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的是,形意内劲从始至终练的都是一个东西,不过功夫深浅不同,表现出来的强弱不一样(明、暗、化),总的说起来无非形意合一而己,或者是六合于一,其它的都是方向、角度、速度的变化、运用。所以,形意内劲一开始到最后练的东西就是一个,不是两个、三个,也不是分成几个不同阶段,然后有不同种练法。只有这样坚持练去,功夫才会越来越好,功力才会越来越深厚。在具体使用上主要有四法:踢、打、摔、拿,与劲放在一起,可以概括为四法一劲。
形意内劲既然是形意合一,就是要从形和意两个方面练出功夫,这样才能有内劲。
形从刚开始的僵紧到放松,然后到手脚相通,肌肉若一,后人称为整体如铸。此时,身体才是整体力,触哪里都是整体反应,而非局部反应。基本特征是无论何姿何势,内里都是中和态,非单纯肺心发紧,正如王芗斋说,只要横隔膜一发紧就是错误。
练法很简单,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站桩,慢慢地就从僵紧变成放松,从放松再练去,功夫就上身了。这里要说明两点:一是不要把放松当成多么高深的事,当功力涨上来了,筋骨发生变化了,承担姿势不费劲了,就放松了。形从紧到松与生活中的诸多体验是一样的,如推举,刚开始举50斤可能都累,浑身肉紧,练上一段时间,轻松自如了就放松了,此时也是用力的,但自我感应是松的。所以松不是懈,不是不使力。形意讲内外兼修的,外的功夫就是固形体 、强筋骨,增强承担的实力。二是要达到全身松、顺、和的状态,没有诀窍,唯有苦功而已。需要把站桩的时间达到一定时间,功力才能出来。按照薛颠的说法,三体式要站到2个小时才算入门。这个要求对现代人很难达到,但是一边半小时,两边站一小时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
内家形的修炼与外家拳不同,以站桩为主,静力性训练,不增加心脏与其它脏器负担,于健身最为有益。他能使人体的微循环得到最大激发。站立的时间越长,对身体微循环的激发与冲刷效果越好,真正做到了锻炼人之精微处,所以,内家拳练好了,人不易得病,长寿。要点就是放松,更准确的说不要用力,不要犯三害,或者有人说的不带一丝血气,只有这样,健身与练劲的效果才能出来。
从技击功夫说,前人经研究发现,人最大的力量不是单纯的肌肉外力,而是意念力,且单纯的练外力,功夫增长有限,不练则退,年纪大了,功力退化的更厉害,故内家拳反其道而行之,不练力,而练意,也就是千年传承的一句话“练意不练力”,功成者确实能触人即发出丈外,轻松自如,不费力气,且不随年纪而减退,相反,练的时间越长,功力越大。内家拳之动,每一下打的都是拳意,而不是暴烈的肌肉之力,否则肯定不是内家拳。
所以,内家拳的核心就是用意不用力,能练至意真实感非常强了,此时就能体会什么叫形松意紧,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战中用意不用力,因为你有了新的武器,就是意的力量。
最后说形意合一,形意合一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生活中手提肩扛,推车拉物,哪个用力的行为不是形意合一,不合一使不上劲,王八拳的每一下也都是卯足了全部之力用意对着目标而去。外家拳好练也在于有实际目标,每一下击打也都是形意合一,长期坚持,逐级而进,实力也很恐怖。只不过不专练意,意没有产生最大的力量。
内家拳虽然不用实际目标练,是空练,但心中必须要有目标,也就所说的“空手把锄头”,否则无法做到形意合一,也就不可能产生内劲。道理很简单,因为技击发挥作用的就是最后合一这一下,只有平常长期的坚持六合练法,用的时候才能用上。我不相信练用分开的说法,练不为战,战时拿什么用?
心中的目标或者意象在内家功夫叫做拳景,或者拳意。形意九要离开了拳景,姿势摆的再正确,也出不了功夫。九要是窍要,但要在拳景下找,才有价值。
(六合一练劲的方法见我其他文章,不赘述)
其实,站桩功夫一直未脱黄帝内经中的一段话: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越想越如是,不过后人把它研究的更精细而已。当然也有偏离的不靠谱的。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