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原理
呼吸是生命的象征。我们从生活经验以及影视作品中,都不陌生探查死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探查鼻息。当一个人没了呼吸,就可以说是已经死了。因为生命离不开氧气,氧气离不开呼吸。
人体为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需要有能量力供应。生命需要的能量来自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它们在人体书能产生热和能,这些物质在体内产生能量的过程,和自然界燃烧的原理十分相似。这个燃烧的过程,就是靠呼吸过程来完成的。吸气时,将氧气吸到体内,使细胞的氧化过程得以进行;呼气时,将废气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古代对呼吸与营养的解释较为简单,但是原理是相同的,血液中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过程,被统称为“气血运行”。如果呼吸中断,断绝了氧气来源,组织细胞缺氧,二氧化碳难以排出,身体得不到热和能,新陈代谢也就中止了。一呼一吸便承载着养生之道与用武之道。
呼吸的方式
既然人体代谢需要呼吸,那么不同的呼吸自然有着不同的表现,如果呼吸过于短促,那么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便匆匆呼出,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每次的换气量都很小,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太多,而机体耗氧又很大,便会造成心脑缺氧,出现头晕、乏力、嗜睡渐渐气血不足、腿膝酸软乃是肾亏的种种现象。
因为呼吸与气血的重要,武术中,也就出现了许多通过截断呼吸、截断气血运行置人于死地的功夫。这些手法各有不同,对人的影响也就有速效的以及长期作用的,产生种种隐含的病症,即不属于大病,却又很折腾人,好似中邪一般。这在中医概念上,归为伤了魂魄的一类。如果把这些符号化的词汇翻译过来,你会发现一个庞大细密而又十分科学的人体修炼系统。
传统对于生命人知的秘密,被概括为——精、气、神,为内三合。之后本号会逐一讲解,为了方便接收,就不陈述太多的古代道家修真的原始体系了,直接呈现出科学翻译过来的内容。
高人的呼吸
明白了以上道理,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追求健康养生都提倡深长呼吸,最根本的道理,就是深长呼吸增大肺活量,吸入的氧气多,就好像汽车发动机的气缸多,气缸大,它产生的燃烧功效自然就能产生更多动能。剧烈的运动中,调整配合呼吸节奏,打破表面的一呼一吸,而和谐动作完成深长呼吸,那么就是比混乱呼吸者功耗更小,耐力更久,而且恢复更快。这就是一边消耗一边给能量的道理。
所以传统学问中,无论道家、儒家、佛家、兵家、医家,都追求清净平稳深长的呼吸,用以养气养生,这其中就总结出一种腹式呼吸。
通常解释中,呼吸可分为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先简单告诉概念,胸式呼吸就是浅呼吸,腹式呼吸就是深呼吸。或者说,但凡深呼吸,就必然是腹式呼吸。先不需要考虑吸气鼓哪里,呼吸鼓哪里。
胸式呼吸是通过胸腔的扩张造成体内的容积变大,形成气压差,让空气进入肺部。科学描述,是单靠肋骨的扩张来吸气,用肋间肌上举肋骨扩大胸廓。
腹式呼吸则是通过横膈膜的下压造成气压差,让体外的空气进入。所以胸腹的起伏,与胸式不同。而腹式呼吸自身也分顺呼吸与逆呼吸。只要是膈肌带动的深呼吸,都是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误区
但是因为几十年前开始,一些武术文章的影响,大多人都认为普通呼吸是吸气时胸膛鼓起,呼吸时胸膛恢复,而认为腹式呼吸,则是有意在吸气时不开扩胸腔,而不鼓起肚皮,而呼气时则相反处理。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腹部隆起是现象,而非启动,这样练是逐本求末,并无多大益处,反而会伤及胃脘,影响中气。
这一种现象,属于逆腹式呼吸,被称为气入丹田式呼吸。所谓气入丹田,根本是通过一种意念导引,辅助呼吸深长,如果你能自然深长,就吸氧上,并不需要过分关注。
导引运气,是为入定,为了其他修炼作用。待专门讲解。
顺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顺呼吸是吸气时扩张腹肌,尽量深长充足的吸气,逆呼吸则相反,是吸气时隐含收缩腹肌,呼气时再将它放松。
后一种,是武术用的一种。
腹式呼吸的作用
