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意拳习练过程中愈发感到其博大精神、学无止境,针对习练意拳时遇到的困顿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如有不妥请指正。
一、如何理解“意拳”的“意”?
意拳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以意念统帅肢体,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与外界建立争力,争力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
“意拳”重“意”,但是这个“意”绝对不是人们的空想,而是意念引导下的力,意与力相伴生、意到力到,指拳劲或功力,也称“意力”。正如王芗斋先生说过“意即力也”——意就是一种力。这个力是通过站桩、试力、步伐、拳法、推手、散手等一系列手段,常年不懈的正确习练而得。意拳在站桩的过程中,不断养气、练松紧,身体各个关节、各个部位拉筋、争力,练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就有了力,也就是意力。
二、意拳之“意”有哪些特点?
1. 意就是力。王芗斋先生说过“意即力也”,意拳的力,是通过意念的引导而产生的,意到力到。但是站桩时须身心放松、呼叫自然,意念引导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但不可用力,否则就错了。
2. 似有似无。正如王芗耑前辈曾说“一想就对了,老想就错了”,要“得神忘意” ,练功过程中去除杂念、不应刻意去追求,练功不想功,功在其中。
3. 矛盾统一。意念的内容多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动与静,松与紧,快与慢,进与退,撑与抱,起与落等,应把矛盾的东西统一起来,又要把各类矛盾融为一个整体,意守周身就是把局部与整体统一起来。
4. 不断变化。“意”不是目的,而是练拳的手段。在站桩的时候,运用意念的引导,能快速获得意感。一旦意感上身,就不能执着于“意”,意为力之帅,意与力、松与紧相互转换。
三、 “用意不用力”中“力“的涵义
意拳强调“用意不用力”,这个“力”指的是“拙力”即“肢体力"。“用意不用力”指意拳在练习及运用的时候,要用“意力”即整体力又称整体穿透力或整体爆炸力,而不是拙力。一个没有练过武术的壮汉,身上也有很大的力气,一个人通过打沙袋、举杠铃等训练,也可以拥有大的力气,但是这个力都是拙力。初学意拳的人,不可避免的会使用拙力,但是坚持意拳的科学训练,这种力会慢慢减少,直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站桩而形成的意力。
四、如何理解“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意拳的核心是“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它的意思是意拳重精神、重意感,不追求身体动作的相似。
五、站桩中的意念活动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
意拳站桩的时候要用意念引领,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可以制止杂念。站桩的时候,尤其是初学者,大脑中会产生各种杂念,而持意站桩,就可以以一念驱万念,更加专注,以达到放松入静的效果,从而神不外溢,更快获得意感;其二可以增加功力。用意念引领,可以激发人的本能,开发人潜能,从而获得“有感皆应、一触即发”的灵敏反应能力和“打人似电击、放人如挂画”的技击能力。其三、可以祛病健身,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