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2台的《经济半小时》播出的节目《破解农机下田难》。
看了之后,我想起一个古代的笑话:一个人拿着一根长竹竿过城门,横着过过不去,竖着过也过不去,大家看他那么笨,都笑了。其中一个笑得最厉害的人,走过去对他说:“我说老兄啊,我也不是什么圣人,竹子长,过门过不去,你为什么不把竹子砍了再进门呢?”。
电视节目中说: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稳定粮食产量,新增高标准农田八千万亩以上,要继续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
《两会》刚过,电视台就收到农民朋友打来电话,说:他们那里,政府给了他们大量的大型耕田的机器,但是这些笨重机器没法下田干活。那些机器只适用于广袤的、毫无障碍的田野里作业(大概是从国外买来的吧),这样的机器根本不适合在中国南方的小块耕田里活动。
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镇的乡干部多么犯愁啊,一个个想着如何把农民的土地占用了,用来修筑“机耕地”。意思就是说:为了使机器下田干活专门给机器修路。耕地有多少?修路把耕地占用了,增加高标准农田岂不是一句空话?
“我也不是什么圣人”,政府要“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那你就应该在机械上想办法(改造机器才对呀),为什么要打土地的主意呢?
中国人不是在创新吗?设计出一个不那么笨重的机器来(用上无人飞机的设备),让机器在不践踏别人家的农田的前提下下地干活。这才叫着“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啊!
官僚们,春耕时节,到现实生活中去,到农村现场去看一看吧!别老坐在家里开会,想象如何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