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华武学混元太极内功“无极混元桩”

古人曰:“若要骨髓洗,先从站桩起。”可见站桩的重要性。真正要做到炼炁入骨,必须从站桩来习练内功。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好功法,更是内功聚气松腰的法宝,历代习练武功的老前辈对此都非常重视,混元太极也不例外,把站桩作为了习练内功的必修课。无极混元桩是笔者在师传功夫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炼的结晶。本桩法发动真气快(使气内聚混元,体内能量更加充实),气感强(很快身体有热感,两手之间出现吸力或张力,有难以外分与内合的感觉),强身健体效果明显。

一、形体要求

两脚开立,与肩等宽,成内八字,两手体前捧气上升,胸腹前抱球,指尖微向前,掌心相对斜向内。百会上领身体微下蹲,两膝微曲,臀部似坐非坐,全身放松。

1、头颈部要求

⑴头部要求

做到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应注意以下三点:①喉头回收,下颏回收找喉头,喉头向后向上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上领(注意:喉头回收为重点,收喉头不是向后挤,而是喉头向后拉,若只收下颏,则上来的气只是头上的气,而喉头一收,往上一提,就把丹田气提起来了。百会上领,应将意念注于百会上方,百会上提的同时,注意展眉落腮)。②鼻尖向下找会阴,会阴后兜沿脊柱上提到百会,百会虚悬(注意:绕会阴上行时,意念兜着会阴沿脊柱内侧向上)。③两眉间印堂穴回收到脑中心(上丹田),脑中心上提到百会,百会上领(说明:若头后仰,督脉气升不起来,易导致颈项部发紧发木;若下颏上翘,任脉气下降受阻,可导致头晕、高血压等,顶若失悬则精神易萎靡,身体难以达到平衡的要求,会出现前俯、后仰、左右倾斜。上述之症解决办法均应从头中正、虚灵求之)。

⑵眼睛要求

目似垂帘,含光默默。做到眼睑下垂,仅留一线光线或完全闭合,眼球在内保持平视位置,目光回收,将内收之目光集中到练功部位。

⑶口腔要求

上下唇轻闭;上下门齿似接非接,两侧臼齿似咬物状;舌尖轻抵上颚(初练者可抵在上门齿根与齿龈交界处)。

⑷颈项要求

松直(下颏、喉头回收向后找玉枕。玉枕上提到百会,百会向上虚悬)。

2、胸背部要求

⑴含胸与开胸相结合

①含胸指胸前天突穴与两乳头之间的三角地带稍微内含。②做法:深吸一口气,先挺起胸,同时两肩向上、后、下、前划圆,而后慢慢地呼气,胸部放松下落。③注意:若含胸不够(挺胸),则使气沿肾经、任脉上升,使气血上充于头面,易招致高血压;含胸过度可能会带来胸部憋闷、两肋闷疼、心口疼、喘不过气等现象。为使含胸合度,就要含胸与开胸相结合,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因含胸不当造成的弊病。④开胸方法:吸气后使胸向两侧外开,用两个腋窝、两肩头向外上方一拉,把胸廓拉向两侧,然后自然放松即可。

⑵拔背与落膀相结合

①做法:百会上领,大椎带动颈、胸椎上拔,尾闾与腰骶椎下沉,尽量把脊柱抻直。②注意:拔背不及,影响背部气机上升,可出现背部冷凉、麻木、颈椎骨质增生等病;上拔过度,即在拔背过程中拱肩,易招致气血上壅而出现耳根、头后发胀、头痛等。解决办法是拔背与落膀相配合。③落膀方法:拔背时先把肩上耸,然后肩头向后划一圆弧下沉,两膀相随而动,同时外开放松即可。④含胸拔背的作用:含胸与开胸相结合可使胸腔开扩,心肺安居于胸中,使气血自然畅通;胸背放松,首先身柱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放松,身柱穴放松了(配合舌抵上颚)不但能带动全身放松,而且有利于接通任督二脉;大椎穴旧称“上天梯”,谓其气难以上行,拔背可助其行;且胸部是六阴经交会之所,胸背放松,可使连于五脏(实际上还有心包——应称六脏)的阴经保持交接通畅,从而保证五脏机能的正常。另外,拔背落膀(尤其是两膀外开)可松动背部膏肓穴(在第四胸椎下旁开1.5寸),此穴一开,夹脊关之气不仅可以破关而过,而且可以内通于心肺与腹内至肓膜。

3、两上肢要求

⑴肩部要求

松肩空腋(意想肩关节、肩锁关节松开),放松而自然下垂。不端肩,不缩肩,不沉肩,而是臂自然下垂。上臂稍内转,腋窝部虚撑,似乎夹着一个“气饼子”,然后肩微向外提耸,再放松即可。

⑵肘部要求

坠而悬(对肘部要求,肘坠而悬,是为了使肘部关节和肘关节周围放松,不阻碍气血的通畅)。注意:坠肘不要过重,否则肩肘会感到重滞;在垂肘的同时还要悬肘,关键在曲池穴(肘部横纹头)和肘髎穴,使二穴部位有虚悬之意。古人说:“肘中窍”,即指这些穴位都要开张。

⑶腕部要求

坐腕(神门穴微有下沉之意,使腕成下坐之势,同时腕背侧有上提之意)。

⑷掌指要求

含掌舒指(含掌是掌心内含,如抱球状,舒指是五指自然舒展,四个指头间留一定间隙,间隙之间要有圆撑之意)。混元太极称之为竹叶掌。

4、腰腹部要求

⑴腹部要求

①回收,勿外腆(髂后上棘向腰阳关穴收;髂前上棘向章门穴收,配合收缩会阴,肚脐往命门收。站桩时做好前面要求的基础上,意念髂前上棘到章门,章门向下兜会阴,会阴上提到大包,大包上提到百会,百会上领)。②气沉丹田:在站桩中体会丹田整体开合,练丹田混元气(在混元太极形体动作的练习中,所指的丹田是人体下丹田)。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接收虚空混元气转化为人体内气,沉藏于丹田。

