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练法的要理
平时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如同上学.先小学、中学、高中.而后本科、研究生。拳术也是如此。它是一种非常严格的运动.不是一日作秀而成的东西,更不像做其他事情,可以用语言或其他带而掩过。拳术需要实践的检验,夸夸奇谈,说得天花乱坠,但-经交手.就会丑相百出.不是自家跌跤,就是被人所制,终成千古一笑。因此,我们对练拳术要有正确的认识.不可学当今世上那种浮夸习气和以门槛高低论教传。
前人曰,形意拳的用法“有有形有相之用、有有名有相无迹之用、有有声有名无形之用、有无形无相无声无臭之用”。拳经云:“起如钢锂(起者去也).落如钩竿(落者回也)。未起如摘子.未落如坠子。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㈣梢要合全。气随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打人如走賂.看人如蒿草。弹上如风响,起落似箭窜。进步不胜,必有寒敌之心。”此是初步明劲、有形有相之用也。到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如伏龙登天,落如霹雳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打起落如水之翻浪。不翻不钻.一气为先。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式无遮拦。”此是二步暗劲行迹有无之用也。“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彩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至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或是有人处,或是无人处.无处不是用。所以无人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至寂然不动,感而随通也。”此皆是化舫神化之用也。然而,所用之虚实奇正,亦不可专有意。用于奇正虚实者,并非专用虚实于彼。己手在彼手之上,用劲拉回.如落钩竿,谓之实。己手在彼手之下,亦用劲拉回,彼之手挨不着我谓之虚。并非专有意于虚实.是在彼之形式感触耳。奇正之理亦然。奇无不正,正充不奇,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之变,如循环之无端.所用不穷也。拳经云“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即此意也。
根据前人所论述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体质,复其本然之真”。形意拳的练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通俗地讲.就是体之练、用之练和体用兼修。第一阶段要熟练掌握拳术动作和要领.增长体质肌力,化零散为整体,锻炼刚劲,震动四肢关节,也叫“拳练人”阶段。就是以拳中规矩动作.锻炼和规矩人的后天散乱之劲。第二阶段是化刚劲为柔劲、化僵劲为活劲,以意用气.神意贯通内力、内肋.内外相顾.刚柔相兼.也叫“人练拳”阶段。就是以人后天锻炼出的悟性去衍化吸收拳术动作,以为我用,也叫暗劲。第三阶段是探索拳中精要、“体用双修”的高级阶段,也叫“拳人悉化”阶段。就是人和拳合为一体,精气神、意气力.全在一念收发之中。有"有形”之练.有“无形”之规律.继而“形无形,意无意,无形无意是真意”。总结而论,是以有形之练变化无形之用的高级阶段。
前人所解拳谱中谈到:“一曰明劲:练之以规矩而易身体.动转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二曰暗劲: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圆通而不可滞。”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三曰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气运用之。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
拳经又解.一曰明劲:即拳中刚劲也。易骨者.即练精化气之道也。人之初生.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故昔达摩祖师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的身体,以补后天之不足。后宋代岳飞(民间口头流传)扩充二经之义为三经.将三经之义又制成挙术,使内外兼修.有体有用.刚柔悉化,阴阳混成。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有神化不测之妙用。二曰暗劲:暗劲者即练拳中柔劲。但柔非软弱无劲,意在含蓄耳.即练精化气易筋之道也。三曰化劲:化劲者即练神还虚洗18之功夫也。是使暗劲练到至柔、至顺.意守丹田,用意不用气.形神具杳.与道合真。
对于前人的结论.我们今日习拳练功的人,尤应深加体会.收其精华.去
其糟粕,认真练习,决不会枉费时光而无益。
第一阶段的练法,现在各种拳书里都有所介绍.不外乎是介绍各种动作要领、要点。我们讲.第一阶段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把式子套路熟悉、掌握好,尽量把动作做得开展一些.劲力收发得完整规矩一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锻炼整劲、刚劲。要在松中求整劲,不要僵直呆板。根据人的体质,身势可以高低随意,关键是要锻炼精神意识集中,无散漫之意。要中正安舒地练好每一个动作和姿势。所谓“拳打千週,其理自现”,就是告诉我们熟精于勤、勤精于练、练精于正,为下一步功夫的练习打好基础。
