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经常听到人们评论某人幼稚、某人成熟。幼稚好理解,就是心地单纯、想法简单,像那不大懂事的孩子一样。而究竟什么才算是成熟呢?
《红楼梦》里有一句话,叫作“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想这“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八个字,应该就是人们所谓的一种成熟吧。但这其实不过是一种圆滑而已。
当然,人们所谓的成熟还有另一种,就是能力卓著,处事沉稳,可独挡一面,堪当大任。但这其实只是一种干练而已。
圆滑是一种生存哲学,干练是一种业务素养。两者反映的皆是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前者对人,后者对事。这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成熟。
真正的成熟,应该表现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亦即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我远比认识世界难得多。圆滑者能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干练者能独挡一面,成就大事。但这些人却未必能认识自我。
怎样才能认识自我?要认识自我,莫过于拥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什么?敬畏天地人万物。
2:
敬畏天地,认识一个渺小的自我。
人的本性是自我中心主义。这常导致内视偏高(看自己),而外视偏低(看别人),很有点像物理上的近小远大。
内视偏高这一心理,与人的成长和发展成正比;外视偏低这一心理,则与人的成长和发展成反比。
也就是说,一个人取得的成就越大,就越会内视偏高,外视偏低,表现出来就是骄纵狂妄,不知天高地厚。
在古人心中,天地高深莫测,神奇奥妙,非人之智可及,又兼天行健、地势坤,天地不言而万物化育,故而敬之畏之。
今天的科学突飞猛进,人们对天地有了很多的认识。然而越是对天地有所认知,却越是令人感到天地可敬可畏。它的博大,它的永恒,它的神妙,它的奇伟,它的瑰丽,永远是人类所不及的。
人之于天地,不过是一毫毛、一尘埃而已。人在天地面前,是顺者昌逆者亡,岂能不怀敬畏之心?
敬畏天地,方知自己之渺小与卑微,为人处事方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临薄冰。
3:
敬畏他人,认识一个平凡的自我。
每个人都是社会一员,总要与他人进行交往。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独行侠,无不在交往中共生、共存。
可是总有许多人,或因有权,或因有钱,或因有才,从而自命不凡、自视清高,对其眼中的所谓芸芸众生不屑一顾。
这其实是一种可笑而又可怜的妄想症,妄想周围的人皆不如己,妄想自己是天之骄子,是世之超人,所以才傲视他人,甚至于目中无人。
这些目无他人而自高自大者,陷于一种虚幻的感觉之中,不仅对他人是一种错觉,对自己也存有错觉,以至于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忘不了一部电影里一个黑社会头目的叫嚣:“世界上只有一个华盛顿,只有一个拿破仑,只有一个我!”
这句话虽然猖狂,却也道出一个事实。细思量,人生天地间,确实各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应该认识到,自己虽然有他人不及处,可别人也必是天资异禀,有自己所不及者。也就是说,原来自己所谓的芸芸众生,实是一群非凡的生命,不由人不敬畏。
敬畏他人之心一生,认识到自身的平凡无傲,生命就能回归到理性状态,世事无需洞明而自明,人情无需练达而自达。
4:
天地生人,亦生万物,虽说人类自命为万物灵长,但却并不是说万物就完全从属于人类。
万物自有其天理,人类可去认知、去理解、去利用,却不能改、不能逆、不能灭。
也就是说,人与万物并生于天地之间,完全是平等的存在,并没有主次贵贱之分。
从生命的角度说,人与草木虫兽为同属;从物质的角度说,人与山石水土是一类。
万物先人而存,与人并存,却不依人而存。反过来,人却是依万物而存的。
所以这样看,人之于万物,实在不足挂齿。而万物之于人,却足堪敬畏。
敬畏万物,就会发现自己多么普通,普通得可有可无。认识到自己的普通,一个人才能真正虚心地友万物而师自然。
5: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敬畏天地人万物,认识到自我的渺小、平凡与普通,并不是一种妄自菲薄,与人要有一颗高贵的心是不矛盾的。
拥有一颗敬畏之心,是一种心理的自我调整,目的是为了自我驾驭。人的所谓成熟,其本质正在于此。
常言说,猛兽易伏,人心难制。人心之所以难制,就是因为未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内视高于外视,即只看到自己有多了不起,而看不到自己有多么平凡。
拥有一颗敬畏之心,就是要将内视与外视拉平,做到无骄无纵,亦不卑不亢,是可从容不迫而俯仰自得。这绝非单纯的圆滑与干练可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