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踢腿后接剑,顺势一个侧空翻,然后舞出一串剑花……眼花缭乱之际,长剑收到身后,一个戴着口罩的姑娘飘然离去……
疫情期间,这段“女子舞剑”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视频中的女子马赵凌云是四川雅安人,自幼习武,师出峨眉派。
▲马赵凌云出演第八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宣传片
本期“遇见非遗”让我们一起走进
峨 眉 武 术
峨眉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是以中国名山峨眉山为发祥地,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门派达八十多个,拳种、拳路成百上千。
在金庸先生笔下的《倚天屠龙记》中,峨眉武术为“小东邪”郭襄所创,门下皆为女弟子。然而现实中的峨眉武术,却并非如此,其创始者另有其人。
起源
据有关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司徒玄空的武士,为峨眉武术第一人,他创编了一套“峨眉通臂拳”和“猿公剑法”,且学徒甚多,因其常着白衣而被尊为“白猿祖师”。
《四川武术大全》记为:“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
南宋时期,峨眉山有一位德源长老,因其武功高强而须毛纯白,人称“白眉道人”,故称其拳术为“白眉拳”。他编撰的《峨眉拳术》一书,是目前找到的、有关峨眉武术的、最早的文字资料,峨眉武术至此开始自成体系。
在南宋末年,峨眉山僧人白云禅师吸取佛、道两家及民间有关养生方面的理论和经验,总结出练功、丹药、导引等整套独特的方法,创立峨眉养生学派,主要有峨眉十二桩、三乘功法、六大专修功、玄门大小丹药、纽丝拳等,其功夫既可养生保健,又可武功制敌。
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在《荆川先生文集》卷二中载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歌颂峨眉真功,记叙了峨眉拳从起式到收式表演全过程中的劲力、身法、击法、呼吸、节奏等各个侧面。兵书《武备志》记载:“程真如,字冲斗,四川新都县人,曾在峨眉山普恩禅师门下学得峨眉枪法”。明代著名军事家程冲斗撰写的《耕余剩记》中,也记叙了“峨眉枪法”“白眉棍法”等技艺。
清代峨眉派传人吴殳著的《手臂录》和《无隐录》都有“峨眉枪法”“评程真如峨眉枪法”“峨眉枪法原序”“峨眉枪擒纵录附卷”等专论,丰富了峨眉武术的理论。
在此之后,峨眉武术不断发展,形成了“内外兼修、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风格特点,其拳种浩繁、流派甚多、高手辈出,成为了中国武术的重要一支。
▲ 图/峨眉山景区
门派
“五花”指从流行区域区分拳派,即都江堰青城山的(青城派),金堂云顶山铁佛寺地区的(铁佛派),丰都地区青牛山(青牛派),涪陵点易洞地区(点易派),荣昌及隆昌两地(黄林派)。
“八叶”指峨眉武术八大主要门派,即僧、岳、赵、杜、洪、字、化、会。
除了以“五花八叶”进行分类之外,行家们还有其它不同观点:一是认为今日之峨眉拳属四川南拳;二是峨眉武术应为“五龙、七技、八叶、二十四门”;三是应按技法内容、运动形式、技击特点和作用分为:峨眉高桩拳、峨眉矮桩拳、峨眉客架拳、峨眉法象拳、峨眉派兵杖、峨眉扣手法、峨眉散手法和峨眉练功法等八类。
▲ 图/乐山旅游
此外,还有清代已成形的青龙拳、盘龙拳、乌龙拳、火龙拳和龙形拳等五个峨眉武术龙形拳种,以及已经整理出的黑虎拳、白虎拳、虎爪拳、虎啸拳、弦虎拳等峨眉武术五虎拳种。
峨眉武术还有剑、枪、刀、戟、斧、钺、钩、叉、鞕、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等“十八般兵器”。
除“十八般兵器”外,峨眉器械还流传有“峨眉刺、夜行刀、三节棍、虎头钩、月牙铲、流星锤、钩镰枪、哨子枪、峨眉短棍、乾坤圈、三板斧、铁尺、匕首、櫈、钯”等奇兵异器。
▲ 图/乐山发布
在众多器械中,峨眉剑术源远流长,是最早遐迩闻名的,民间有“峨眉剑客”之称。峨眉枪、峨眉棍也久负盛名。峨眉武术的刀术也较多,时有四川出“神刀”之说。
