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一語出自《老子》,原意是說最靈巧的看來卻好像十分笨拙。武術家們常借用這句話用來說明真正高明的招式並不一定繁富華麗,而是看來比較簡單笨拙。截拳道寸拳樸實的功法訓練及簡捷實用的技法特點,是大巧若拙思想的最佳體現。但是,初學者練習寸拳,還須博采眾長,刻苦訓練,切不可被成法所拘泥,須知“截拳道麵對的是實際,而非徒然的形式”。 寸拳:即在短距離內,以前手或後手直拳驟然爆發出強大的寸勁,亦稱寸勁拳。 寸拳的勁路:呈警戒式,前臂屈肘,前手掌心向上,置與胸平,後手防護於肋部(圖1),手掌由外向內螺旋式前進,同時握立拳發寸勁擊向目標(圖2)。
要點:發寸勁時不宜過分伸直手臂。若伸得太直,拳就打老了,拳諺雲“屈而不屈,直而不直”即為此理。 功法訓練 1.馬步衝拳法 呈馬步式,雙手掌心向上平置於腰部,目視前方(圖 3),右掌變立拳向正前方出擊(圖4,圖5)。右拳變平掌,收回置於腰部,隨即左掌變立拳向正前方出擊(圖6);左右來回衝拳。每組40~50次,分3組練習。旨在練習寸拳的速度。 要點:出拳發勁時,可結合本文“寸拳的勁路”一則,兩手交替衝拳。 2.震步衝拳法 呈馬步式,左拳護於肚臍處(意守丹田),右拳前撐,舌抵上齶,氣沈丹田,目視右前方(圖7),右拳向外劃圓,同時收右腳震步(圖8),左拳變掌前衝,左掌背與右拳眼相合(圖9)。上動不停,上左腳闖步衝拳(圖10),此為左式。再練右式。右式與左式動作相同,惟方向相反。每組 8~10次,分3組練習。旨在練習寸拳的渾厚勁。 要點:前手劃圓與震步為起式,劃圓要柔,震腳要狠,掌背與拳眼相合要放鬆自然,闖步衝拳為發勁,步要沈,拳要穩,步與拳協調一致,內外相隨,形神合一。 3.寸拳擊靶法 呈警戒式,前掌平置於靶前(圖11),驟然發寸勁拳擊靶(圖12),收回直拳再擊靶。反複練習,每組40~50次,分 3組練習。也可左右式前後拳交替練習,旨在練習寸拳的靈活性。
要點:出拳發勁時,後腳尖蹬地,調胯扭腰,腰馬合一,勁達拳麵。 4.側臥單練法 單腳著地,左拳支撐身體,右手放於腰背部(圖13),舌抵上齶,氣沈丹田,吸氣屈臂下落(圖14),呼氣撐起,再吸氣屈臂下落,如此反複練習。每組8~10次,分3組練習。旨在練習單側臂力及拳麵硬度。 要點:起落要配合呼吸,意、氣、力合一。初習者如不能起落,可以單臂支撐1~2分鍾。 寸拳技擊——打穴法 穴位,又稱腧穴,是人體髒腑經絡之氣輸註於體表的特殊部位。穴位分別歸屬於各經脈,經脈又隸屬於髒腑,故腧穴—經絡—髒腑間有不可分割的聯係。穴位用於臨床醫學,通過對穴位的針灸、推拿、理療,可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平衡,髒腑調合。用於武術技擊,通過對穴位的擊打,可使經脈閉阻,髒腑功能失調,輕則瘀血腫痛,重則危及性命。截拳道寸拳打穴法講究一擊必殺,而戰術思想上應以防守反擊為主,避實擊虛。避實後的擊虛,仍賴於大巧若拙的招法完成。 1.捋手擊章門 對方以直拳擊我麵部。我觀其肩一聳,速以前手抓捋對方肘臂至腕關節(圖15),此為避實;同時以後手直拳發寸勁擊打章門穴(圖16),此為擊虛。
章門穴在側腹部第十一肋遊離端的下方(圖 17),擊打後可致腹部脹痛,重則肝髒破裂。 2.閃步擊中脘 對方右拳擊我麵部。我速後腳向左側閃步(圖 18),避其實拳。同時以前手寸拳擊打對方中脘穴(圖 19),即擊其虛,中虛無所主,故能以已之實擊彼之虛。
中脘穴在上腹部正中線,在臍中上四寸(圖20),擊打後可致嘔吐、胃痛,重則嘔血。 要點:閃身要靈活自如,一閃即打。 3.架打擊膻中 對方以劈拳打來。我順勢靠近,後手架、前手打,此合稱架打式(圖21,圖22)。後手架為避其劈拳,前手以寸拳擊打膻中穴,則為擊其虛。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線,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中點(圖23),擊打後可致胸痛、氣喘,重則心慌神亂。 要點:對方欲劈拳時,必身形扭動,我縮身以架打擊之。 4.接腿擊血海 對方以鞭腿擊我肋部。我順勢以前臂接其腿(圖 24),此為避其實。隨即速以左寸拳擊對方血海穴(圖 25),此為擊虛,即攻其薄弱處。
血海穴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上端6厘米,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圖26)。擊打後可致局部瘀血腫痛。若久不治療,可致消化係統病變。 要點:接腿的同時,即擊打血海穴,避其實處,攻其虛弱,充分表現出後發製人的戰略思想。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孫子。大巧若拙的招式是依賴謀略和戰術的,有了避實擊虛法的理論指導,實踐中的寸拳打穴法才能真正反映出中國武術的拳道合一。正之謂“大巧若拙,反樸歸真,內蘊天地變化之機,外藏鬼神莫測之變”一—李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