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95后女孩地铁偷哭50分钟:你不懂成年人的羞...

在搜索引擎里随便一输入“啃老”,大多会出现这样的文章:

《世道变坏,从年轻人啃老开始》、

《当代年轻人,不坑爹不啃老是为孝》、

《如何避免成为“啃老族”废物》……

啃老似乎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影视剧里,伸手找父母要钱的角色,让人痛恨得牙痒痒。

《都挺好》里苏明成,就是一个让人憎恨的反派角色

没踏入职场之前,谁都不会将这个词和自己联系起来。

不想依靠父母的我们,真正要开始赚钱养活自己,渐渐发现,一切好像都不太容易。

第一笔工资早就想好了要犒劳自己,孝敬父母

真的拿到手,房租水电一扣完,钱已经所剩无几。

95后的真实现状,工作三年,一无所有

生活紧紧巴巴,也要咬牙坚持,报喜不报忧,不愿意开口向父母求助。

在片场受尽委屈,不敢向父母诉苦 /《新喜剧之王》

“毕业后过得很拮据,父母愿意让我啃老,该啃吗?”

1:

独立,可能没有想象中容易

很多人曾无数次憧憬,自己经济独立之后的生活。

现实的状况是:“有心”自立,“无力”自立。

《纽约时报》的一项数据显示,25-34岁之间的年轻人,在2017年的收入水平,甚至不及同一年龄段在2000年的收入水平。

不断缩水的财富,似乎印证了这句话“他们可能是现代历史上第一代,比父母更穷的人”。

Instamonitor曾调查过800名年轻人:近四分之一的人在日常开销上接受父母帮助,包括手机支付、汽车费、房租、助学贷款等等。

而在国内,同样的状况也上演着。

缓慢向上攀爬的工资水平,远落后于物价飞涨的速度。

吃穿用度上不易,在“住”上也同样不容易。

在《2019高校毕业生就业居行报告》中,大部分毕业生的20%—30%工资要花在房租上,有四成毕业生的房租不得不依靠父母支持。

在湖北武汉的地铁站,一个今年刚刚毕业的95后女生缩在角落里,呜咽了快50分钟。

身在异乡,工作不顺。

所有现实的压力,像一块又一块的砖压在头顶。

在地铁站崩溃的时间,是她作为一个成年人最后的任性。

擦干眼泪踏上地铁,明天又要为了生活拼命奔波。

电视剧《蜗居》里的郭海萍,离开家乡,想要在大城市扎根。

当她冷静地计算了自己每天的开销,才发现,一个毫无家底的年轻人,在大城市生活谈何容易:

“从早上一睁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

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

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

生活不容易,已经是成年人的他们,咬牙独自承担。

连续加班一个月之后,也只敢在下班之后,偷偷在路上情绪崩溃。

没有谁不想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感,但在追求的过程中,总要清醒地看清现状。

接受帮助,不一定是错误的选择

多少人一边负重前行,一边对父母撒谎说都挺好。

2:

你不必总是自己死撑

曾经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件小事:

“我自己一个人,在零下5度的北京搬家,没掉过一滴泪;

余额还剩三百块,挤着早高峰的地铁去面试时,也没叫过一声苦。

可我妈给我打电话说,你要撑不下去了,就和爸爸妈妈讲。

爸妈这些年攒了不少钱,无论你想飞多高,身后都有我们在。

那天是中秋节,我蹲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泣不成声。”

再苦再累,有我们在,你仍然有退路。

这是多少父母,对于子女含蓄的示爱。

“依靠”,不单单是冰冷的金钱交换,也意味两代人之间的牵挂和扶持。

原本以为,长大,意味着成熟、独立、报喜不报忧。

但真的长大之后才发现,有时候你不必一个人强撑。

仿妆博主Richard曾因为他对迪士尼公主的精致仿妆而火爆Instagram,但他爆料说,在走红之前,自己也一度选择放弃。

一个男生给自己化公主妆、做公主裙。

没有赞助商和品牌商愿意与一个做着“破格”的事情、被全网骂的博主合作,Richard的仿妆事业开始的异常艰辛。

Richard因为做公主仿妆被取笑 / Richard Schaeffer Transforms Into The Little Mermaid, Disney Style Facebook

吃住都和父母一起,买化妆品、做服装的钱也是父母出。

没有自己的收入,花着父母的钱,做着自己“不切实际”的梦,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实打实的啃老族。

但Richard回忆起事业起步期:不被网络接受的时候,父母的无条件支持支撑自己挺过那段时光。

Richard从家人身上收获支持与勇气 / Richard Schaeffer Transforms Into The Little Mermaid, Disney Style Facebook

父母手中接过自己的第一笔赞助费,听到父母对自己事业选择的肯定与鼓励,Richard才有了与世界逆行的勇气与资本。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

