绪之后,她又去找主治医师商量治疗方案,回家顾不上休息又熬了一整夜查阅疾病相关的资料……

从确诊到手术,大大小小的手续都是她一个人办,各种决定也都落到了她的头上。

即使心里也有千般顾虑,在父母面前她只能维持镇定自若的表情。

不知不觉,她从家里唯一的孩子,变成家里唯一的大人了。 

原来成为大人,不仅仅意味着有能力承担起自己的人生,更意味着有能力去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大人的世界,第一课不是自由,而是责任。

人到中年,爱是责任

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关心的柴米油盐,全部都与我们有关。

唠叨背后,是没说出口的爱。

“只有我能骂我儿子,其他人不行“ /《摩登家庭》

只是,终于理解那句“父母在,不远游”时,才发现不得不离家千里。

长大之后,父母只剩背影,故乡只剩冬夏。

在电影《莫西干回到故乡》里,做乐队的儿子阔别多年带着女友回家,却发现父亲患了癌症。

当父子的关系终于缓和,离别的钟声也早已敲响。

面对儿子的关怀,不习惯的父亲说,“你对我这么温柔,我感觉自己好像明天就要死了。”

父亲不习惯儿子的温柔 / 《莫西干回到故乡》

年轻的人总觉得时日还长,对父母的爱也早已习以为常。

一则采访里,离家打拼的人们提到和父母记忆最深的一次通话。

“一个周末没有打电话来,我没有在意。到了周二还没有打电话,我打过去才知道原来妈妈生病了。”

“妈妈打电话说她掉牙了,我才发现她已经到了因为衰老而掉牙的年纪了。”

当北上广的年轻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未来拼搏时,父母们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日渐衰老。

他们的世界越来越小,遛弯、买菜、以及那个能短暂地听听我们声音的电话。

看过一个关于独居老人的纪录片。

没有子女在身边的老人们,通过邻里之间的帮助来解决生活危机。

楼上的阿公每天用绳子顺下来报纸,楼下的阿婆再把报纸取走。

就这样,风雨无阻,只为了确认对方身体无恙,平安健在。

某天放下来的报纸没有人取了,楼上的阿公马上意识到是阿婆出事了,迅速联系阿婆的子女来查看状况。

怕遭遇意外的老人们,努力在邻里帮助下,向世界传递“我还好”的消息。

子女同样怕相隔千里的父母生病了没人照顾,危急时刻孤立无援。

最怕一个不在意,就让自己成了他们联系不上的“没用的子女”。

于是给父母手机里存上了紧急联系人,一遍又一遍教他们使用微信、拨打视频。

“就怕他们联系不上我,教会了他们,我也就放心回来工作了。”

成年人的世界,是“不敢关机”/ 微博

人在异乡,最熟悉的不是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反倒是家附近的医院。

哪个医院最擅长心脑外科,哪个医院内科专家更出名,哪个医院更近能及时进行急救……

家里的药箱永远都是满的,急救药占据了冰箱的一层,在他们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

成年人的忧和怕,都藏在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里。

但也正是这份忧虑和惦念,才让我们的努力有了意义和归宿。

从渴望逃离父母的孩子,到时刻惦记着“回家”的大人,成长,是终于背负起责任。

其实大多数成年人和父母的矛盾,也在于此:

远离家乡努力打拼,可以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却也无法给他们时时刻刻的陪伴与照顾。

形影不离地陪伴在他们左右,对每一个还在奋斗的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只是,哪怕远在天边,我们仍然可以用一些行动来表达关心和爱,承担起儿女的责任。

就像子女们选择“报喜不报忧”一样,父母们总是想减轻子女的负担。

生病了怕医药费太高,他们总是拖很久也不去医院,这无疑会加重病情,也让在外的子女多了一层“不放心”。

让爸妈珍视健康、享受平安,是这一代子女最大的心愿和责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上广社交聊天禁忌  北上  北上词条  禁忌  禁忌词条  社交  社交词条  聊天  聊天词条  
杂谈

 凌晨三点,我看到了8000万年轻...

文:小狼女凌晨三点,你在做什么?有位实习生,正在办公室做PPT,因为明天老板就要。快要完成时,电脑蓝屏,文档没保存。有位制片人,因为客户要求不达标,一直NG。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