应用胸式呼吸,通常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工作,占全肺五分之四的中下肺叶都是休息状态,如此长久发展下去,中下肺叶长期废用,会加速老化,弹性减退,呼吸功能就变差了,无法获得充足的氧,便满足不了各组织器官的需求,继而影响身体健康。
腹式呼吸可以运用尽量多的肺泡,逆腹式呼吸,若放在平常状态,通常也是很轻的进行,往往也只占用肺容量的一半左右,整体锻炼,又不过分消耗,这是养生呼吸法。而武术上,因为对呼吸与身体的高强度要求,则有专门的呼吸方式,用意加强训练,且增强搏斗所需的能力。
内家拳的呼吸
内家拳,原本也是非常激烈生猛的。内家拳和缓安定的应敌表现,并非出自技巧的娴熟,而是出自高手打低手那游刃有余的从容。出现这个结果,只能说“内家拳”比对方更为高强,而不存在是更弱。至少它的某一方面是强出许多的,而他的身体状态,也只强不弱。若是一个虚弱而缓慢的经不起高强度运动的身体,是不可能做从容应敌的状态来的。
所以内家拳的呼吸,是高强度的呼吸,而不是偷懒的呼吸。像心意拳、形意拳,拳走起落钻翻,呼吸提砸,这是胸肋腹肌可不是微微的收缩了,而是加剧的收紧。使得身体形成一个冲击的武器。所以内家拳才有许多的贴靠打法,这些贴靠打法并不需要借助对手失衡才能施展,对手越是对敌状态则越容易见效。
如果你周身筋骨不能骤然紧固如巨石,又怎么可能以肩膀、躯干去撞伤对手?不光外部能骤然紧固,内部的腹膜、膈肌也都要非常发达,这样才能保伤及对手的内伤。而练功中对自身器官的加强,便是拳功一体的原理。
形意拳的呼吸
形意拳,根据发拳方式的不同,呼吸方式也有不同,但是这个是自然养成的,不是刻意训练的。不然人非出毛病不可。刻意训练的,是一种母法。自然养成之后,就可以本能调整对应拳势了。
比如我们系形意拳有九式功法,其中鹤式为头式,是打破所谓的顺式呼吸还是腹式呼吸概念的。
此处所谓腹式呼吸是一种表现形式,是胸腹腔都是周向扩张,并不是单独往外鼓肚子。如此周向扩张,后腰鼓荡,整体看起来跟没有呼吸一样。而且肌肉暗中绷紧,从外看不出什么变化,但身躯好比铁桶一般,膈肌暗中上下运行,这样扛击打的同时也不影响呼吸,不影响说话。
不影响呼吸,是呼气也是这个状态,吸气也是这个状态,也就无所谓是鼓肚子还是吸肚子了。而练功的时候,就是通过上下腔体的气压强化隔膜,按摩五脏。
形意拳功架在练拳的同时,原本都有一起训练的内三合要领的。但是因为五行拳拳架并不容易真正掌握,要练到协调灵动是非常难的。如果外在不到位,就会影响内在状态。所以虽然外三合与内三合是一体的,但是传承中为防备出偏差,往往隐藏内三合不教,让弟子自然养成。后来慢慢就失传了。
呼吸的训练
武术的呼吸,自然不是从憋气来的,也不会单单为了训练呼吸而呼吸,必然是综合训练的。
比如鹤式,由提踵展背起,先调动深层肌肉稳固身体。深层肌肉原本就是控制骨节稳固的,但是屈伸运动之中,这部分肌肉几乎是休眠状态,唤醒之后即是运动的核心力源,也是保证拳架的根本。
而长肌肉的绷紧与放松,是养成最佳张驰度的训练,是为方便发出穿透力所必须的身体条件。
平时始终是一个不松不紧的状态,这样发力时就打破了呼吸,不存在呼气发力的局限,即平稳,又可能一气连击没有间隙。实则佛家、道家、儒家养生,原始追求也是这样的,呼吸深长之后就跟没了呼吸一样,叫做“胎息”。如此也方便清心入定。
后来被偏解成了成了形式上的吸气鼓肚子,其实鼓肚子就是为了膈肌下降。九式鹤式往上拔起身体,先为练成胸肋开张,腹部却是往里收的,但即便是收,膈肌还是下降,如此产生一个挤压,便有了内练效果。这就与腹式呼吸走松绵深长有了区别,松绵深长是为了减少消耗,是为了节省。而武术训练,要的是变强,而不是节省。
所以但凡是正传内家拳,必须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拳架有要求,二是肌肉状态有要求,三是呼吸有要求。三者合起来就能强化训练了。
运气的作用
运气是另外一个范畴的内容,有待专门讲述。但运气又与呼吸是相关联的。
所以简单介绍下运气的作用好了。运气一种是为导引,养生用;一种是为聚气,技击用。技击用又有发劲用与抗击打用。抗击打的一种,即可以用这种呼吸法实现,又可能通过催眠实现。
对普通人催眠实现抗击打,便很明显的体现出了人体的奇妙以及气血的影响。可以越过人的意念导引,直接以潜意识的刺激,瞬间激发改变人体机能,产生抗击打能力。过去梅花拳、义和团、红枪会都有这种催眠,就是喊着“刀枪不入”口号那些,确实是有明显效果的。现在还有人掌握着。
说到原理,还是呼吸法与意念的作用。普通人只要不是干瘦,靠着鼓起胸腹绷住肌肉,再能沉肩坠肘稳住骨架,五脏也就可以形成一个效果,好比被一张充气的老牛皮护着,寻常打击力是不足以渗透其中震荡内脏的,最多皮肉受点苦,咬咬牙就过去了。
说抗击打,不是说不疼,只是说不受重伤且能忍受疼痛。好比喝酒之后感觉不到疼痛,但是摔倒沟里可能就会摔死人。这是抗击打与打不疼区别。
还有专门的皮肉练法,就是用滚钉板、磕铁珠、跌扑滚翻等手段训练的,多被江湖艺人采用,属于外练。但在训练过程中,也是需要配合呼吸而完成,以减少痛楚,综合提高。