再着重谈谈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练法。过去由于门户之见,闭门自守,单门户、单传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前人为了不使拳术功夫流入歹人之手,祸乱一方,择人教授很严格。即使是门内弟子,也不一定就会学到此步功夫。甚至是自己的子孙,怕他们学会功夫在外惹是生非,殃及后代,因此.只是教他们学习健身功法,以颐养天年。再者,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清朝末期,各地成立了许多武术社团,他们广泛普及推广武术,一是争取最大限度的社会影响,二是以此换取社团有效的生存保障,因而追求人数、拳种、套路的多少就成了既定的方针宗旨。注重数最的现象非常普及,但得到真实传授的人却寥寥无几。直到现在仍然流传着一句话:“练拳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这主要是社会问题,并不是教拳者个人问题。本人只是在此论证社会现象,不敢对前人不恭。另外,关键的一点就是,暗劲和化劲功法复杂深奥,很多练法、动作与自身修炼、意识调节功能、气质转换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也是许多老前辈口述三步功夫、三种练法时各有所长、各有所论的根本原因。而且,修炼的实用效果也各有千秋。举例来说,人之初生,纯是先天育化而成;后夭一开,初学站立行走,以后人人都可以行走而不自觉,但仔细观察.人人走路姿势都不一样,有用胯代步行走的(如练习模特的人),有用腰代步行走的,有用膝部着力行走的等等。走路姿势虽不同,但人人都不会失衡或跌倒。加之人有胖瘦、高低、力大力小、男女老弱之分,反映到实际运动中的形态与效果也就不一样了。因此.纯用拳功、拳理、拳法去论人练拳之效应,总有牵强之意。用人练拳去论拳功、拳理、拳法,也有失拳中真意。所以,讲拳中某式某式作何应用未免有失全真。总之,我们讲,拳术练法、功法、实用效果与练拳的人是不可通论的。为此前人才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传教后人和留下了拳理、拳书、拳经、心法等,根据后人各自修为,验证体用效果。本人曾受先师教导和青睐,得以口传身授。但由于本人愚昧,不能将先师全部
精华讲述清楚,实在是遗憾.唯尽所能罢了。
现在练习的形意拳术,形式各异.五彩斑斓.既有发展的内容.又有重复变式,还有推手等练法。但不管如何.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为什么练拳的问题。我们讲,练拳的目的就是锻炼后天散力为整力、后天死劲为活劲、后天之气为真气、后天呼吸为真息(谓之胎息)。通俗地讲.就是叫劲(或叫力)。通过拳术之规矩.叫自身散乱之劲,锻炼内肋之力。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劲力如何,又如何了解别人身上的劲力呢?所以知人先知己,一定要先练好自己,才能取借别人之力为我所用。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有着交参互证的例子。我们拿练习自行车进行举例分析。自行车是在保证车身平衡的前提下.通过人脚下助力的方法.依据车体齿轮链条向前滚动的原理进行运动的。这是自行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初练之时.由于人在车上不能有效地调整身体重心和综合调用分配身体各部位力量,四肢和腰腹肌肉群不能松紧适宜.车〈人不能合为一体.所以就无法根据车体原理很好地控制车身平衡.不是双手握把僵紧.就是身体或腰臀部位不能把握好重心和轴心力量.没有与车体保持在同平衡点上,致使人无法驱动自行车为我所用。但随着练习的深入和熟练程度的提高,身体上、中、下各部位的轴心力度调整适宜了,肌肉群松紧调用适度了,逐渐与车身合为一体时,双手握把松紧适度了,腰胯力度调整均匀了,脚足部位使力也均衡了.人们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骑自行车了。这就是讲.必须使人和物在同一理论原理基础上进行有机调整后.才能达到效果,就如同练习拳中明劲,根据拳中原理,加强身体各部位、关节、肌肉的有效参与.用拳术法则约束自身散漫之力.间而久之,就可以发挥出拳中的整体力疑,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二者结合的要义。
再以自行车载带一袋面粉举例。初载之人.车、人、物三者不能有机合为一体。在运动中,面粉不会随着自行车的运动来调整重心.因此人就要在车与物之间,用中和点来平術车与物之间的不平衡.调动参与的肌肉和部位也与前面单人骑车不一样了。初次载带重物时.用单人騎车参与的劲力来控制车体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只有掌握车与物之间的不平衡和对立的矛盾.用自身的力量进行调整,调动更多的部位和肌群参与.载物才能得机顺势,就如同练习拳中的暗劲.在收发展放时.要想象拳拳有物、有人,要有相接、相搭、相缠、相裹、相釆等意识感。通过拳中的动作.调动自身内在劲力的转换。正因为手、足、身有着与物相接的意识,将二者(拳术动作和物体接触的意识感)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多地调动身体各部肌群和组织参与锻炼,从而发挥 练习效果。这是三者结合的要义。
最后再以自行车载人来举例。平常人们感觉载人要比载物轻松.这是因为 人是有意识知觉的,在运动中.人可以通过自觉和不自觉的感知来调整自己的 重心.会随着左右前后的变化而自觉完成,所以载带的人就会与自身自然合为 一势.骑车者只要借用好所载之人的身力.调整好车的平衡就可以了,就如同 练习拳中的柔化劲.意识要做到随人不随己,顺势而生.顺招而变,借对方的 尽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不能有一丝牵强,不能有一丝顶撞,完全顺乎人之自然 而自然。所以.练习柔化劲力功法时,要做到“身似灵蛇拳似电.步法随势任 变换。阴阳两仪势势合.取势随人当自然”。这是二者随人相合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