期待着自己像电视剧里演的杜拉拉、李慧珍一样,靠一己之力逆袭,收获一份引以为傲的事业。

坚信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杜拉拉升职记

孤身一人在异乡追逐自己的梦想。

在外打拼的日子谁都不容易,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而家是你飞累之后,可以稍微喘息一下的地方。

父母亲手烧好的饭菜、偶尔邮寄来的家乡特产、默默打到子女存折里的积蓄,都是无声的付出。

与它们相伴的,是父母的思念、支持与爱。

综艺《现在就告白》中,一位刚刚毕业在外就职的女主播的告白对象是自己的父亲。

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

“爸爸放手让你去闯。

但你要记住,如果累了,想要回家。

爸爸会给你烧最好吃的饭菜。”

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成为孤勇的大人。

父母子女之间,互相的扶持和牵挂,是一辈子也还不清的。

3:

亲情的本质,是相互牵挂

《福布斯女性》开展过调查:

在为孩子提供经济支持的父母中,有43%的父母表示他们是在合理地关心孩子的经济状况,37%的父母表示这是因为不想看到孩子为了生活苦苦挣扎。

儿行千里母担忧。

父母何尝不欣慰于孩子的奋斗和要强。

可为人父母,无法冲淡“我的孩子过得不好”带来的担忧心疼。

父母对待我们的不开心,比我们自己要认真得多,有时候,你过去了,但他们过不去。”

有人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比喻为弓和箭。

父母是弓,我们则是从父母身上出发的生命之箭。

我们虽然经由父母而出发,却不属于他们,而是奔向属于我们的箭靶。

在我们小时候,父母的目标是把我们培养成独立自主、能自食其力的人。

等到我们成人,他们也不得不选择放手。

在电影《空巢之旅》中,提到儿子的长大,母亲难掩语气中的失落:“我不想被他当成生活中的外人。”

有时候,握住他们伸出的手,并不是说明我们还不够独立。

而是在告诉父母:你永远是我可信任、可依靠的人。

金融网站Financial Samurai的创始人Sam,曾遇到过一位母亲,她坦言打算资助孩子买房。

Sam大为震惊:“你这样做不会让他们感到很伤自尊吗?你会让他们充满负罪感的!”

那位母亲情绪激动地反驳了他:“我爱我的孩子,我凭什么不能用我的钱去帮助他!尤其是趁我还活着的时候,用我的钱而不是我的遗产去帮助他!”

接受父母在经济上的支持,未必就意味着你在啃老,也不等同于父母在牺牲自己、委曲求全。

就像陈铭在奇葩说所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不断亏欠,相互怀缅。

如果没有这些,那情也就断了。”

远在故乡的他们,有时只能在经济上给我们一些帮助

然后附上一句“辛苦了,周末吃点好的”。

这时他们需要的,不是“转账已被对方退回”,而是吃饱穿暖的你和一张笑得毫无形象的自拍。

4:

“混出个人样”,才是最好的回报

依靠父母,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最可耻的是,心安理得接受父母帮助,却不思进取,坐吃山空。

接受父母经济资助,但也别忘了自己的底线。

可以将父母帮助作为应急基金、用于储蓄、去学习理财及其他技能。

或者在不用担心如何养家糊口的情况下,找到你理想的职业……

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将它当做一个偷懒的机会。

关于“是否接受父母帮助”,更核心的问题,不在于是不是啃老,而是这些帮助,最后都催生了怎样的结果。

六年前,刚刚十八岁的金钟炫出道后面临事业低谷,父母给了他5万韩元。

这5万块中包含了太多父母想说的话,他一直留着,想等到不得不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六年后,父母给的钱依旧留在金钟炫的钱包里,却支撑他熬过了每一个困难的时刻。

看到它,就像看到了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接受帮助之后,用最后的成果告诉父母

“钱我收下了,但我最后,一定会混出个人样给你看!”

父母知道,他们的牵挂,你都明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成年人  成年人词条  地铁  地铁词条  分钟  分钟词条  女孩  女孩词条  
杂谈

 人到中年,要学会和自己“独处”

人到中年,似乎开始一种回归,不再被外界的嘈杂所左右,不再被外界的诱惑所牵引,而是更加注重聆听内心的呼唤,爱自己所爱的人,做自己喜爱的事情。不再强迫自己成为那个别...(展开)

杂谈

 理解男人的沉默

 这天,承敬依约来接佩芳下班,照例,两个人会一起吃完晚饭,然后,他才会送她回家。    两人已经交往一年多了,离踏上婚姻红毯,只有一步之遥。只是承敬和佩芳两个人...(展开)

杂谈

 第四篇:目标是成功的起点--《成...

生活中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长河中的一棵小草,漂忽不定,随波逐流。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可导致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必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