⑵腰部要求

第二、三、四腰椎处放松后突。腰部放松,包括腰椎、腰部的韧带、肌肉等都得放松。逐渐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达到站立时腰部伸直乃至后突,腰伸直不是硬挺,而是脊柱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椎轻轻重叠在一起。

5、两下肢要求

⑴胯部要求

松胯。松胯包括松前胯与松后胯两层含义,松前胯即髋关节放松,松后胯即骶髂关节放松。

尾闾要求

尾闾(两脚呈后八字,以两脚后跟连线为边长,向后做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即尾闾下垂的指地点。继松胯、臀部下蹲后,意念尾闾部似连着一根棍子,拄于地上,如此久久行之,尾闾则可下垂)。

⑶裆部要求

吊裆、调裆、圆裆。吊裆:使会阴部上提。完成这一动作有三部分内容:①肛门(亦称后阴、谷道):肛门外括约肌轻轻收缩,微微上提,如忍大便状;②前阴(尿道部):前阴部肌肉轻轻收缩,如忍小便,呈似尿非尿状;③会阴部(旧称海底):会阴部肌肉微微收缩,连及大腿内侧。调裆:把裆调圆。此动作与松胯、泛臀、垂尾闾相结合。以会阴收缩为中心,形成四周圆活而开阔。圆裆:膝内扣是做好圆裆的又一条件。

⑷膝盖要求

松膝内扣(站桩时膝放松微屈,轻轻内扣并结合意念髌骨上提)。

⑸足部要求

平铺于地。全身重量均匀地放在两脚,勿偏于一处。意注两腿是两根通明透亮的气柱子,踩入地下的虚空。清阳之气上升,百会领起来,把背部脊柱拉直,神意照体。

二、松尾闾的四个阶段

动功与内家拳都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谈及松尾闾者。然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阳气(阳维脉就在这里——依紫阳八脉经)。尾闾不松则气难以灵动。在尾骨与骶骨相接处有腰俞穴,即腰部气血转输之处。前贤云:“欲松腰胯舍尾闾而何求。”下面介绍松尾闾四个阶段。

1、垂尾闾

按前述站桩法练功,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能否练好垂尾闾的关键在于尾闾下垂指向地面的位置是否正确。初练功者下蹲程度小,尾闾与指地点的连线成一向后的斜线,随下蹲的程度加大,其连线亦渐趋垂直,待成垂直线时,即可转入第二个阶段。

2、泛臀

继上式,上身不动,两股骨头(髋关节部)向外后撑,膝内扣微微内收,大腿根内侧放松,向后收,臀向后突(上身勿前倾),但不是上翘。这一动作可以拔开腰骶关节,松开臀后面的骶髂关节(这是一个假关节,除妇女妊娠后期外,一般不能松动),从而使臀向后、外泛(“泛”示作“翻”)张,至骶髂关节能松动,尾闾连着尾椎、骶椎、腰椎成一线,能自由摆动,这时即可转入第三个阶段。

3、扣尾闾

继上式,随着泛臀的练习与下蹲程度的增加,尾闾逐渐移到指地点的后面,该连线开始形成向前倾斜的直线,于是尾闾从下垂状态变成向前扣的状态。指地点可以从三角形中点渐向前移,直指两足线中点上。随着功夫的进展,待下蹲至大腿呈水平状时,即可进入第四个阶段。

4、转尾闾(亦叫尾闾划圈)

继上式,两手回收,腹前抱球、叉腰或敷于两肾都可,尾闾先做前后划弧动作,继而做左右划弧动作,最后转圈动作。在混元太极功谱三中,“江河归海”与“二龙戏珠”两式是尾闾带动丹田气转圈,此式与形神桩中的转腰涮胯动作似同实异。彼是力催形动,转动整个骨盆;此乃丹田气动,转动仅在尾闾。古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钟锤、钟摆,一是表明其重视程度,一是为保密。须知这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滞,已达全身一家、意念合一之境界。与开始即以意念为用而调动一些混元气不可混语也。综观上述可知,今日练动功的虽有的强调“垂尾闾”,有的强调“泛臀”,有的强调“裹臀靠胯”(也有扣尾闾之功效),实质并不矛盾。因三者是松尾闾不同阶段的要求。如果把某一阶段的要求局限化,当作整体或当作唯一正确姿势,则是以偏概全了。

古人将松尾闾视为练功诀窍,奉为至宝,至今少有知者。松尾闾尾闾如钟锤)这一方法是笔者恩师把古人秘而不宣的松腰诀窍和盘托出,是为了广大人民健康服务,为民造福。混元太极的习练,是把松腰、松胯、松尾闾非常合理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松尾闾的四个阶段也是一气呵成、互相联系、彼此渗透。只要认真习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无极  无极词条  太极  太极词条  武学  武学词条  内功  内功词条  中华  中华词条  
运动健身

 ​做完运动后要注意什么事项

做完运动后要注意什么事项1、切忌暴饮很多人因运动后感到口渴而暴饮,这种做法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故运动后不可过量过快饮水,更不能喝冷饮,否则会引起...(展开)

运动

 少林行气十三势图解(下)

第九势霸王举鼎(右)功法:接上势,吸气,以丹田劲使身姿向右转动180,下面动作和上势相同唯方向相反。接着,候气充盈,意念引气使身姿向左转动,臀后溜,身体重心分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