▲ 图/乐山日报
特点
峨眉武术要求动功与静功并重。动功有十二庄“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静功有六大专修功“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曩功、指穴功、涅盘功”。
1:
刚与柔
峨眉派拳术技艺所求之刚,是指肌肉收放速度和力量的外露,是拳风之外象,需具有阳刚之健美。
所求之柔是指四肢、体躯的肌腹、关节健膜的最大牵张、各主要关节活动面最大幅度的伸转或多轴性运动。
拳谱曰:“阴中有阳,柔中育刚,以意示形,形似神同,以柔为本,以刚为用,刚柔得中。”
因此,“刚与柔”的相互变化与合理的使用,是演练好峨眉派拳术技艺的一大劲力法则。
2:
快与慢
快与慢结合,是峨眉派拳术技艺中运动节奏的具体表现,快与慢要相互依托,互为其根,有慢才有快,有快才有慢。
多数峨眉派拳术讲究“慢拉架子快打拳。”慢时“鼻息无声神气守”,如木偶似的轻柔细缓,但一快起来则如星女掷灵梭“一撒通身皆是手”。
快与慢的正确处理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以快为主,在快中求准,快中坟稳。
3:
动与静
▲ 图/四川新闻网 摄/刘海
动是人体科学地运动,这是峨眉武术的基本动态,在外表现在技击的踢、打、劈、摔、拿、刺、抢、砸等多种技法和身躯的拧转旋叠、吞吐浮沉、俯仰屈伸以及步法的腾挪闪展、进退变换;在内表现在气血的流畅、精神的聚敛、神思的敏捷、判断的准确、反应的及时。
静是法之成势,即运动的准备与结束的姿态,是蓄劲待发、伺机攻击或防护的特殊形态,这类静定形态,带有强烈的攻防搏击意识,形成丰富多姿、优美自然的技艺造型,正如“跳上蒲团如木偶”。
4:
虚与实
峨眉派拳术技艺讲究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令人莫测。
在拳艺中则表现为重心为偏侧以利步势之变换,其脚就有左虚右实或右虚左实之分;其手法因常以单边攻中带防、防中含攻,攻守兼备,故称之为实。
防之谓虚,以实击虚,一击必中,一触即分,用虚化实,虚而引之,使敌进击之力失去攻击点。因此,练拳较技,必明虚实,拳艺方能更精进。
5:
高与低
▲ 图/四川新闻网 摄/刘海
峨眉武术中有高桩与矮桩之分,有满手与短手之别,身段有挺展与含缩之异。
拳谱云:“高打矮,长手宰;矮打高,往下掏;不高不矮拳脚招”。又云“来得高,用手挑;来得矮,用手宰;不高不矮用手排”。
峨眉武术演练风格上多有高低起伏、扭旋折叠、俯仰伸屈等变化。因此有“龙行虎步,鸡身猴形、五拳七掌、鹏尽凤腾”之说。
▲ 峨眉刀阵 图/川经济网
6:
轻与重
“强打似睛蜒点水”样的轻灵巧打,“弱打似猛虎扑食”样的沉重勇猛。击拳以气摧力,快而有力;发腿似野马飞蹄;掌指点穴似离弦之箭;疾步似燕子穿云;势沉如高山巨鼎;窜蹦似猿猴攀技;静沉似龙盘虎踞。
故峨眉武术一招一势重如铁,一法一式轻如叶。轻为突出重,重为轻之根,轻重缓急,使演练的拳法更趋技艺之炉火纯青。
传承
峨眉武术,沉淀了中华民族的豪情,见证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明,寄托了中华民族不朽的智慧,更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生生不息的民族气节。
然而受现代生活方式冲击,峨眉武术的完整传承面临多种困境,亟待加以保护。
▲ 峨眉棍 图/四川经济网
2014年6月,四川省峨眉武术传习基地被四川省文化厅列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2019年11月,峨眉武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同时,峨眉山市有1人列为“峨眉武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列为省级传承人,9人列为乐山市级传承人,21人列为峨眉山市级传承人。
在政府、社会、民间多方面共同组成了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力量,峨眉武术也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