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要活着就“停不下来”
“70后在忙融资,80后在忙还贷,90后在忙加班,95后在忙追星,00后在忙作业。”
这是网络上的段子,却也是无数人的生活。
不知不觉,“我很忙”,已经成了许多人生活中的关键词。
工作时想跟同事对接某些事情,只看到对话框里左一句“稍等”,右一句“待会再说”,甚至半天都等不到一句回复;
周末刚想约群朋友吃饭,A说陪婆婆,B说要加班,曾经的F4少女团再也凑不齐了;
......
生存的压力,角色的变化,都在推着每个人不断向前。
仿佛每天只要一睁开眼,生活就被狠狠按下了快进键。
2:
快节奏的生活
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
以前,还经常会跟朋友因为各种奇葩理由争个半天:
比如约出去吃饭时,大家都想去自己喜欢的餐厅,于是每个人都列出一大轮的推荐理由;
比如唱K需要订房,大家都懒得打电话去问价格,接着便开展一场临时辩论赛,输掉的人只能灰溜溜地订房去;
......
甚至有些时候,两个人还争出了脾气来,好几天里谁都不理谁。
直到其中一个愿意作出让步,请对方喝一顿下午茶,或者给对方送一份小礼物,一个主动去哄,一个愿意被哄,事情才算完美落幕。
还被不少朋友笑话,说我们连吵架都能吵出个仪式感。
可是最近这一两年的时间,我们再也没有吵过架了。
原因很简单:
大家实在太忙了。
几年前,一看到有什么刚出炉的新闻八卦刚,都会赶紧把链接甩给对方,两个人开始“噼里啪啦”地打字热聊。
现在,发点什么消息过去,得到的都是一片沉默,再也找不到那个秒回的人了。
许多事情,更是学会了退让。
“算了。”
“随便。”
“就这样吧。”
已经成了解决矛盾的口头禅。
毕竟大家都有了共识:
相处的时间都得东拼西凑,更别说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执之上。
3:
有一种懒
叫做“懒蚂蚁效应”
如果说“我很忙”是一种现代病,相信很多人已经“病入膏肓”。
可是这种忙碌的生活,真的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曾经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
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而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
而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开始表现得一筹莫展,“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为什么“懒蚂蚁”能如此快速地找到食物源?
答案就在于,勤快的蚂蚁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埋头搬运食物上,而很少停下来观察周围的环境。
“懒蚂蚁”却不一样,它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所以往往能够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可见,过分忙碌,未必是一件好事。
4:
学会做个“懒人”
把生活还给自己
假如我问你:“上周做了些什么事情?”
你是否能够在3秒内给出自信满满的答案?
还是说你想了半天,都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世界上有许多人,每天过着“我很忙”的日子,实际上只是把日复一日的剧情,重演一遍又一遍。
早上忙着赶车;
中午忙着订外卖;
下午忙着工作;
夜晚忙着玩手机;
......
忙着忙着,最后还把生活给忙丢了。
到头来,有多少人,变成了每天都只能羡慕着别人的生活。
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在迪拜玩跳伞,心里会不由得感叹一句“有钱真好”。
听到有同事离职,穷游了整个广东省,嘴上忍不住评论一句“有时间就是浪”。
就连得知朋友周末报了个兴趣班,都得羡慕一番:“年轻人精力真是足啊”。
其实,去迪拜的旅游费还不用5位数,穷游广东省也就几天的时间,免费的周末兴趣班更是不少。
实现这一切,并没有那么难。
我们缺的只是偷个懒而已。
不是所有的忙碌,都拥有意义。
也不是所有忙碌的代价,我们都能承受得起。
健康不会跟你开玩笑。
时间不会给你开后门。
你在乎的所有人,也不会无条件、永远待在你的身边。
珍惜眼前人,捉紧眼前事。
千万不要让无意义的忙碌,消耗你的人生。
我还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但干货更多,推荐大家阅读一下:
《没有空闲,就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